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春節檔后勁最大的電影,當屬《無名》。這部電影,真的是越看越有味道。
不為別的,只因細節,細節,還是細節??吹接芯W友說,跟朋友講細節講了一個多小時,還有人一口氣刷了六遍,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好看就能解釋得了。
一定是綜合多方面的線索,組合出的完整故事,才能如此耐人尋味。甚至,有人說看完這個電影,似乎得了某種后遺癥,總感覺暗處有人,總會在吃東西點外賣的時候,情不自禁地想起電影里的那些美食和背后的深刻含義,甚至會因為片子里的語言臺詞上頭,在耳畔回響片子里的種種對話、獨白等等。
而且,毫不夸張的說說,這個電影真的是沒有一處是閑筆。表面上的非線性敘事、錯綜復雜的展現,實際上每一個人物、每一個道具、服裝和配樂也都大有深意。
比如,都說全員演技在線,實際上連動物的演技都是在線的。開頭日本柴犬神采飛揚待在轟炸機里,高高在上,也象征著日本人當時無情地占領中國,姿態高傲。而在廢墟里的曾經是富人的寵物的查理王獵犬,卻只能被人趕走,被炸死,恰如當時中國老百姓的命運。
王一博飾演的葉先生,領帶反復更換,不僅僅是因為他想拖延時間,更是因為他要換一個相對松一點的領帶,防止被勒死,以及他在反復比較領帶的顏色,淺色領帶濺上血跡更加觸目驚心。
葉先生手里的打火機,也是實打實的古董,被扒出是六十年代的,真的超級用心。
片中周迅、江疏影、張婧儀,被網友拿著放大鏡一看,居然參考了阮玲玉的舊照,還有民國的月份牌,確實相當講究。
梁朝偉飾演的何先生,手中的道具更是處處都是細節,比如他抽的煙是愛國牌,他拿蛋糕的盒子跟周迅飾演的陳小姐手中的蛋糕盒是同一個,這不僅暗示人物的身份,同時也表達了人物的感情線,對國家的愛,個人化的愛交織其間。
關于故事背景,不僅有日本播報天氣預報,暗含著情報傳遞。
更有他們在幕后,為了暗合片中的轟炸順序,專門把路演城市的順序也安排成了跟片中的順序相呼應。如果說,這不是細節控,那什么才叫細節控?
配樂方面最典型的,就是有一段像極了莫扎特《安魂曲》,在很多高潮的瞬間,比如人物精神波動、接近死亡等等時刻,都有出現,真的對烘托氣氛具有絕佳的作用。
此外,情節方面可說的亮點也有很多。王一博飾演的葉先生,為保護愛人、戰友和自保做出的種種選擇,都是有跡可循的,比如他坐的位置,都有著某種信號的作用的。
王一博飾演的葉先生,跟王傳君飾演的王隊長,一起吃排骨,王隊長明明已經沒有時間吃,還是要點,這暗示著,他愛上了朋友的妻子,卻愛而不得,就像是到嘴邊吃不到的肉,無可奈何。
還有周迅在片中調轉槍口的那個瞬間,實際上是被很多人拿來討論的,在愛人和另一個身份未明的人之間,她隔著門,有擔憂,也有害怕,只能隔著門去判斷局勢是否對自己有利,聽到了敲門的信號,才放下心來,這既是訓練有素的體現,也是出于一種本能。
至于王一博飾演的葉先生和梁朝偉飾演的何先生之間的打斗戲,當然是被討論最多的。比如,鏡頭暗示著暗處有人在監視著他們的打斗。兩個人驚心動魄、令人揪心的打斗隔著銀幕都讓人毛骨悚然,這樣的瞬間,無論看幾遍都還是提心吊膽,這一定是真打。
雖然,他們是打給別人看的,慢慢驗證了彼此的身份,但是在其他人眼中,還是血雨腥風,只有不經意的瞬間,才能體會到互認。梁朝偉飾演的何先生,那個不經意的笑容,應該就是最好的證明。
除此之外,片子里還致敬了不少經典的電影作品,很多網友也做了總結,大家也趕快去二刷起來吧。特別提一下結尾,看到最后,這樣的懸念的確過癮啊。
不過,最后的最后,復刻攝影大師何藩作品,表達“隧道盡頭終有光”才更有深意。以及,葉先生香港街頭漫步,佛堂中得到接引的一行淚,更加深入人心。
《無名》這部電影實在精彩,可解讀的地方太多太多了。程耳導演用自己的方式讓我們記住了一群無名英雄,也記住了電影《無名》,多年之后,我們還是會提起,然后再度重刷,不為別的,只因值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