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追劇停不下來,《我們的日子》圍繞著三個家庭的兩代人展開敘述,這是一部精細呈現百姓生活的年代劇佳作,用鏡頭語言書寫出時代回憶的華彩篇章。劇集的時間跨度從1980年代至21世紀初,通過一組群像人物的塑造,折射出這座名為錦城的北方城市發展歷程。
《我們的日子》屬于看一眼就能把觀眾吸引住的劇集。這部年代劇開篇就生動呈現了1980年代的生活,高大廠房中工人們上班的忙碌身影,紅磚瓦房中的鍋碗瓢盆交響曲,我仿佛瞬間回到了中午飄著飯菜香味的家屬院。我看的是劇中的人物和故事,想到的卻是自己的童年往事。一部劇好看與否,關鍵就看劇中的人物能否讓觀眾產生情感共鳴。
《我們的日子》中沒有完美的人物,他們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這正好構成了角色生動立體的性格基礎。我很喜歡王憲平這個人物,因為他貼近生活、真實可信。李乃文飾演的王憲平,性格耿直,作為保衛科的一員,他強調遵紀守法。他為人善良,但是不能體會妻子的內心所想,他粗枝大葉的做事風格,時常讓妻子感到難堪和苦悶。
李小冉飾演的劉淑霞,識大體、懂情調,是一位愛喝咖啡的知性女性。她的確深愛著丈夫王憲平,但是王憲平的直來直去的性格,讓她感受不到婚姻中的溫情。劉淑霞在那個時代的工廠環境中,她精致的生活態度只能被視為“矯情”。
劇中不僅僅是王憲平,劉淑霞、那人和(宋春麗 飾)、楊大山(任帥 飾)等人物,都仿佛是從現實生活中走上熒屏的角色。我從小就生活在廠區這樣的環境中,工人的生活狀態,時代發展對他們的影響,在《我們的日子》里都有如實地呈現。
這部劇把握時代脈搏,以三個家庭的曲折生活構成內容主體。每個時代的人們雖然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是人們的思維方式與處事態度是相通的。
譬如王憲平原本以為自己十拿九穩會升任保衛科的科長,結果這個科長的位置滑落別家,被他極為反感的同事楊大山奪得。他的忿忿不平,以及家人的怨聲載道,生動展現了一個干部的職位對普通家庭的重要意義。
王憲平的經歷放置在今天,也可以是大廠的某位經理沒有如愿升為總監,他的失落與無奈和王憲平就會如出一轍。王憲平上班的工廠,和今天的職場環境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能夠引發今天觀眾的共鳴。
《我們的日子》在劇情方面的妙處在于深度刻畫王憲平的“生活之難”,他的生活總是問題疊加著問題。前十集的內容中,王憲平一家要面對提干失利、媳婦難產、孩子生理缺陷等困擾。王憲平就像一名戰士一樣,不斷和困難戰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一個個生活問題,構成了劇情中張力十足的戲劇沖突。
看到王憲平在生活中越挫越勇,我們回過頭凝視自己的生活,就會發現王憲平或許就是我們父輩的縮影,或者我們自己就是王憲平。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遇到挫折和考驗,沒有人會被困難輕易打敗。王憲平是在困難中成長起來,想想我們的父輩為了家庭生活安康,同樣也是默默做了巨大付出。
王憲平按照年齡來說,是80后的父輩。今天的80后也成為了中年人,我們完全能夠理解“王憲平們”的喜怒哀樂。中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王憲平的生活把這句話詮釋得淋漓盡致。
《我們的日子》以真實生活作為創作底盤,通過藝術手法將人物精準提煉。王憲平身上能夠看到80年代工人生活的真實寫照,經歷過那個時代的觀眾,可以通過主人公的視角感受那個遠去的年代。
《我們的日子》交融著生活中苦難和歡樂,悲喜交加才是人生常態。觀眾看過劇就會知道,劇名一語雙關。劇中的“我們”是王憲平、劉淑霞,劇外“我們”就是觀眾。
這部劇集對時代的精準描繪,足以打破角色和地域的局限性,作品能夠喚起觀眾的集體回憶,每一個經歷過那個時代的觀眾,都能夠在劇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崔汀/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