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重陽lp
2015年,《陀地驅魔人》在香港上映,張家輝施展了一副港版康斯坦丁的手段除妖降魔,在影片的最后,當他站在天臺坦然面對結束的人鬼情時,忽然發現氣氛不對,于是向下望去,卻只見一位身穿黑色西服雙眼空洞的“死神”佇立在樓下緩緩抬頭望向他……
張學友,是當時這部電影的片尾彩蛋,且看這個架勢頗有些要拍續集的樣子。
對于這位曾經的“天王”,張學友確實是拍過戲,且拍過不少,年輕觀眾對他的銀幕印象多為沉穩冷酷,或是早期的那副“經典GIF”,或是再經典不過的《倩女幽魂》或《笑傲江湖》,人們大多以為他是男二,實則他演男一也很有意思。
比如《追日》,當王祖賢被商業電影竭澤而漁般地消費“小倩”的形象時,張學友也演過一版武裝款“寧采臣”,只是風格過于沉悶,因此當年票房不佳,如今知名度也不高。
而張學友最好玩的樣子,當屬活在那個神仙打架的年代,讓很多如今聽聞赫赫有名的導演擺弄來擺弄去,于是讓人見到他嚴峻陰冷的一面,還能見到他搞笑溫暖的樣子。
于是昔日“港風”中最瑰麗卻不登大雅之堂的《猛鬼差館》,在導演和編劇的擺弄下,不僅安放了張學友百變的靈魂,還讓今天一些略知道香港電影史的人在看到演職員時可能會大吃一驚:
監制是鄧光榮,參演之一叫左頌升,導演劉鎮偉,編劇也是他,另外一位編劇如今有些小名氣……他叫王家衛。
一
《猛鬼差館》和許多經典港片恐怖喜劇一樣,開場就埋下伏筆——
昔日的警員,如今的老和尚站在警局門口對著阿信警司(胡楓 飾)云淡風輕:
“我以前最恨的人就是你,但我現在出家了,我要挑戰一下自己的底線,所以我過來告訴你,鬼節那天小心點,要點燈籠,不然的話會有麻煩。”
阿信警司非是不聽,轉頭把氣撒在了金麥基(張學友 飾)和孟超(許冠英 飾)身上,這才引出了鬼節作死的故事。
當年許多港產電影,尤其是恐怖喜劇“短平快”的制作和故事模式基本上都一樣:
簡單的背景交代,人物性格大致用極盡夸張的表現一出場讓觀眾馬上知道這是什么人物性格,然后接下來故事開始,一邊恐怖著一邊搞笑著。
而《猛鬼差館》在開場后用了近十分鐘的畫面不緊不慢地放著片頭,然后用粵港地區鬼神風俗的民間紀錄片式的鏡頭陳述一個故事,偏偏當我以為這是一部“恢弘”的鬼片時,故事又把它拉回了小小的警局中。
所有人都沒拿老和尚的話當回事,因此不出意外的出了意外:
金麥基和孟超抓到了慣偷蛇仔明(樓南光 飾),用一招扮鬼唬得蛇仔明主動交代,當警察們都皆大歡喜時,鬼王三宅一生(左頌升 飾)最終回到了人間,把蛇仔明變成了鬼,還四處作亂危害人間。
這一段關于蛇仔明變鬼后的戲也極盡搞笑——
樓南光用慣常的猥瑣形象生動演繹了什么叫“做鬼也是窩囊鬼”,被金麥基等人吊打,一邊說著“我是鬼”一邊又飽受老拳,他唯一能嚇住別人的就是當陽光照在他身上讓他化為灰燼時的驚悚。
至于金麥基和孟超,這對活寶搭檔對上司百般解釋也無濟于事,還讓新到任的上司警花督察(陳家齊 飾)調侃戲弄。
當然,基于故事的調性,大家最終還是發現——
原來真的有鬼!
這時,影片才算正式進入高潮。
二
港式恐怖喜劇想來遵循“插科打諢”的原則,眾人一邊思索著如何制服鬼王(實際上屬于被動地被鬼王追殺),一邊極盡搞笑能事:
金麥基和孟超為了整蠱女上司殺了警犬騙她吃狗肉。
小女警(司馬燕 飾)看著孟超對自己直言性幻想呵呵一笑然后給他一記耳光。
阿信警司憋著尿意渾然不知廁所隔板背后鬼王正在吸食蛇仔明還差點成了他的口中餐。
因為無鬼可抓開著雜貨店的道士鐘發白(鐘發 飾)開場毫不費力地制服了鬼卒,然而鬼王出現后在他手下走不過一回合就慘死當場……
最后還是在從頭到尾都不靠譜的活寶二人組與阿信警司的助攻下,抓鬼變成了“游戲”,鬼王被相當不專業的三個人利用陽光打敗,救出了被擄走的女督察。
這就完了?
