今年元旦,我和元在上海東一美術館參觀了“現代藝術100年”;17天后,我們在成都博物館參觀了“百年無極”。這兩展的主題都是關于19世紀到20世紀西方藝術發展,展品提供方都是有著140年歷史的意大利國家現當代美術館。
透過兩展,我一共看了意大利國家現當代美術館借展到中國的80位西方藝術家的119件作品。上篇梳理了,其中包括:梵.高、莫迪里阿尼、喬治.德.基里科、賈科莫.巴拉、雷托爾.古圖索、朱塞佩·卡波格羅西、馬克思.恩斯特、亞歷山大.考爾德、盧齊歐.封塔納。
這篇就來梳理一下,在單個展覽上“展品不只一件”的藝術家及其作品。這類型的藝術家兩展加起來有16位,其中有5位上文已經整理過了,這里就不贅述了。他們是:喬治.德.基里科、賈科莫.巴拉、雷托爾.古圖索、亞歷山大.考爾德、盧齊歐.封塔納。
在“百年無極”上,“展品不只一件”的藝術家有7位:多梅尼科.莫雷利、亨利.馬蒂斯、畢加索、康定斯基、卡洛.卡拉、莫蘭迪、阿爾貝托.布里;在“現代藝術100年”上,”展品不只一件“的藝術家有4位:伊格納西奧.祖洛加、杰克遜.波洛克、曼.雷、阿弗羅.巴薩爾代拉。共計11位。下面就一一介紹。
一、多梅尼科.莫雷利(1823—1901)
(左)《貝爾納多.塞倫塔諾肖像》(1859);(右)《人物形象研究》(1874)
多梅尼科.莫雷利曾任那不勒斯皇家美術學院院長并獲意大利王冠勛章,對意大利19世紀下半葉藝術產生重大影響。他尤其擅長歷史與宗教題材繪畫,也曾在佛羅倫薩積極參與馬基亞奧利畫派關于現實主義的討論。
1856年,莫雷利和青年畫家塞倫塔諾(1835-1863)暫居佛羅倫薩,結下深厚友誼。在后者兄長路易吉的記錄中,莫雷利曾形象塞倫塔諾:他總是在手指間夾著一支雪茄,戴著一頂放在今天會讓人發笑的高頂禮帽,穿著白色背心、戴著黑色手套,像常見的公子哥一樣走過托萊多大道。
在《人物形象研究》這幅畫中,他以獨特的視角和巧妙的色彩空間控制,同時展現出古典自然主義傳統和浪漫主義的抒情,人物表情隱藏于未知空間,光影銜接成為了真正的主角。
二、亨利.馬蒂斯(1869-1964)
(左起)《高舉雙臂的裸女》、《彎曲右臂的坐姿女子》、《馬拉梅小姐的扇子》
亨利.馬蒂斯不僅是野獸派的代表人物,更是國際性現代藝術運動先驅。他以獨樹一幟的色彩,簡練流暢的造型及裝飾性構圖自成一派,與畢加索共同被譽為推動二十世紀視覺藝術革命性發展的主要藝術家。石版畫《高舉雙臂的裸女》中突出了模特的身體特征,線條般的身姿顯得松弛,似小憩片刻;另一幅石版畫《彎曲右臂的坐姿女子》,描繪了一位右臂彎曲的沉思女子,畫家勾勒出她的側面輪廓,而其身后的植物和自然元素可能源自畫家的花園。
我尤愛馬蒂斯1940年創作紙上鉛筆畫《馬拉梅小姐的扇子》在這幅詩集插畫中,畫家避免使用其標志性的強烈色彩,以免破壞馬拉梅詩歌的空靈意境,而是借助線條的簡單力量表現出體量和動作。雖然靈感出自詩歌,但這些插畫仍自成一格地呼應馬蒂斯最具代表性的創作元素、花卉、裸體和肖像。為《馬拉梅詩集》插畫是馬蒂斯參與的第一本藝術書。
三、康定斯基(1886-1944)
(左起)《雅科夫斯基小品24篇》(1934,紙面針刻版畫)、《無題》(1939年,固定在硬紙板上的紙面墨畫)、《成角的線條》(1930,布面油畫)
瓦西里.康定斯基是現代抽象主義藝術理論和實踐的奠基人、20世紀抽象主義運動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康定斯基相信:色彩是琴鍵、眼睛是琴錘,而心靈是鋼琴的琴鍵,畫家則是彈琴的手指,引發心靈的震顫。他通過抽象幾何形狀的和諧和不和諧,以及色彩的力量來傳達視覺上的精神共鳴。《成角的線條》吸收了包豪斯主題和元素,并表現出歐洲非具象藝術的新語匯。
