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對新能源車來說,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特斯拉降價打響第一槍,緊隨其后是AITO問界與小鵬汽車,紛紛官宣降價措施。
春節期間,我去了一家北京比較出名的新能源車商超,店內看車人絡繹不絕,但與各家銷售的聊天中不難發現,特斯拉降價對訂單的影響很大。筆者觀察,不少看客更是直接了當問銷售,這車比特斯拉還貴,哪里比它好。
特斯拉好似變成了每個店里繞不開的話題,足以證明特斯拉此次降價對消費者的影響。
部分網友甚至喊出“感謝特斯拉”的話帶節奏,認為是它拯救新能源車。說實話,我們不應該感謝特斯拉,畢竟它不是蘋果,走體驗與品質路線,特斯拉成本控制的原則,使得車輛很多缺點顯而易見。
然而從汽車行業的角度來看,這條鯰魚突然擺動的尾巴,使得新能源汽車產生更大焦慮,不經意間讓競爭快速進入下一階段。
回看2022年1月份,當時新能源汽車處于快速爆發期,比亞迪、特斯拉的第一陣營,蔚小理、埃安等處于第二陣營,傳統主機廠逐漸入局。新能源市場足夠大,各家企業處于百花齊放的狀態。
根據價位區間來統計,比亞迪牢牢占據10-20萬區間市場,特斯拉則主打20-30萬元區間,高端市場則是蔚小理天下,頗有井水不犯河水之分,格局初步形成,且有長期穩固的態勢。
隨著越來越多選手的入場,各價格區間競爭越來越卷,外加特斯拉諸多問題逐漸暴露,去年并未完成全年目標,這也為今年年初降價埋下伏筆。
特斯拉開年這次降價,讓新能源車市場提前進入“廝殺期”。
價格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特斯拉降價直接刺激消費者需求,在1月份基本把一季度的訂單都拿到手。
其他企業到底要不要降價?筆者認為還是需要的,畢竟用戶體量擺在那里,都轉頭去特斯拉直營店訂車,自然訂單會受影響。
畢竟特斯拉產品實力擺在那里,馬斯克的人設與背后品牌附帶的向往,讓消費者對特斯拉迷之神往,盡管車輛本身問題頗多安全事故不斷,好像各宗教之間,想說服對方很難一樣,特斯拉仍有大批粉絲簇擁圍觀。
因此,其他車企唯有采取降價行為,才能讓更多理性的消費者的視線停留在產品上,所以大概率會有更多品牌選擇官方降價,或在終端價格上有所動作。
本就不賺錢的新能源汽車,提前進入搏殺期,對于ALL IN新能源汽車的企業來說,顯然不是一件好事,賣電動車本就不賺錢,加上降價甚至變為賣車賠大錢,使得部分新勢力盈利變得遙遙無期。
可是不賣車便會面臨更為重要的存活問題,現金流如果撐不住的話,今年看到新能源汽車品牌倒下是大概率事件。
特斯拉的降價,讓市場變為一家通吃的局面?顯然不是的。
新能源汽車想存活下來,光是產品力強還不夠,需要與用戶走的更近,想明白用戶到底在想什么?用戶在哪里看內容,想看到怎樣的內容?這往往更為關鍵。
以特斯拉舉例,我們鮮有見到特斯拉大講產品特性、加速、剎車、巡航精準度,但背后的某項技術卻被持續包裝,更被不少消費者認為行業絕對領先。
明明很多技術特斯拉不是最先進的,但偏偏用戶會認,這是為什么?筆者認為,用戶對汽車并不敏感,會有鈍感力。用戶選擇車一般會看幾個品牌,買的人多不多?靠不靠譜?先進不先進?大多數用戶看到的,往往不是數字,而是這個數字背后的故事。
最近與不少特斯拉車主溝通,多數車主直言購買特斯拉后后悔,說后面換車絕不會選擇特斯拉。
從造車的角度,中國品牌更理解消費者需求,所造的車更符合消費者的審美,只有體驗過才能理解,因此特斯拉目前賣得好,不代表以后賣的也會好。
重新讓消費者樹立新能源車的購買觀念,往往更好,這需要更長時間的積累與堅守。
對于新能源車市場,實際上還有很多需求未被滿足。以燃油車、混動、純電動車為三類劃分,相對而言,更大的進攻機會在于混動車型。在今年,我們也會看到廣汽、長安、吉利、長城等自主品牌更多的新能源產品出現。
相比純電動車,混動車畢竟不受電池調價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折中的產品特性更能滿足于用戶對于短途+長途的使用場景,關鍵是能夠避免與特斯拉為代表的純電動車正面交鋒,因此我們看到混動車的增長,會在今年成為新的增長市場。
根據海外媒體消息,特斯拉在3月1日將公布下一代產品平臺,關鍵信息會推出更小尺寸的車,外加4680電池的使用,成本有望降低一半,新車售價或在15萬左右。
對于其他汽車品牌來說,特斯拉這條鯰魚正變得越來越可怕。
2023年特斯拉讓更多企業極為難受,好的一點是汽車市場足夠大,用戶需求與定位仍未被滿足,與用戶走的更近,而非傳統造車的模式,才能有效應對特斯拉引發的這場“價格戰”。
用傳統的那句話講:打響“價值戰”,而非“價格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