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和毛主席親切交談
在當年,沒有去過延安的人,對延安總是抱有一種神秘的猜想,認為毛主席以這個小小的古城為根據地,打垮了蔣介石的百萬軍隊,這里一定是一塊風水寶地。
其實,延安很普通,它位于黃土高原中部,三面環山,中間一條彎彎的延河向東淌去。
最為顯眼的估計就是寶塔山了,寶塔山可以說成為了延安的象征。
這里民風淳樸,人心善良,自然景觀充滿了田園風光,一排排的窯洞就是最好的象征,但對于毛主席而言,卻有一件大事一直放不下。
自從黨中央于1937年遷移到這里,鬼子的飛機就打破了這里的寧靜,讓同志最擔心的,其實就是孩子們。
在艱苦的長征歲月,有多少孩子們流離失所,他們從小就失去了父愛母愛,如今環境相對穩定,毛主席不想讓孩子們再飽受折磨。
那些年輕的戰士們都在前線作戰,孩子們無人看管,有的送到了老家,有的送到了親戚家,但病死的,遺失的,司空見慣。
這些孩子都是革命的后代啊!
毛主席和傅連璋醫生討論過:“能不能搞一個保育院把她們集中收養呢?”
毛主席皺著眉頭,點燃一支煙,把桌子上稿紙打開,在上面寫了一個大字:藥。
這些醫藥工作是衛生部門的事情,但他可以推心置腹地和傅連璋說,也是對這位醫生的信任。
在這個問題上,傅連璋和毛主席的意見是不謀而合的,他說:“主席您不知道,老鄉們的生活其實很艱苦的,又不懂得科學育兒,有不少孩子夭折了。”
毛主席點點頭,想起來了嬌嬌。
嬌嬌生于1936年冬,賀子珍生了孩子后,身體一直不好,后來也送到了老鄉家,有時候鄧穎超會幫忙照顧。
毛主席點點頭說:“是啊,嬌嬌還好,離得近,我可以經常去看看。辦好了托兒所,讓嬌嬌第一個報名。”
這次談話,毛主席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送別傅連璋時,毛主席推開門說:“好啊,這空氣真新鮮。”
圖|嬌嬌
不到半個月,傅連璋再次找到毛主席,他激動地說:“主席,我已經和有關部門商量了,馬上就組建我們的托兒所,嬌嬌來不來?加上她,現在已經有7個孩子了。”
“好啊。”毛主席激動地看向傅連璋,看到了傅連璋眼睛里布滿血絲,應該是激動了很久。
“這是件大好事,還有,所長選好了嗎?”
“打算派丑子岡同志去,她是個好同志,對孩子也有愛心。”
毛主席盯著他看了看說:“你是不是和人家談話了,你可真是個拼命三郎。”
距離延安不遠的蘭家陂上,整齊地排列著20多個窯洞,分為上下兩層,休整休整是完全可以的。
沒過多久,中央托兒所成立了,迎來了第一批小主人,他們分別是:羅小金,毛嬌嬌,賈麗麗,謝定定,王蘇云,傅維芳,小胖。
他們來自四面八方,他們的父母都是無法照顧孩子的。
值得一提的是嬌嬌,嬌嬌是毛主席和賀子珍的第五個孩子,因為各種復雜的原因,賀子珍要離開延安。
嬌嬌見不到媽媽了,爸爸日理萬機更是難以相見,她成了孤獨一人,但傅連璋對嬌嬌百般照顧,毛主席十分欣慰和感動。
多年以后,陳真仁曾對孔東梅介紹過家里的一張老照片,其中有一張是傅連璋抱著兩個孩子,右手抱著嬌嬌,左手抱著李維漢的兒子羅小金,孩子們非常可愛。
不久后,劉伯承的孩子,左權的孩子,還有鄧小平的孩子,任弼時的孩子等,都相繼來到了這座托兒所。
這里充滿了孩子的笑聲,成為了延安的百姓心頭的保護圣地,孩子們就是未來的希望。
尤其是傅連璋醫生,早在福建長汀的時候,他就和毛主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當時毛主席在江西得了惡性瘧疾,傅連璋騎著騾子走百里地,上門看病。
毛主席說:“我們現代有華佗,就是傅醫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