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兒所為什么加了個美國稱呼
托兒所的成立,讓全國的愛心人士格外關注,其中還有位特殊的人,她就是宋慶齡先生。
宋慶齡身居香港,和毛主席長期有書信往來,密切關注著革命事業。
她聯系了很多遠在大洋彼岸的愛國華僑,以及洛杉磯的國際友人,通過他們募捐,最后送來了很多藥品和玩具。
要知道在貧瘠的延安,孩子們有了這些東西,比珍寶還要珍貴。
但從遙遠的地方把物資運送到延安是不容易的,首先要飛機把東西運送到香港,然后從香港到重慶,最后從重慶到西安。
最后一步,從西安開始,用馬和騾子以及毛驢翻山越嶺,走過山梁和溝壑,最后運送到了延安。
這些物資關系重大,很多戰士們在運送的過程中,當做絕密情報傳送,一路上遇到特務和敵人,寧可人受傷也不讓物資受到損害。
根據《中國福利會五十年》記載,宋慶齡在香港四年內,一共送出了120噸的各種醫藥物資,這么多物資通過空運和陸運,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這些東西對于孩子們來說,勝過于黃金萬兩。
丑子岡曾記錄了孩子們看到宋慶齡送來物資后的一些表現:
小金說:丑媽媽,以后我要去前線打仗,給您送喜報。
小胖也說:丑媽媽,我也要去前線,打鬼子,把他們趕出中國。
傅維芳說:“我要去部隊當醫生,給戰士們治病。”
丑子岡感動地說:“好,都是好孩子,希望你們快快長大。”
其實大家很清楚,這些物資都是美國友人送來的,這些東西也必須都服務于孩子們。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或許在全世界,最講知恩圖報的也就是中國人了。
為了讓人們記住當年外國友人對延安的孩子們的幫助,經過有關部門批準,決定把幼兒園的名字改成:洛杉磯托兒所。
相信孩子們也會永遠記住這段歷史,讓友誼的種子開花結果。
名字定好以后,還掛起來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幾個大字:洛杉磯托兒所。后面還有一串英文:LOSANCELESKINDERGARTEN。
因為洛杉磯的意思孩子們并不清楚,所以羅小金總是對大家說這里是“落山雞托兒所”,弄的大家哈哈大笑。
小胖說:“你說的不對,聽丑媽媽說,洛杉磯是美國的一個城市,離我們有很遙遠的距離呢。”
還有一天,老師要帶領孩子們去院子里照相,孩子們高興壞了,他們雖然年紀小,但是知道照相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多年以后,那些照片已經泛黃而失去光澤,孩子們甚至都分不清哪個是自己,只有傅連璋抱孩子的那一張還比較清晰,成為了歷史最珍貴的印記。
傅連璋后來記得很清楚,那天他仍然穿著大號的黑色棉褲,有些地方都發白了。
想當初在福建時,傅連璋醫生也是西裝革履的,但他現在覺得這樣好像更加合身,更加結實,也更方便了。
至于丑子岡同志,她的丈夫已經犧牲,平時也不會過度打扮,整天和孩子打成一片,她說:“我甚至都忘記我已經是個女人,軍裝就是我最喜歡的衣服。”
慢慢長大的孩子
賀子珍離開延安后,在蘇聯還生下了一個孩子。但是當時因為感染風寒,這個孩子剛起了名字就不幸夭折了。
考慮到賀子珍在蘇聯的遭遇,毛主席決定把嬌嬌送到蘇聯,當時嬌嬌才4歲。
嬌嬌雖然年紀小,但對當年的事情依然有一些記憶。她清楚地記得羅小金每天都哭個不停。
她便說:“這里多么好玩啊,不知道每天哭什么。”
每當黃昏來臨,嬌嬌就會趴在托兒所的門口,看望來來去去的農民伯伯,趕著他們的牛羊回家。
嬌嬌最早來到托兒所的時候,這里的條件還很差,首先是沒有經驗,然后是沒有條件。
嬌嬌不挑食,有什么就吃什么,多年后她對自己的女兒孔東梅說,當年在延安,她是吃百家飯長大的,沒有奶水就吃米湯。
1940年,毛主席把嬌嬌送到了蘇聯。
那天賀子珍到機場迎接嬌嬌,賀子珍問:“你叫什么呀,你來這里干什么?”
“我叫嬌嬌,我來找我的媽媽。”
“你的媽媽是誰呀?”
“爸爸說,我的媽媽叫賀子珍。”
賀子珍高興地把嬌嬌抱起來說:“我就是你的媽媽呀。”
從那以后,賀子珍和嬌嬌在蘇聯度過了艱苦的7年,嬌嬌不僅在蘇聯學習俄語,還遭遇了一場大病。
醫生告訴賀子珍,嬌嬌已經沒救了,已經推到了太平間。賀子珍不相信,沖到太平間,把奄奄一息的嬌嬌帶回去,這才讓嬌嬌轉危為安。
日后毛主席也感動地說:“是媽媽,救了我們嬌嬌。”
1947年,賀子珍帶著嬌嬌從莫斯科出發,跋山涉水回到祖國,毛主席得知后,馬上讓警衛員去看望嬌嬌,順便給嬌嬌照個相。
直到1949年春,毛主席已經居住在北京后,嬌嬌才被送了回來,這個曾經在延安的托兒所生活過的嬌嬌終于回到了父親的身邊。
嬌嬌曾問毛主席,她當年在托兒所的同學們都去哪里了,尤其是那最早一批6個同學,毛主席笑著說:“他們現在都出息了呢。”
在延安時,毛主席曾多次去看望孩子們,孩子們不光學習了音樂課,還學習了表演課,他們穿著統一的服裝,一個個很精神。
他們沒有讓毛主席失望,幾年后,他們在行軍途中,每到了一個地方,就會給當地的老鄉們演戲唱歌,甚至做宣傳活動,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圖 | 1950年朱德(前左一)在中南海接見回國的孩子們(倒數二排右四為李敏,右五為朱敏)
如今,他們和嬌嬌一樣,都長大了,成了十幾歲的孩子,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后,他們都順利進入了學校讀書。
嬌嬌回到北京后,毛主席把她送到了八一小學,幾年后,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師范大學。
后記
如今時隔多年,這些孩子們也早已經長大,所謂的“搖籃精神”正是他們堅強的后盾。
對于他們來說,黨對他們的關愛就是信仰,堅定信仰,便會一往無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