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談擎說AI 作者:鄭開車
繼去年12月公布赴美上市計劃之后,極氪在資本市場的動作仍在進行。
2023年2月12日,極氪與五名投資者訂立購股協議,同意向該等投資者發行及配發合共1.39億股A系列優先股,總代價為7.5億美元。天眼查APP顯示,此輪融資之后,極氪估值來到了130億美元,比Pre-A輪估值增加了超過40%。
資本市場的“奮進”,似乎難掩銷售市場的失意。根據極氪方面公布的1月份銷量數據顯示,同比減少約為12%。
銷量下滑的另一面是口碑的下滑。“背刺”似乎成為了用戶對于極氪品牌的另一種“注解”。
在車質網以及黑貓投訴等平臺上,極氪品牌的投訴量在大幅增加,其中包括“偷改合同隱瞞相關信息”,以及極氪“單方面篡改購車協議內容”。
以車質網為例,排行榜統計顯示從2月1日到16日,極氪001投訴數量為332次,投訴量位列排名第一。消費投訴數量排名第一,對極氪來說可能意味著某種警示。
//匆忙的極氪:速度論下的榮光與荊棘
一個的新的品牌要想在行業內快速立足,最佳的選擇不是直面競爭,而是避免競爭。避免競爭的策略有兩個:
1、找到細分空白市場。2提供足夠的性價比選擇。
極氪承載著吉利集團電動化轉型的夢想,想要快速在汽車行業立足,選擇的也是這么一條劍走偏鋒的到路。
極氪為什么能快速崛起,首先是產品點定位在了“獵裝車”這樣一個空白市場。這個市場有個特點:高端,小眾,用戶更愿意為產品本身買單。
這樣的市場在以往是屬于小眾進口車市場,極氪001定位純電動中大型獵裝車,而這個細分市場國內是空白,幾乎沒有能夠完全對標的競爭車型。
比如奧迪A6旅行版,受眾定位勉強算的上是競對,但價格A6旅行落地價格要賣到40萬+,極氪001售價30—40萬,并不完全算是一個市場競爭區間,且極氪001主打運動,與A6旅行也有足夠的差異化。
在電動車市場,其實極氪001也很難找到直接的競爭對手,一方面特斯拉、蔚小理目前都沒有在國內推出旅行版車型,沒有絕對的競品,如果后續各家后續沒有旅行、獵裝版車型的計劃,那么,在這個市場中,極氪可以吃很久的空白市場紅利。
極氪選擇推出獵裝版車型來打電動化牌,其實就是在賭:一方面是賭這個小眾的市場沒有更多對手愿意冒著風險跟進,另一方面賭消費端的變化,汽車消費市場在不斷細分,消費者對于獵裝、旅行以及MPV等車型的需求在不斷增加。
這個打法已經被證明是正確的,宏光MINI EV成為爆款就是例子,產品驅動下,一度不怎么有存在感的A00純電轎車市場,在2021年燒起了一把大火。
所以,在戰略上,極氪一開始就打算走錯位競爭的路線,需要迅速搶占市場,尋得先發優勢,并且快速建立品牌車型的市場基礎和產品認同。
方向對了,產品要能打才行。
在30到40萬的價格中,極氪001能給到你100kWh的電池,空氣懸架,靜音電吸門,智能感應自動門,各種你想得到的智能化配置,3.8秒的零百加速……拋開獵裝車的光環,極氪001這樣的紙面參數,不可謂不能打。
可問題在于,紙面參數是吸引用戶購買的第一步,后續的口碑才是能否形成持續增長的關鍵。至少從目前的一部分車主反映來看,極氪在真實的市場表現中紙面實力與用戶口碑有些兩極分化。
據車質網投訴信息顯示,在眾多的投訴中,除了銷售問題之外,也有發動機、驅動電機故障的相關投訴。黑貓投訴平臺上也有投訴顯示,有車主在提車當天就發現故障燈問題。
此外,今年2月份也有多位車主反映“動力受限”、“無法行車”、以及“ESC異常”故障信息。
對此,2月8日極氪在app端回應稱:“專門為了解決決動力系統故障的新版軟件已經可以進店刷寫,除此之外門店技術專家還可以在車輛保險絲盒內加裝一組應急線束,該線束沒有安全風險,也不影響終身質保。軟件+硬件雙管齊下,基本可以做到問題一次性修復。”
問題雖然有了解決方案,但“背刺”車主這件事,極氪再熟悉不過了。為此,去年7月,吉利汽車總裁兼 CEO、極氪 CEO 安聰慧也曾公開發文向車主道教。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問題頻出,頻繁“被刺”背后可能也會有一些深層的原因。比如,產品步子邁得大,產業鏈可能有些跟不上。
以智能座艙為例,一套解決方案需要三四家供應商同時協作,且每家都要及時響應開發進度,按期交付相應功能與模塊,這種多方協調,多線程并行的開發模式,在逐級交付的汽車供應鏈體系下是無法完成的。
