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三年沒上鼓浪嶼,趁著周末,上島逛逛,順便來吃吃龍頭路的魚丸。
廈門市民上島還是挺方便的,到鷺江道輪渡碼頭,現場購票或網上購票均可,來回8元,身份證一刷,就通關了。大概15分鐘一班次,8分左右船程就到鼓浪嶼鋼琴碼頭了。輪渡碼頭有地下停車場,自駕也可以。特別要注意的是外來游客,一定是從東渡的郵輪碼頭上島,兩個碼頭還有點距離,不要搞混了哦。
到達鋼琴碼頭,看到好幾個帶隊的導游,人也不少,往日的鼓浪嶼好像又回來了。旅游餐飲復蘇可期啊。沿著龍頭路往里走,商鋪林立,干凈整潔。最近正當紅火的林四喜也在附近,斜對面就是原巷口魚丸鋪,這家最近又從中山路搬回來,想吃他們家的至尊鯊魚丸,只能上島了。
店鋪不大,門口還支起了一口商丘鐵鍋,老陳正在顛勺吆喝:正宗的鼓浪嶼土著海蠣煎,章丘鐵鍋,一鍋一煎,真材實料,外酥里嫩,滿滿都是愛!
我看聽得出老陳對自家海蠣煎出品的滿意。看他熱油、放海蠣、加青蒜、淋地瓜粉、顛勺翻面,然后在海蠣煎上敲蛋打蛋,再顛勺,起鍋、裝盤、擠上廈門甜辣醬、上菜……行云流水,一氣呵成。真如他說的,每一份都是藝術品。
吃海蠣煎當然還趁熱,表面未焦,入口軟糯溫熱焦香,飽滿肥嫩的海蠣在口中爆開,鮮甜中帶著一點點腥,這時,脆爽的青蒜趕上,去腥中和,完美調和。作為閩南人,海蠣煎我是百吃不厭的!一份28元,這品質這出品,在鼓浪嶼是OK的。老板說,春節期間,一天要顛300多份,他都不想干了!
當然,來他們家,最招牌最具特色的還得是魚丸。小小的店鋪有整整三面墻的獎狀榮譽。追溯到最開始1821年,將近200年的歷史,7代傳承,太不簡單了!而且,他們家的魚丸還是專供北京國宴使用的,想想在鼓浪嶼就能吃到國宴同款,再看看十多年前大家津津樂道的“不登日光巖,不算來廈門!沒嘗巷口魚丸,等于沒到鼓浪嶼游玩!”,那是不可能錯過的!
15米長的鯊魚去皮脫骨,經捶、打、揉、捏、擠,做成魚丸皮的原料。魚腩部位做成至尊版魚丸,顏色灰一些,其他部位做成普通版魚丸,顏色白凈一些。餡料也極為講究,海參、蛋清、干貝、鮑魚、蝦仁等等,極為豐富。
品嘗魚丸時先來一口湯,香鮮純正。魚丸入口,皮Q味鮮口感脆。餡料香而多汁。完全沒有普通魚丸那種粉面的感覺。每一碗都是6顆,至尊版一碗30元,普通版一碗25元,成年人了,我當然是兩款都要的。
下圖這個是市面上普通魚丸,店里會送給客人吃
我看了下菜單,除了最值得推薦的魚丸和海蠣煎,各種廈門特色小吃幾乎也都能品嘗得到。比如廈門最負盛名的沙茶面,普通大眾款,四喜中產款,龍蝦暴富款,多種選擇。
姜母鴨、炸醋肉、炸五香、蟹黃拌面、蟹黃小籠包、閩南腸粉、章魚土筍凍,甚至閩菜頭牌佛跳墻都有。當然,這款佛跳墻是基礎版的,畢竟也就幾十塊的價格擺在那,有興趣的外地朋友嘗個鮮吧,倒不是很建議。
想想這幾年,各種餐飲品牌和餐廳像走馬燈似的,在身邊開了又關,關了又開,能撐個三五年,已經相當很不容易了,更不好說什么十年老店,甚至巷口魚丸這種跟鼓浪嶼一起成長,伴隨鼓浪嶼興衰榮辱的百年老店了,幾乎就是鳳毛麟角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