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政權(quán)穩(wěn)定下來后,金兵早已經(jīng)虎視眈眈,隨時可以南下進攻宋朝統(tǒng)治。
按理說,派兵守邊疆是重中之重,如果敵人冒犯,我們應(yīng)該以牙還牙,但在宋高宗統(tǒng)治期間,把“腐敗無能”體現(xiàn)到了極致。
岳飛惹怒高宗的三件事
宋高宗趙構(gòu),字德基,他其實有個優(yōu)點,那就是重用武將,他統(tǒng)治期間,最為著名的就是“中興四將”。
劉光世不用多說,本身就是武將世家,張俊和韓世忠也是行武出身,曾經(jīng)立過大功,只有岳飛資歷太淺。
但在短短幾年時間內(nèi),岳飛戰(zhàn)功赫赫,不僅收復(fù)了襄漢六郡,而且朝廷還封他為清遠軍節(jié)度使,論能力論貢獻,論威望,岳飛早已經(jīng)可以和其他三位平起平坐了。
手下都是好兵,宋高宗自然高枕無憂,但在他心里,他培養(yǎng)這些人才目的只是為了自衛(wèi),完全沒有北伐的打算,而岳飛早已經(jīng)對這個頂頭上司看透了。
岳飛收復(fù)失地后,還沒有進攻就收到宋高宗的密函,其中告訴他:“只收復(fù)失地即可,千萬不要冒犯金兵。”
岳飛無奈之下,只能退守鄂州,大概是現(xiàn)在的湖北武昌地區(qū)。
此后幾年,岳飛和韓世忠多次率兵擊敗進犯金兵,其實已經(jīng)大大挫傷了金兵的銳氣,如果此時一鼓作氣乘勝追擊,一定可以大獲全勝。
然而宋高宗并不想如此,而且眼睜睜地看著大好機會喪失,紹興7年,宋朝使者王倫帶回來了金朝議和條件,除了每年向金朝交納歲幣以外,還要稱臣,而對方的籌碼是歸還了韋賢妃,和一些失地。
宋高宗滿足于現(xiàn)狀,馬上決定答應(yīng)條件,為了保險起見,他還是召見了四個武將,問問他們的想法。
表面上,宋高宗想要問問岳飛,實際上心里早已經(jīng)有了決定。果然,膽小怕事的張俊同意和談,而岳飛馬上反對,他說了這樣一句話:
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謀國不善,恐貽后世譏議。
大概意思就是,現(xiàn)在您這樣委曲求全,以后恐怕被后人恥笑啊。
宋高宗聽在耳里,痛在心里,對岳飛的憎恨由此產(chǎn)生,甚至說,宋高宗已經(jīng)對岳飛有了其他想法,這給日后的岳飛冤死埋下了隱患。
其實,宋高宗的意思很簡單,我既然是皇帝,那我就讓我的臣民安居樂業(yè),只要不受戰(zhàn)火摧殘即可,就算委屈稱臣又如何?即那句:“只要百姓能免于刀兵之苦,朕可以犧牲自己的體面來換取和議。”
事情恐怕沒那么簡單?
岳飛的死和他的性格有很大關(guān)系,他作為武將,在戰(zhàn)場上有勇有謀這毋庸置疑,但是在官場上,到處爾虞我詐是是非非,岳飛的心計太少了。
在此之前,岳飛早已經(jīng)惹怒了宋高宗兩次,為日后的悲劇留下了隱患。
第一,宋高宗曾解除了劉光世的兵權(quán),理由不用說,關(guān)鍵是這幾萬大兵給了誰?所以宋高宗打算給了有勇有謀的岳飛。
岳飛從小道消息得知后大喜,他和朋友說:“君王若是把這些兵給了我,我一定帶10萬大軍揮師北上,給金兵致命一擊。”
莫不想這些話傳到了宋高宗耳朵里,宋高宗當即收回成命。君王的出任反而讓岳飛很不愉快,一氣之下鬧了脾氣。
岳飛隨便找了個理由,自己上了廬山休養(yǎng),換句話說是,不干了。
宋高宗這邊一聽,岳飛竟然敢要挾君王,決定解除岳飛軍權(quán)。但又想到岳飛現(xiàn)在還有用,萬一金兵來犯呢?所以宋高宗表面上好言相勸,讓岳飛下山回朝。
在朝堂上,宋高宗對岳飛這些事情既往不咎,同時用太祖皇帝的一句“犯吾法者,唯有劍耳”來警告,其實已經(jīng)暗藏殺機。
另外還有第二件事。
按理說,岳飛作為武將,是不應(yīng)該參與朝政的,但他有一次對宋高宗好言相勸,早點立太子。
宋高宗對這個建議很不滿,因為他的兒子早已經(jīng)夭折,他自己又有病,沒有了生育能力,如果現(xiàn)在立太子,豈不是告訴天下人,君王有難言之隱?