2021年我在上海西岸美術館參觀了《抽象藝術先驅:康定斯基》。展品都來自于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館藏。詳情戳
四、畢加索(1881-1973)
(左)《酒神與彌諾陶洛斯》(約1933年);(右)《佛朗哥的夢與謊言》兩幅(1937年)
牛是畢加索最愛的動物之一。其中,他對希臘神話中的“牛頭怪”彌諾陶洛斯更是情有獨鐘。彌諾陶洛斯是一個著名的半人半牛怪物,名稱來自“彌諾斯”(Minos) 和“牛”(Taurus) 的組合。在這幅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它側臥著,手中舉著酒杯。而和他共同舉杯的是酒神巴克斯。《佛朗哥的幻夢與謊言》系列版畫對1936年策動反政府叛亂的西班牙佛朗哥將軍進行荒誕化處理,帶有諷刺色彩。
五、卡洛.卡拉(1881-1966)
(左)《帶狗的女人》(1938);(右)《馬》(1927)
卡拉是最早的未來主義成員之一,也是意大利未來主義繪畫和形而上繪畫之間的橋梁。從十年前原始主義到飽滿明確的自然主義。這幅精湛的畫作見證了卡拉作品風格的變化。畫作色調壯麗,正如卡拉本人在1943年出版的自傳中提到的“驕傲的智慧不再高估自身,而是贊美鮮活的事物。”《帶狗的女人》以特定風格創作的作品之一。卡拉將人物形象置于樸素的環境,發展出古風的詩意。
六、喬治.莫蘭迪(1890-1964)
(左上)《靜物》(1943),(左下)《風景》(1936);(右)《自畫像》(1924)@上海東一美術館“烏菲齊大師自畫像”
關注潮流時尚設計的人大多聽過一個高級感的詞——“莫蘭迪色”,指的是飽和度不高的灰系顏色。它的出處就是意大利藝術家喬治.莫蘭迪。
莫蘭迪的年輕時代,先后受到未來主義和形而上主義兩種思潮影響。大約1920年開始,他有意脫離意大利前衛藝術圈,更多從塞尚和盧梭的作品中汲取營養,畫面開始變得簡單純粹。從那時到去世,他一直居住在博洛尼亞,遠離時代喧囂和藝術潮流。在幾十年間,關注色調、色調和物體的微妙漸變關系,繪畫的主題就是靜物和家門口并不亮眼的風景。莫蘭迪的創作帶給人完美的寧靜和清晰的精神秩序感,仿佛是對詩意直覺的邏輯論證。
在上海東一美術館“現代藝術100年”中沒有呈現莫蘭迪的作品,不過同期展出的“烏菲齊大師自畫像 ”呈現了35歲的莫蘭迪。他端坐在淺灰色的墻面之前,穿著白襯衣、深灰色馬甲,栗色頭發下,五官只有輪廓和體積感。手里拿著調色板和畫筆。邊角上有畫家簽名和日期。把這三張畫放在一起,可以看出對于描繪對象的態度是那么統一,無論是對一堆瓶罐、一處風景,還是對待自己。
七、阿爾貝托.布里(1915-1995)
(左)《燃燒》(1971,塑料、丙烯、燒痕、用萬能膠粘貼在紙面);(右)《sp鐵板》(1961,油彩繪制、鍛造變形的鐵板、木質框架)
阿爾貝托.布里是一位先鋒藝術家。他發展出一種新的物質現實主義,模糊了繪畫和浮雕之間的界限,重新定義了單色的概念和制作。布里擅長用最日常的素材,如泥沙石土破布燒毀的木片、生貼片,燒焦的塑料等進行創作,表現物質與肌理、形式與色彩、物理與心理、象征與隱喻之間的關系。《sp鐵板》仿佛吸收了周遭生活的痕跡;經敲打變形、上釘、撕裂、焊接、疊加、腐蝕、雕刻、形成看似隨機的字母和數字,就像循環利用的口袋。盡管使用無機材料,布里卻成功讓它表現出生命的悸動。
八、伊格納西奧.祖洛加 (1870-1945)
(左)《神采奕奕的老人》(1903) ;(右)《艾琳》(1910)
伊格納西奧.祖洛加(Ignacio Zuloaga)出生在西班牙,其藝術創作之路起于意大利、法國。他在成名以后回到西班牙馬德里,在普拉多博物館研究西班牙藝術,影響他最深刻的是西班牙藝術大師戈雅。在上海東一美術館展出的《艾琳》,讓人不禁想到戈雅的名作《裸體的馬哈》。
