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沒有比《流浪地球2》更牛逼的國產科幻片了,在它的襯托下,《上海堡壘》就像一個在廁所里玩尿泥的孩子。
毫不違心地說,《流浪地球2》足以作為中國科幻電影的里程碑。
但可惜,電影是部好電影,觀眾卻不全是好觀眾。
自《流浪地球2》上映以來,收獲了無數的鮮花和掌聲,但同時,也收獲了一些謾罵和詆毀,很多人并不吝于在網上表達自己的觀點,對這部電影嗤之以鼻。
這讓一些自媒體作者感到憤怒,難道國人就這么看不上自己國家的科幻電影嗎?就像某位作者疾呼的那樣:“為什么這樣一部電影不是票房冠軍?為什么這樣一部電影會受到國人的詆毀?”
今天,我就告訴你們為什么,讓你們看清楚,這么一部優秀的國產科幻電影天花板,它遭遇的卻是一群什么樣的觀眾。
其實在我之前,已經有過不少文章來分析這件事了,比如,有人說討厭流浪地球的宏大敘事,有人說它純屬自我意淫,有人說所謂“流浪”其實就是一場集體主義的裹挾……但這些文章全都是隔靴搔癢,沒一個說到點子上。
《流浪地球2》之所以被討厭、被詆毀,說到底,是因為某些中國人根本還達不到一個觀眾的素養——直白點說吧,他們根本不配看科幻片。
一群現實和藝術都傻傻分不清楚的可憐蟲。
在電影里,大場面就不說了,最讓人感慨的還是咱們的執行力:“移山計劃”被數字生命支持者多次破壞,全世界人心浮動,唯有中國力排眾議,堅定地選擇完成試驗,證明了“移山計劃”的可能性,最終以一己之力讓全世界團結在一起,推進了地球逃離太陽系的計劃!
而在現實中,就光說剛過去的2022年吧——年初時,上萬條熱搜解不開一條鐵鏈;年中時,無數呼吁撈不回來兩位熱心的女網友;年末時,14億人找不到一個失蹤的學生……
這兩下一對比,完了,撕裂了。
于是,有些玻璃心的觀眾就接受不了了:敢情你們是在電影里重拳出擊,在現實中唯唯諾諾呀。
這也忒假了吧。
為什么說這部分觀眾是可憐蟲呢?就是因為,他們代入的太深了,把電影里的元素映射到現實生活中了,發現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其實,我能理解他們。畢竟在電影里,咱們戰天斗地,炸月球,懟木星,各種帶飛,儼然全世界的NO.1,口號一喊,腎上腺素都跟著飆了四個加號。
可現實中,有人在疫情中過得太苦了,畢竟各行各業都不好干,唯有核酸檢測企業賺到手軟,你看看張核子就知道了。
生了兒子成了軟肋,打開朋友圈就看到江西周公子在炫富;
你在這為生計發愁,她那邊還在惱怒沒時間給女兒過成人禮;
陳副區長的“黃色短信”剛落下帷幕,戴璐局長的激情視頻又接上茬了……
這種撕裂感讓人崩潰,讓人眩暈,讓人不知所措。
你看《流浪地球》,宏大敘事下的集體主義是如此讓人熱血沸騰,你想,如果你是那個飛行員,哪怕不到五十歲,你都愿意去舍身炸月球。
回到現實中,你可能會想到,哦,原來自己只是一個民工,還要和工友一起去找老板討要工錢,但你有點擔心,害怕被扣上一個“惡意討薪”的罪名,前兩天不是剛有這樣的案例嗎?你不想重蹈覆轍。
因為那樣影響的不僅是你,以后還會影響你的軟肋。
一想到這里,剛剛在看電影時萌生的巨大悲壯感瞬間破滅了,什么炸木星炸月球,你只想說一句“去他媽的”。
你頹然地坐在地上,別人問你怎么了,你卻不知該怎么描述這種無力感。如果你看過劉慈欣的另一部作品《三體》,你會發現其中有一句臺詞精準地說出了你現在的狀態:“任何超脫飛揚的思想都會砰然墜地,現實的引力實在太沉重了。”
為什么我說這部分觀眾是可憐蟲?因為他們都是底層的小人物。
小人物也分兩種,一種是自己天天吃泡面,但一看到別國的負面新聞,就樂不可支,激動地搖醒自己積勞成疾又不敢去醫院看病的老婆,說,還是我們國家牛牛牛牛牛……住橋洞回聲有點大,沒辦法。
另一種就是看著電影,心里面卻在想著:騙我可以,注意次數。
看不慣《流浪地球2》的,大部分都是后者。
他們對于熱血、奉獻、犧牲、宏大這些東西都已經免疫了,因為他們身上的每一寸血肉,都是現實生活塑造出來的。
電影教你做夢,但現實教你做人。
回到藝術本身,流浪地球很好,拍的很棒,但很可惜,我們的觀眾已經無法共情了。
所以我說,中國觀眾,還配不上《流浪地球》這樣的電影。
或者說,藝術的悲壯,還消弭不了現實的殘酷。
當然,這不能怪電影,但是,觀眾又有什么罪過呢?如果非要怪,就怪生活吧。
有句名言是這么說的:“是生活,生活強奸了所有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