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的成語有多種來源,其中有一種來自歷史故事。在這些故事中與成語相關聯最多的人物就是漢初首席國士名將——韓信。因此韓信被人們稱為中國最有故事的男人。
比如成語婦人之仁:這是韓信和劉邦的對話中,韓信對項羽的評價;成語獨當一面:是張良與劉邦對話時,張良對韓信的評價;成語國士無雙,是蕭何向劉邦推薦韓信的時候對韓信的評價。與韓信有關聯的成語還有很多: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胯下之辱;人心難測;解衣推食;功高震主;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多多益善……
韓信是現在的江蘇淮陰人,約生于秦始皇十七年。撰寫《史記》和《漢書》的兩位史學家對韓信的評價有所不同。司馬遷對韓信的評價很高,認為韓信是一位杰出的軍事家,在楚漢相爭中起到了極大的作用;而班固則對韓信評價不是很高,而且還是漢王朝的反叛者。
韓信不光是關聯成語故事最多的人多,用現在流行的詞語來形容當時的韓信,可謂韓信是楚漢跳槽大咖。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他的這頗具革命性的一跳,既改變了韓信的命運,還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民諺有“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韓信是在秦二世二年,棄楚投漢另擇明主的。據史書記載,那位 飯信 的漂母透露出了一點信息:“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我們可以推斷出,韓信是韓國庶王孫。但是有史學家認為,這里所說的王孫只是一種尊稱。韓信是否為王孫難以定論,但是我們可以認為,他不僅有相當的教育背景,而且還熟讀過兵書。
由于韓信從小就受到了教育,所以韓信少有大志。在秦二世二年,項梁的起義軍渡過了淮水,韓信成為項梁下屬的一名親兵。后來項梁兵敗戰死,韓信就歸屬了項羽,項羽讓他做了執戟衛士。韓信為了求得項羽的重用,多次向項羽獻計獻策,總是沒有被項羽采,項羽一直不把韓信放在眼里。后來,韓信覺得項羽是不會重用自己的,于是選擇跳槽,棄楚投漢。
韓信是中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人物,也是漢初三杰之一,可是韓信一生郁郁寡歡,沒有什么真心朋友,甚至在他落難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為他說情,最后被呂后抓起來,年僅三十三歲在未央宮被處死。
韓信出身卑微,小時候連吃飯都成問題。當時,有位亭長賞識他的才華,經常接濟韓信讓他去自己家吃飯。時間久了,亭長的妻子不高興了,故意早早把飯做好,一家人先吃了。后來韓信來了,等了好久都沒有飯吃,從此韓信再也不去亭長家了。到了韓信成為了大將軍,他召見了當年接濟自己的亭長,冷冷地扔給了亭長一百錢,說:“你是個小人,做好事有始無終。”亭長見狀非常的心寒。
無論如何,亭長畢竟很長時間都在幫助韓信,而且逼走韓信是亭長妻子的主意。但是韓信不想到別人當年的好意,一語否認了亭長對自己的一切幫助還刻意貶低對方的人品,徹底寒了對方的心,失去了和亭長成為至交好友的機會。
蒯通曾經擔任過韓信的謀士,在楚漢爭霸的那段歲月,蒯通根據當時的情況給韓信建議:韓信現在功高震主,應該趁這個機會背叛劉邦,自立為王,但韓信沒有采納蒯通的建議。后來,呂后和蕭何設置圈套抓捕了韓信,要將他處死,韓信惱怒地說:“我真后悔沒有聽蒯通的建議,自立為王,……”這一句話給蒯通帶來了大禍,劉邦要將蒯通處死。幸虧蒯通聰明:當時我是韓信的謀士,忠于韓信是我的職責所在,現在你們怎么能殺我呢?”劉邦才刀下留人。
韓信這個時候應該盡力保護朋友,別讓朋友被自己牽連。可是他只想著發泄自己心中對呂后、蕭何等人的不滿,還把蒯通牽連出來并拉入險境,怎么能不讓蒯通痛心?
現在我們明白了韓信為什么沒什么真心朋友了吧。你想想,韓信在說話的時候,總是不考慮別人的感受,而是為了發泄自己情緒。他對別人說的話,經常是表露對其他人的怨恨與不滿,往往是他的一句話不經意就傷了別人的心,有失去了和別人成為至交好友的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