所以,宋高宗本來對自己還有生育的希望,岳飛的一句話觸碰到了高總的敏感點,宋高宗對他已經(jīng)有不滿。
再加上,岳飛一直想揮師北上,這給日后他的命運埋下了禍端。
岳飛之死
紹興八年,即1138年,朝廷和金朝的談和活動正在進行,所有人都強烈反對,只有秦檜支持高宗。
11月期間,金朝的使臣來匯報消息,金朝決定把“宋國”稱為“江南”,其實這明顯有侮辱的意思,但宋高宗為了茍安偷生,對此毫不介意。
但秦檜的支持,讓老百姓都對他恨之夭夭,這么大一個國家,為何非要委屈稱臣呢?所以大家爭相傳達,說秦檜就是金朝的奸細。
表面上,大家是在罵秦檜,實際上矛頭直接指向宋高宗。宋高宗本想來個嚴令,但輿論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無奈之下,他自己沒有出席跪拜典禮,讓秦檜代替他出席了向金朝使節(jié)跪拜典禮。
這件事終于達成了,宋高宗以為這樣就天下太平了,所以在宮殿整日鶯歌燕舞。結(jié)果岳飛此時再次勸說宋高宗,不要相信金人的花言巧語,并且還打算帶兵北上。
此時的宋高宗心里一萬句臟話,他對岳飛的不滿越來越深,甚至決定要除掉岳飛。
果然,1140年,金人撕毀協(xié)議,再次南下入侵,岳飛率兵和敵人對抗,最后大獲全勝,岳家軍的兵馬越來越多,打的金人落花流水。
朝廷里,岳飛的勝利,并沒有讓高宗和秦檜高興,于是高宗馬上下令,讓岳飛班師回朝。沒有人駐守,如果金人再次進攻怎么辦?
所以岳飛此時說了一句“十年之力,廢于一旦!”
果然,一年后,金軍10萬大軍卷土重來,由于沒有岳飛的指揮,幾個將領(lǐng)兵敗濠州。岳飛只能馬上去支援,但是這次稍有遲緩。
可能是當時岳飛身體不太好,而且軍隊的糧食供給不足,但這個給了秦檜把柄,成為了秦檜陷害岳飛的罪證。
紹興11年,秦檜抓緊開始陷害岳飛,把岳飛擅離職守,私自上廬山,遲緩援助等大做文章,讓岳飛陷入了“謀反”的絕境。
岳飛知道秦檜陷害自己,便上書高宗,希望調(diào)查清楚,但高宗早對岳飛不滿,并沒有手下留情。
岳飛背上的四個字“精忠報國”就是他的忠心。
但秦檜詭計多端,最后還是把岳飛推送了深淵,1141年,在秦檜的慫恿下,高宗下令賜死岳飛。
20歲從軍,39歲被害,岳飛的一生讓人唏噓。
岳飛的冤案,暴露了人性的三個現(xiàn)實:
第一,做人要有高情商和高智商,岳飛在戰(zhàn)場上的謀略是不可否認的,但是在朝廷上,他的一些話激怒了君主,其實他完全可以避免,甚至換一種說法,但他太實在。
第二,秦檜阿諛奉承一般的人,現(xiàn)在社會有不少,他們生活在大象的身邊,狐假虎威,這些人應(yīng)該提防。
第三,高宗作為一代君主,不識人才,輕信讒言,給自己的歷史形象留下了污點,作為統(tǒng)治者,沒有雄才大略終究不會長久。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岳飛一生我馬惚,戰(zhàn)斗在抗金的最前線時時不忘以恢復(fù)中原為己任。他領(lǐng)導(dǎo)的岳家軍紀律嚴明,驍勇善戰(zhàn),沉重打擊了南侵的金兵。有人曾問岳飛,天下何時才能太平,他答道:“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可悲的是,像這樣一個赫赫有名的武將,沒有犧牲在戰(zhàn)場為國盡忠,而是死于自家人之手,不禁令后人對他感到無限的痛惜和由衷的崇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