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全家人圍坐一桌吃團圓飯,窗外鞭炮聲此起彼伏,屋內共看春晚,等待新年鐘聲敲響,伴隨著《難忘今宵》酣然入夢,這一熟悉的情景已伴隨著全國人民走過四十年的時間,春晚已成為除夕夜不能缺席的“文化大餐”。
2022年,春晚試水豎屏直播,全新的技術突破成為最大的亮點之一。2023年,大量用戶選擇來央視頻看春晚,央視頻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媒體旗艦平臺,在2023年春晚直播當中為用戶帶來了哪些不一樣的觀看體驗呢?
制播全流程,真豎屏升級
隨著人們收視習慣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用戶傾向于使用手機來觀看視頻和直播,用手機看春晚也成為了一種趨勢。
然而,手機作為觀看終端,與傳統電視有很大不同。近年來通過抖音、快手等短視頻APP的習慣培養,人們已經逐步習慣了使用手機豎屏觀看各類視頻,同時豎持手機對用戶更友好,便于用戶長時間持握觀看。因為豎屏與橫屏在構圖方面的不同,讓豎屏畫面更利于顯示細節,能讓用戶關注到橫屏所不易看到的精彩畫面,更聚焦在自己喜歡的主持人和演員上。在2022年春晚的直播中,總臺首次推出了豎屏春晚,觀眾已可通過央視頻進行觀看。
(2023年豎屏看春晚截圖)
2023年在總結豎屏直播的實踐經驗之上,大膽創新,再次對豎屏直播的技術進行升級。
根據觀眾的觀感重新對直播進行設計,專門為手機用戶增加了豎屏拍攝機位、遠端遙控機位、以及演播區周邊的多個5G移動機位。拍攝構圖與內容的捕捉更符合豎屏視頻的拍攝模式。設置“寵粉機位”,在主持人串場的同時“分屏”處理,呈現更多明星嘉賓臺前場后的狀態,讓豎屏春晚更具綜藝感。
豎屏能給受眾帶來更強的臨場感,更豐富的細節體驗,但受畫幅寬度影響,能夠展示的景別有限。為解決這一難題,創作團隊將在“豎屏看春晚”中進行分屏處理,在突出表演者更多的細節和動態的同時,兼顧表現人物關系。例如,臺上有4位歌手演唱時,制作團隊會進行5分屏處理,觀眾能同時看到4名歌手的近景或是特寫的同時,通過豎屏中的一個橫屏畫面充分感受歌手間的互動與關系。
在導播環節也完全采用了豎屏工作模式,主備路信號采用幀同步切換技術,提高了切換效率,提升了系統安播保障能力。并且,為了使內容制作更符合新媒體平臺的特點,貼近網絡用戶,特意增加了為豎屏設計的包裝和特效,帶給觀眾更好的觀賞體驗。
全新的豎屏制作理念讓豎屏直播與電視直播既相互關聯,又各具特色。當全家圍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的時候,打開手機,觀看豎屏直播,絕對會有更新鮮的感覺。
HDR高動態廣色域,“視”界大不同
HDR全稱high dynamic range ,高動態范圍,與SDR(標準動態范圍)相對應,能夠讓畫面呈現更多的色彩,視頻涵蓋更多的亮度信息,具有更好的高光和暗部細節,層次更加豐富,畫面更具縱深感。
如果我們身處舞臺現場,當眼睛看向亮部或暗部的時候,瞳孔會自動調節,使得我們能夠看清楚細節。但是,人眼的動態范圍比SDR攝像機的動態范圍大得多,所以我們拍攝的時候總會造成亮部或暗部的細節丟失。
HDR技術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攝像機的動態范圍,在拍攝時盡可能多的保留亮部和暗部細節,即使是在一個畫面當中,既有亮部區域,又有暗部區域,我們依然能夠清晰的分辨出它們的細節和層次。與普通的視頻畫面相比,HDR視頻能夠帶來更為生動、真實,與人眼看到的更貼近的畫面內容。
示意:
(SDR與HDR圖片細節對比)
在HDR技術的支持下,2023年總臺春晚能夠更加真實的將舞美、燈光等設計呈現在用戶的屏幕上,提升沉浸感,帶給屏幕前的觀眾美的享受。
高幀率視頻提升動態畫面清晰度
視覺殘留和似動現象是影像的視覺科學基礎。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成一幀幀的靜態圖像連續播放,就形成了動態的視頻。
當前,電影的幀頻一般采用每秒24幀,電視則是每秒25幀,也就是說每秒鐘會有25個畫面在觀眾的眼前依次出現,形成動態的畫面。當幀率較低的時候,人眼接收到的圖像會有明顯的中斷感,而且會形成較強的動態模糊。
以每秒25幀為例,每一張畫面停留的時間是1/25秒,但是當出現高速運動的時候,比如舞蹈、球賽、賽車等場景,其中高速運動的人或物體,在1/25秒內會移動位置,那么在這個時間內的拍攝,會呈現出邊緣模糊的狀態。
(幀頻率示意圖)
幀率的提升可以減弱邊緣模糊的現象。比如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采用每秒120幀進行拍攝,一個普通的運動鏡頭都能帶來強悍的效果,畫面更加清晰,具有非常強烈的真實感和臨場感。
本次春晚采用每秒50幀逐行進行拍攝,能夠有效提升畫面的清晰度與流暢度。特別是推拉搖移等運動鏡頭或者舞蹈、雜技等動勢強烈的表演,能夠被清晰地捕捉到,視頻質量有效提升,帶給觀眾更強的臨場體驗。
“聲”臨其境,一種更“菁彩”的打開方式
本次春晚針對聲音技術也進行了升級,這就是首次在總臺春晚中使用的“菁彩聲”(Audio Vivid)雙耳渲染技術。
相對于傳統聲音,“菁彩聲”增加了空間感、方位感,盡可能地還原現實中的聲音,讓人們覺得聲音來自于四面八方,多個方向,而不只是來自于主持人的話筒,帶來舞臺的真實感和沉浸感,使得觀眾在屏幕前也能夠享受在場感。
(圖片源于網絡)
為了實現“菁彩聲”,總臺技術局春晚技術團隊將采取使用更多空間話筒的方式,來拾取演播現場的聲場環境,并配合視頻內容制作“菁彩聲”專屬音效,為觀眾提供更具空間感、立體感和層次感的沉浸式聽覺體驗。
過去我國音頻技術相對落后,三維音頻核心技術一直受制于國外,直到2022年,由總臺牽頭研發和制定的國產三維聲技術及標準終于圓滿完成首秀,且在多項權威主觀評價中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成功擺脫了超高清音視頻關鍵技術“卡脖子”難題。
2023年央視頻豎屏春晚首次實現了從制作端、傳輸分發端到用戶端的全流程“HDR 50P+菁彩聲”的制播模式,也是一次開創性嘗試。央視頻客戶端的用戶可直接體驗高動態、廣色域和高幀率視頻+沉浸式音頻帶來的視聽享受。
“豎屏看春晚”的誕生,是總臺牢牢把握“思想+藝術+技術”這一主基調,積極構建“5G+4K/8K+AI”戰略格局所邁出的重要一步,也是總臺加快從傳統廣播電視媒體向國際一流原創視音頻制作發布的全媒體機構轉變,在移動端發展浪潮中不斷增強流量吸引力與用戶留存力的探索與實踐。
央視頻始終把用戶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通過四大技術升級,提升新媒體終端用戶的收看體驗,向觀眾展示具有創新精神和時代特色的新年儀式,展現出了總臺人“領時代之先聲、立時代之潮頭”的決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