九、杰克遜.波洛克(1912-1956)
(左)《馬的方形構圖》(1937-1938);(右)《繪畫A》(1950)
美國抽象主義畫家杰克遜.波洛克出生在懷俄明州,18歲到紐約學藝術。到30歲時,他作品賣不掉,再加上自身性格不好、酗酒無度,《馬的方形構圖》是他在這段痛苦探索期的作品。
1940年代初期,波洛克開始初步嘗試將質地比較稀薄的顏料直接傾倒在畫布上,這種技術被稱為“滴畫”(drip technique)。從此,波洛克徹底放棄畫筆,用鉆有小孔的盒子、木棒或刷子,將液體甩到畫布上,有時還會用噴霧器噴灑更稀薄的顏料;也徹底放棄畫架,將畫布平鋪在地面,畫家可以周圍走動創作。這被取名為“行動繪畫”。《繪畫A》就是用滴畫方式完成的典型畫作。具有很強隨機性,顏色的選擇、色點的疏密、大小和布局,在畫家掌控之中。
有學者猜測:波洛克可能患有雙向情感障礙。精神醫生建議他用繪畫表達自己,也是一種療愈方式。成名后,藝術家在精神壓力下酗酒更為嚴重。1956年,44歲的波洛克酒后駕車身亡。
有人說,波洛克的作品是胡亂涂抹的垃圾,是基于隨機能量的無組織爆發、毫無意義(羅伯特.科茨)。捧他的認為是拓展了藝術疆域,“將繪畫從政治審美道德等價值體系中解脫出來”。不管如何評價,波洛克的作品《第17A》以2億美元在2015年成交,在世界最貴繪畫排行榜第五。
十、曼.雷(1890-1976)
(左起)《裸》(1934);《維納斯》(1937);《釀酒器》(1972)
曼雷是出生在美國費城的猶太家庭。20多歲時,他到紐約發展。1915年結識杜尚,成為紐約達達主義的代表人物。1921年,曼雷移居巴黎,一住18年,直到二戰為躲迫害回到美國。
這18年是曼雷最成功、藝術最高產階段,其中最高成就是攝影。他以自己情人kiki為模特拍攝的《黑與白》、《淚珠》、《安格爾的小提琴》成為攝影史上最經典作品。《安格爾的小提琴》一個原始版本在2022年5月14日紐約佳士德拍出1240萬美元,創下有史以來最昂貴照片拍賣紀錄。
在攝影之外,曼雷的創作實踐也十分廣泛,在“現代藝術100年”展覽中的裝置作品《維納斯》和紙本七色彩印作品《釀酒器》,可見曼.雷的多樣藝術探索。
十一、阿弗羅.巴薩爾代拉(1912-1976)
(左(《科羅拉多》(1967);(右)《小面積赭黃》(1960)
阿弗羅.巴薩爾代拉(Afro Basaldella),被認為是意大利抽象派重要的代表性人物。抽象到在“現代藝術100年”中對他的兩件作品除了展標,沒有出現更多只言片語的解讀。
好了,以上就是對11位藝術家、26件作品的整理和介紹。,上、下篇的整理共涉及20位藝術家、59件作品。兩展共涉及到80位藝術家、119件作品。如果對正在閱讀的你們有所幫助,我心甚慰。我覺得,同類型展覽有時對比著看,越看,越有意思。你們覺得呢?
最后送上一張“百年無極元元版表情包”。元小姐去美術館看藝術作品的方式很多樣,有時純看、有時無感、有時跳舞、有時寫詩。成都“百年無極”文創店有一款表情包貼紙,她覺得售價太貴、有些表情包的解讀不夠好,不如自己動手畫。嘿嘿,我覺得這也是她和作品一種有趣的連接方式。
我數了數:其中有15張表情包對應的15件原型作品,出現在我這兩篇關于意大利國家現當代博物館的梳理推文里,感興趣的你能找出是哪幾張嗎?
想了解我過往與現在正在進行博物館兒童教育,可以戳↓↓
旅行記錄|小湯圓
導賞回顧
曼竹魚,坐標廣州,家有女兒元元
曾經,從事文化歷史領域報道;
現在,自由撰稿人、博物館兒童教育推廣者
與大家分享好劇、好展、好物、好地、好書......和孩子一起共享成長中的美好
歡迎星標、留言、點贊、在看、轉發、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