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的概念里,“九”這個數字非常特別。
有個成語叫做“九霄云外”,意思是相當地高、相當地遠,都在九重天的外邊!古人認為天有九層,大詩人李白就寫過“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頭上至高的天是九重天,腳下生活的地也和“九”息息相關,大禹治水后劃定了九州,華夏九州便泛指咱大中國。
《黃帝內經·素問》中寫道:“天地至數,始于一,終于九焉。”
九是個位數里的最大數,因此在老祖宗的概念里,九代表最大、最多、究極。
因此地之極便是“九泉”,一個人過一輩子要是能“含笑九泉”,就表示一生圓滿,連死了都感到很安慰,啥遺憾也沒留下。
白居易的《長恨歌》里有句膾炙人口的“上窮碧落下黃泉”,便是說上到天的盡頭、下到地的盡頭。
那黃泉和九泉是一個意思嗎?兩者之間有什么區別呢?
黃泉及九泉之下的由來
常聽人說“九泉之下也瞑目了”,好像九泉是個比較吉祥一點的詞,是死后相對不錯的“去處”,而黃泉卻有點“陰森森”的感覺。
史料記載中“九泉”一詞早在秦漢時期就有了,據學者們猜測,因為當時人們可以探查到的最深的地方,就是常見到的水井。
古代的勞動者通過打井的經驗觀察到:
只要挖到足夠深,就會有水冒出來。
有些井深達幾十米,由于地下一些水域有流動的,也有靜滯的,所以不乏會挖到浸泡泥土時間過長、不流動的渾濁的黃色地下水,時間長了,人們便漸漸認為井下更深處有黃泉的存在。
黃泉的概念便因此而來。
舊時實行土葬,黃泉以下充滿了神秘,誰也不知道有什么,所以也就漸漸有了鬼神說、妖魔說。
那么之后為什么又有了“九泉”呢?
“九泉”與黃泉意思相近,只是相對比黃泉,九泉更加神秘莫測一些。
古人以“九”為終,將“九”和“黃泉”結合,把地底至深處、充滿未知的地方稱為九泉。
在民間傳說中,地下極深處住著一條黃龍,黃龍的一只眼睛是一眼泉水,每次黃龍在流眼淚的時候,并非是向下流而是向上噴涌。
有說黃帝與蚩尤大戰的時候,這條黃龍幫助黃帝打敗了蚩尤,功成之后鉆到了地底下開始休眠,自此便有了黃泉。
長沙馬王堆一號墓發現的馬王堆帛畫,描繪出天上、人間、地下這三部分空間世界,最下層世界即為水域,便有黃泉之義。
在土葬流行的初時,人們相信死后其靈魂會去到地底更深的地方安息,所以“九泉”、“黃泉”也自然成為最早“幽冥”的代名詞。
“九泉”和“十八層地獄”有何關系
在道教的信仰體系中,黃泉屬于九泉里的一部分構成。
九泉細分為:
酆泉、衙泉、黃泉、寒泉、陰泉、幽泉、下泉、苦泉以及溟泉。
分別主攝山魈精怪、十惡不赦之徒、歪門邪道之類……其中的黃泉就是普通人死后的“歸宿地”。
像陰曹地府、十八層地獄這類完全成熟的“地下空間系統”,包括眾多神格化的地府居者(地藏王菩薩、酆都大帝、十殿閻羅,轉輪王、判官、孟婆等),都是在漢代佛教傳入我國之后,才逐步完善的概念。
冥界之說源自于佛教,釋家將地獄、餓鬼、畜生等三道泛稱為冥界,輪回概念也隨之而來。
“十八層地獄”與“九泉”有相像之處。
十八代表了并非單純代表十八,“十八”由兩個“九”構成,前文提過“九”在傳統認知中代表著極致,“九泉之下”已經代表著陰曹地府了,那么“十八層地獄”則代表著比陰間更深,更恐怖的地域。
這里的“十八層”也和九泉的“九”一樣,不能作為量詞來理解,而是表示程度。
意思是一層比一層受苦。每一地獄都要?比前一地獄?受罪時間長、罪刑等級重!
陰曹地府、地獄是佛家所構設出來的一個幽冥世界,《法苑珠林》第七卷里形容這個世界“刀林聳日,劍嶺參天,沸鑊騰波,炎爐起焰,鐵城晝掩,銅柱夜燃”,一派陰森恐怖的景象。
在經典名著??《西游記》中?,唐太宗李世民就?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地獄一日游”,嚇得?“心中驚慘”,還魂?后?立馬?建立?水陸大會,請高僧頌佛念經,大肆推行?佛法?,才?促成了?唐僧?去?西天?取經一事?。
在中國人長久以來的想象當中,人死后會去到另外一個世界。
魏晉南北朝時期,各類宗教發展迅速,為民間頗具想象力的志怪小說提供了素材,使得黑暗地下世界的結構更加強明晰。
同時,古人將人世間的各種制度,尤其是官吏制度都寫了進去,冥界便形成了有序的自治體系。
盡管道教是本土宗教,也最先有了黃泉和九泉的概念,但是在冥界發展的鏈條上,黃泉所起的作用遠遠不及陰司、地獄等意象!
黃泉和九泉只是一個籠統的原始信仰形態,缺少系統的“組織架構”,釋家的地獄思維傳入后,與本土的幽冥信仰糅合,才發展成了完整的陰曹地府之說。
陰曹地府與佛家文化的淵源
隨著釋教東傳,本土信仰隨即有了巨大的嬗變。
在佛家的思想構思中,他們都會根據鬼魂生前的所思所念,所作所為,進行賞罰定罪。
生前存心仁厚的自然會受到地獄統治者們的禮遇,來世會投胎到大富大貴之家,享受人間福祿。
生前陰險歹毒之人會被投胎到牛馬身上,讓其下一生受盡折磨,又或者會將其打入十八層地獄讓其永世不得超生。
輾轉生死于六道之中的蕓蕓眾生,莫不在此備受各種輪回之苦,生前作惡多端之輩更是悲號叫喚,受到牛頭獄卒“猛火逼身,肌膚凈盡”的折磨和痛苦。
住在幽冥界的統治者們,不管是地獄當中的閻王還是十殿之君,又或者是屬下判官獄吏,一個個都公正無私、鐵打的心腸。
總而言之,幽冥之地就像一個人性的約束力:即便走入死亡也要面對末日的公正審判。
類似“十八層地獄”這種具體的、形象的、森然慘切的恐怖場景,也達到了深入人世、震懾人心的功效。
古籍小說當中,存在著很多的生魂入冥、夢游郎都、出陰入陽、因果報應等故事,流傳至今教化世人,陰曹地府的構設也顯示出其宗教意義。
佛家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輪回報應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經由“陰曹地府”向世人的展現而得到了更大的宣傳效果。
讓人們接納佛家輪回業報的思想,把社會現實當中忠奸不辨、善惡不分、是非顛倒等等一些不公平的現象,都涂抹上了因果報應的色彩,讓人間一切的恩恩怨怨的糾葛都能夠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
敬畏本身,也是另一種方式的勸人向善!
-End-
看古今世事,都書中天地,歡迎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