對,完了。
它夠搞笑,也夠無聊。
因為它本身就是一部快餐式的恐怖喜劇,甚至當年劉王二人寫劇本也只用了一個晚上就編出了這個故事,既融匯了西方吸血鬼與東方鬼神文化,也突出了“好玩”的元素。
其實用現在的眼光看,如今被許多人奉為經典的喜劇,包括恐怖喜劇在當今的制作環境下大多只能拍成網大,既談不上藝術性,也說不上嚴謹度。
包括這部《猛鬼差館》的續集《猛鬼學堂》同樣也是如此。
但它除了輕松幽默+偶爾的小緊張外,許多身影在今天看來都頗值得回味。
三
“你們看好現場,我有事先走了……”
王家衛對劉鎮偉說。
在第二部《猛鬼學堂》中,王家衛是警探,劉鎮偉是警長。電影之外劉鎮偉還是導演,卻沒了王家衛的合作,索性王家衛就客串一下,出場后留下了這句話。
沿襲了第一部的主角設置,金麥基與孟超不幸被當時的香港政府選中成為了捉鬼隊的一員,這里集中了所有警隊里不靠譜的人物。
至于演員……我依稀記得有不少“特別介紹”,但后來幾乎再也沒有見過,唯獨對當年稚嫩的林憶蓮那乖巧的樣子印象深刻。
而另一位顯然不太讓人關注的編劇也參演其中,他叫黃炳耀。
劉鎮偉曾評價他:
“這個編劇是天才,他是天才,當時電影商如果有180部電影一年,90部是他的。他影響了整個香港電影界。”
關于他的生平,有興趣的觀眾可以查閱一下,保證看過之后你會驚呼“天才”!
所以這才是《猛鬼差館》兩部電影最有意思的地方,包括飾演鬼王的左頌升先生,這位仁兄幾乎可以與單立文并稱“最喜歡演壞人的才子”,鬼片里有他,槍戰片里有他,三級片里有他,都市愛情片里還有他,可他每次出場都是反派,壞得極其臉譜化,幾乎讓人忘了他其實同樣也是一位優秀的編劇和導演。
同樣以今人的眼光審視看來頗感驚喜的,還有彼時年輕的王晶,作為紛紛加入到恐怖喜劇片拍攝大潮中的一員,王導也曾親自體驗了一把《最佳損友闖鬼屋》的快樂。
因此至今值得記載的,就是當年這些編導演們腦洞大開的天馬行空和親歷親為的搞笑演繹。還有同樣被他們挖掘出來的許多人的喜劇表演天賦,包括張學友、林憶蓮、王祖賢等……
后記——
很多年前當我看完《猛鬼差館》后興致勃勃地跟別人說:
“你知道嗎?這部戲編劇居然是劉鎮偉和王家衛,哈哈哈哈……”
至今回憶起別人看我的眼神,我覺得可能人家以為“這人怕不是個傻子吧?”
我以旁觀者的角度注視著那時的驚喜,并看到驚喜之后轉進到來的新時代,在時代來臨不久,上述的許多人物的名字開始真的如雷貫耳,紛紛脫離了這種“低級趣味”,于是恐怖喜劇變得愈發無厘頭,同樣也開始過氣。
可如果真的要嫌棄這種類型的電影并認為它老套無聊的話,不要忘了——
當這些日后大名鼎鼎的人物日以繼夜地天馬行空時,隔著一座橋的我們還在迷茫,甚至只能在錄像廳里驚呼:
“原來鬼片也可以拍得這么搞笑啊?!”
更何況直到現在,“恐怖片”在彼處是經典,在此處是笑話。
然而當張家輝站在天臺上俯視張學友的那年,我才知道:
屬于一個時代的活力,真的消失了。
轉眼十幾年過去,我心目中較為經典的港式恐怖喜劇如今逐漸清晰起來。看看那些如今如雷貫耳的名字,也愈發懷戀那個藍墻白窗的充滿活力的年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