最近三年內,汽車供應鏈的問題并未緩解,快節奏的產品迭代本身對供應鏈也是一眾嚴苛的考驗。
實際上,在強調規模化制造業中,交付有時比定義產品更重要。
研發設計一顆高性能的芯片并不是最大的挑戰,把這顆芯片造出來,并且進行大規模交付才是真正的挑戰。因為只有少數公司具有這樣的能力,去協調大量上下游企業,共同完成產品開發制造的能力。
前兩年英偉達吹的天花亂墜的30系顯卡,產能滿足不了需求,交付不到終端用戶手中,品牌增量其實就是大寫的零。
汽車行業也是如此。產品的“大餅”再好看,用戶吃不到嘴里,或者吃到嘴里發現不是那個味兒,口碑很可能就會下降,口碑一下降,銷量準好不了。
//IPO路上,要快速布局,也要“忙中帶穩”
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是,極氪001的銷量已經出現劇烈的下滑態勢。最新交付數據顯示,今年1月,極氪共交付車輛3116臺,同比減少11.73%,環比下滑72.51%。
要知道,作為新能源賽道入場較晚的后來者,極氪在2022年全年交付了71941臺,12月交付11337臺,同比增長198.7%,交付成績可謂十分亮眼。
早熟的代價是早衰。1月銷量下滑嚴重,可能更是一個警示,對于極氪來說,速度降下來,根基穩一點,未必就是壞事。
飯得一口一口吃,增長也得一步一步來,先穩住虧損的規模,在用新車提高利潤率,也不失為一種“忙中帶穩”的打發,畢竟,要想二級市場看到未來,收窄虧損幾乎是一道必做的題目。
從吉利財報來看,2021年極氪營收28.68億元,凈虧損10.1億元;2022年上半年,極氪營收88.28億元,凈虧損7.59億元。也就是說,一年半時間,極氪凈虧損接近18億元。
新業務虧損,在一定程度上上可以預期的,畢竟產能上不來,交付規模有限。不過在研發、銷售渠道等方面依賴于集團“輸血”畢竟不是長久之計,連續虧損也容易拖累吉利的整體業績。
獨立上市可能是極氪急需走出的一條新路。
不過,從資本運作的節奏來看,謀求上市的節奏似乎還是有些快。天眼查App信息顯示,小鵬經過了C輪融資才IPO,理想走到D輪之后又融了一輪才上市,而極氪在前幾天才剛走完A輪融資。
在《中國企業家》的訪談中,李想認為,2023-2025 年是新能源行業極為殘酷的淘汰賽,因為市場上不需要那么多的公司。
雷軍、李想都認為行業的競爭最終會留下 5 家公司,并把自己都放在了里面,而同樣的問題,何小鵬卻認為頂多 7 家。
目前的市場格局種,只有特斯拉穩坐C位,其他玩家都還在路上。也就是說,想要存活下去,拿到二級市場的入場券就顯得頗有意義。
此前也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極氪“著急”上市很大程度上是缺錢了,需要新的融資手段。而美股估值偏高,也便于車企融資。
2023年后,人民幣與美元的流動性都有增加,資本市場正在逐漸回暖,從時間節點上來,也到了車企沖刺IPO的窗口期,不光是極氪,埃安、嵐圖等車企也都想抓住這波“上車”的機會,因為越往后,窗口越窄,上市也就越困難。
而對于毛利水平相對較低的極氪來說,上市是抵御風險,提升長期競爭里的關鍵一步。
此前,據極氪CEO安聰慧透露,2022上半年,極氪整車毛利率水平在5%左右,與之對比,同期蔚小理三家中毛利率最低的小鵬也在11%。
低毛利意味著低品牌溢價,性價比標簽的確能夠俘獲市場,但是未來要盈利,漲價可能就成了必須要走的路,如果堅持現有定位,那么如何平衡規模與成本,則是極氪需要面對的另一個難題。
從底層邏輯來看,極氪造車帶有濃厚的吉利的影子,核心優勢在于供應商體系,組織協調能力下全靠供應商,能很快椽起來一輛車,但是短板同樣明顯:過于偏重產品定位,技術定位不足。
智能汽車,沒有自己的技術,很難有高毛利。在智能化技術上長遠的核心競爭缺失,可能需要極氪花力氣解決。
結語:
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臨近,汽車行業也是消費經濟復蘇的“重頭戲”。對于正在沖擊IPO的極氪來說,重要的時間節點上,如何處理好與用戶之間的關系是一道難題。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極氪需要改變的,其實還是在于產品定位,如何走出“小眾圈層”走向“大眾市場”,可能才是需要深思的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