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發山
楊西京老師1951年出生,我1966年出生,兩人相差15歲,但交往起來沒有絲毫代溝,志趣相投,見解相通,三觀一致,很能聊到一起。楊老師從軍十九載,地方工作十六年,直至退休。楊老師雖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總是一副很陽光的狀態。
作者和楊西京老師(左一)
楊老師的人品好,這是公認的。譬如,每次打的,從不跟司機討價還價,本該8元的車費,他給司機10元,不讓人家找零。他對司機說:“你們也不容易。你把我們平安送到目的地,該感謝你。”文友之間相聚,不論是誰請客,楊老師十有八九帶上自己珍藏的酒,而且早早把賬給結了。他不以為然地說:“我有退休工資,女兒女婿都孝順,錢花不完。”凡此種種,不勝枚舉。因此,不只是我,凡是認識他的人,都樂意跟他相處。更重要的一點,跟楊老師在一起,他從不說別人的缺點和不足,從不談負面的消息和新聞,說的都是別人的長處,談的都是陽光的話題。只要他在哪里,哪里的氣氛就熱烈,歡聲笑語不斷,滿滿的正能量。
作者和楊西京老師(右一)
楊老師還在單位上班的時候,有外地來的王姓記者到鞏義采訪,不知道什么原因導致他不愉快,吃飯時拉著臉,這就有點冷場。楊老師也在場,喝下三杯酒后,即興送給王記者一副對聯:“上聯,君姓王,住王城,踏遍千山萬水,人稱無冕之王;下聯,筆寫文,胸有文,訪遍千人萬人,寫盡人間奇文。橫批:文中之王。”王記者的臉這才由陰轉晴,放下架子跟在座的交杯換盞,其樂融融。
楊老師因為口才好,經常被請到婚禮現場主婚。有一次,在江先生和王小姐的婚禮現場,因為工作人員的失誤,背景墻上懸掛的“喜”字脫落了,當時場面十分尷尬。
楊老師微微一笑,機智地說道:“一江一王,喜結鴛鴦,觀音送子,喜從天降。”話音剛一落地,現場便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和叫好聲。
還有一次,楊老師給一張家和一李家主持婚禮,正當他主持的過程中,天公不作美,下起了蒙蒙細雨。因為是室外,來客也都沒有帶雨具,不避雨吧,衣服就要被淋濕了;若是都躲到室內,婚禮還沒進行完,場面也不好看。
楊老師見此情形,手持話筒,不慌不忙地說道:“李張兩家今結親,蒼天猶恐路有塵。特遣青龍來降雨,風聲雨聲盡佳音。莫嫌身上衣淋透,點點滴滴皆黃金。”此言一出,不管是主人,還是來賓,皆大歡喜,一個個笑逐顏開,原來在室內的賓客們也都跑到室外,甘愿站在婚禮現場淋雨,有的還唯恐身上落的雨少。
楊老師在部隊是指導員,對士兵關愛有加。“退伍不褪色”,回到地方后,依然關心復員的戰友。他聽說一個戰友的夫妻關系不是很和睦,決定上門做做兩口子的思想工作。這天臨近中午的時候,他估摸兩個人都在家,便起身前往。他剛走到大門口,便見女的手舉搟面杖追著男的,似乎要開仗。
夫妻兩人見到楊老師突然造訪,也不知所措。楊老師愣了一下,很快回過神來,哈哈大笑。他這一笑把兩個人都給整懵了。
楊老師指著戰友的老婆說:“我猜想,你肯定是問他想吃窄面條還是寬面條……”一句話未說完,兩口子相視一笑,濃濃的“戰火味道”瞬間煙消云散。
楊老師業余時間筆耕不輟,先后在軍內外報刊發表新聞、公文以及各類體裁的文學作品上千篇。從楊西京老師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他的善良謙遜,他的豁達坦然,他的睿智機敏,他的勤奮好學……有楊西京老師這樣的忘年交,是我的幸運和福分。
此文首發學習強國平臺(2月17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