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國銘律師(專于商標犯罪與商業秘密犯罪案件控告及辯護)
某高科企業收到競爭對手的警告,稱其生產銷售的產品侵犯了對方的商業秘密,要求停產止售。在幾個月內,對方卻均沒有提起訴訟,但由于對方將該警告公開,已經影響到該高科企業的信譽與名聲,對生產經營造成較大的不良影響,在此情況下該高科企業應如何采取法律措施去消除負面影響呢?今天,我們簡單談談侵犯商業秘密案的一種特殊訴由:確認不侵權。
司法實踐中,我們見得較多的是侵權案件,通常是原告向法院起訴,確認被告侵權,但是在知識產權糾紛案件中,有一類特殊的訴由,這也是僅存于知識產權案件中的訴由:確認不侵權。在該類訴訟中,權利人警告他人侵犯了知識產權,但又遲遲未向法院提起訴訟,以致侵權與否的事實認定久久未決。為了防止權利人濫用權利,法律允許被警告的一方,或受此影響的利害關系人,能以發出警告的權利人為被告,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其行為不侵犯對方的知識產權,以對抗對方提出的侵權警告或投訴。
在2008施行的《民事案由規定》中,其規定的第152個案由為確認不侵權糾紛,最高法將此定義為“利益受到特定知識產權影響的行為人,以該知識產權權利人為被告提起的,請求確認其行為不侵犯該知識產權的訴訟?!闭菑拇碎_始,最高人民法院正式認可了確認不侵權糾紛為三級案由。后來,在2010年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對確認不侵害專利權之訴予以明確。實踐中,當事人還能提起確認不侵害商標、商業秘密等訴訟,對此統稱為確認不侵權之訴。
在商業秘密糾紛中,提起確認不侵權之訴需要滿足哪些條件呢?實踐中多是參考最高人民法院的《關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該解釋亦是我國目前確認不侵犯知識產權訴訟的主要法律依據。首先,權利人向他人發出侵犯知識產權的警告,實踐中,“警告”的形式多樣,較為常見的侵權警告類型包括警告信,律師函、投訴、各種聲明等,同時也包括行政投訴。對于“警告”,無論是書面文件,還是電子文檔等,原告需做好證據收集,必要時予以公證。
其次,被警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需通過書面的方式,以催告權利人行使訴權。應當來說,“催告”是確認不侵權訴訟的前置條件,涉嫌侵權人在收到侵權警告后,需要向該權利人發出書面的催告函。鑒于催告函是案件的重要證據,原告需對發函的過程、內容及相關函件作保全,以便日后提起訴訟。該催告函應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明確指出其并沒有實施任何侵權行為,二是要求權利人要么撤回警告,要么在合理的期限內提起訴訟。
再次,經過了合理期限,權利人未撤回警告,也未提起訴訟。合理期限是多久呢?根據司法解釋的規定,自權利人收到書面催告之日起一個月內,或者自書面催告發出之日起二個月內,其未撤回警告,也未提起訴訟,涉嫌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請求確認不侵權之訴。
最后,提起確認不侵權之訴的適格主體為“被警告者”或“相關的利害關系人”,為了限制原告隨意起訴,法律要求被警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在提起訴訟時,應有證據表明其受到或者可能受到侵權警告的損害,且損害與侵權警告之間有因果關系。為此,訴狀需詳述確認不侵權訴訟的緊迫性。
上述為商業秘密糾紛中提起確認不侵權的條件,那么在訴訟過程中,原告需如何證實自己沒有侵犯被告的商業秘密呢?對此,筆者認為可使用在商業秘密侵權案件中,被告所使用的抗辯理由,以證實其并不侵權。筆者在此提供幾個常見的理由以作參考。
例如,原告能以商業秘密的構成要件為重心,提起涉案的信息具有公知性。如,該信息為其所屬技術或者行業領域的人的一般常識或者行業慣例;該信息僅涉及產品的尺寸、結構、材料、部件的簡單組合等內容,進入市場后相關公眾通過觀察產品即可直接獲得;該信息已經在公開出版物或者其他媒體上公開披露;該信息已通過公開的報告會、展覽等方式公開;該信息從其他公開渠道可以獲得;該信息無需付出一定的代價而容易獲得等等。對此,原告方可委托鑒定機構作出鑒定,出具鑒定意見以證實該技術信息的公知性。另外,原告還可提出該信息沒有價值性,或權利方未對涉案信息采取相應的保密措施,以否定涉案信息構成商業秘密。
此外,原告能提出未實施侵權行為的理由。例如,原告無接觸涉案信息的條件,無獲取涉案信息的可能性,原告所使用的技術與權利人的技術并不相同,或不實質相同。又或,涉案信息是原告通過合法的途徑獲得的,如獨立研發、反向工程、技術許可或從其他第三方善意取得等。假定涉案信息屬于經營信息,原告還可提出個人信賴原則,或生存原則等以證實其不侵權。
結語:隨著經濟的發展,高科企業間的商業競爭日趨激烈,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成為高科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根基?;蛟S是出于不正當競爭之原因,實踐中,愈發出現濫用侵權警告的情形,甚至部分企業選擇在一些重要的時間點上發出該警告(例如借殼上市,并購重組),在作出警告、投訴、發函、聲明等多方面動作后,卻又遲遲未向法院起訴,以致于影響到對方的聲譽、名聲,影響到正常的生產經營。為此,被警告者可向法院提起確認不侵權之訴,以消除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