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ChatGPT在帶熱全球用戶和資本對AICG技術賽道情緒的同時,也讓國內一眾科技互聯網公司,在這段時間內不約而同地對外披露自家在類ChatGPT技術領域的布局。
這種久違的熱鬧,給人的感覺是:天下何人不ChatGPT?
綜合業內報道,如我們所見:
百度率先對外公布稱:百度類 ChatcPT項目正在研發中,預計3月完成內測后對公眾開放,并在隨后官宣其類ChatGPT項目名字確定為“文心一言”,英文名ERNIE Bot。
華為:對于華為在類似ChatGPT方向上的布局,華為計算產品線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2020年開始在大模型開始有布局,2021年發布了鵬城盤古大模型,是業界首個千億級生成和理解中文NLP大模型。在大模型產業化方面,華為已發起了智能遙感開源生態聯合體、多模態人 工智能產業聯合體,智能流體力學產業聯合體等。華為將以聯合體的模式把科研院所、產業廠商等結合起來,更好地讓大模型產業形成正向的閉環回路。
阿里巴巴表示“阿里版聊天機器人 ChatGPT 正在研發中,目前處于內測階段。釘釘則表示阿里版本的ChatGPT的對話機器人將和釘釘深度結合。”
騰訊相關人士對外表示稱,騰訊目前在ChatGPT 和 AIGC 相關方向上已有布局,專項研究也在有序推進。騰訊持續投入Al等前沿技術的研發,基于此前在Al大模型、機器學習算法以及 NLP等領域的技術儲備,將進一步開展前沿研究及應用探索。
小米相關人士表示稱,小米集團在ChatGPT領域有豐富落地場景,包括小愛對話、機器人等,其中小愛擁有龐大數據支撐,會讓小米在大模型方面進展更迅速。此前小米在 Al大模型上已有多路并行嘗試,未來將加大相關領域人力和資源投入。
字節跳動則表示,字節跳動的人工智能實驗室 (Al Lab)有開展類似 ChatGPT 和 AIGC的相關研發,未來或為 PICO提供技術支持。
360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一直在AIGC技術上有持續性的投入,但截至目前僅作為內部業務自用的生產力工具使用,且投資規模及技術水平與當前的ChatGPT 3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各項技術指標只能做到略強于 ChatGPT 2。由于訓練數據源及應用方向的原因,在中文環境下的實際效果強于 ChatGPT 2。在繼續深入自行研發的同時,不排除尋找強有力的合作伙伴。公司也計劃盡快推出類ChatGPT技術的dlemo版產品。AIGC技術除了在搜索引擎的應用之外,還可以輔助數字安全能力的提升。
網易有道表示“有道Al技術團隊已投入到 ChatGPT同源技術AIGC 在教育場景的落地研發中,目前該團隊正在 Al口語老師、中文作文批改等細分學習場景中嘗試探索,將盡快推出相關的demo 版產品。”
京東副總裁何曉冬表示,京東在 ChatGPT領域擁有豐富的場景和高質量的數據。例如京東云言犀每天和用戶進行1000萬次的交互,使得算法能夠及時地迭代更新。何曉冬表示相較于傳統聊天機器人,京東的場景更加垂直,必須解決用戶的問題,更加聚焦焦于任務型多輪對話,考量的是對話的精準度、客戶的滿意度,滿足成本、體驗、價格、產品、 服務等要素的要求。他認為,ChatGPT是令人興奮的前沿探索,言犀則是大規模商用的客戶服務系統,未來京東也會不斷結合 ChatGFT 的方法和技術點,融入到產品服務中來,推動人工智能的產業落地。
昆侖萬維:目前,旗下的Opera瀏覽器計劃接入 ChatGPT 功能,不斷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業務發展。
如此種種,不勝枚舉……
而在看完上述國內各大科技互聯網公司對自家類ChatGPT項目進度或態度的表態后,不知道大家作何感想?
對此,有網友評論:“別人不做你們什么也沒有!但凡別人出點什么你們全部都有!”
當然,這種評價在我看來還是有失偏頗的,畢竟在大模型上,國內公司們的確是有積累、布局、探索的,甚至一些公司的大模型,在部分場景中和競賽中的表現,還對Open AI的大模型有所超越。
但各家對ChatGPT技術的表態越是如此,我們也越要直面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有技術、有積累,但卻不能在人工智能領域帶來這種開創性的成果,推動相關技術實現從0到1?而只能是在別人實現1之后,跟隨別人的腳步前進?
畢竟,在人工智能領域,我們一直以來所言的是我們與國外是并駕齊驅乃至有所超越的存在。
當然,在遺憾之外,也不必因此就陷入悲觀,也需要看到各家公司目前已在布局、追趕的積極一面。
其實,有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認差距,麻痹自己,甚至是當鴕鳥。
似乎每一輪技術熱潮來襲,都會有眾多公司在第一時間對外宣稱自己在這些熱點領域的技術布局、投入,讓這些熱點與自家產生聯系。
但從后續發展來看,稍顯遺憾的是,許多公司對外宣稱的所謂布局、投入,只在熱點存在時,熱點過后也就隨風吹雨打去,沒了后續產出。給人的感覺是,這些公司對熱點的所謂投入,并不是真正找到了這一熱點與自家技術的契合點,玩的是用熱點來提振股價的套路。
在此,對這樣的公司,我們不由得想問一句:熱點颯沓如流星,迷失在這一波接一波的熱點追逐中,最終又留下多少技術積淀?畢竟技術積累卻需要能坐冷板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