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小年夜,已經走過 13 年的央視網絡春晚如期而至,今年的網晚以“一起開新 共造未來”為主題,又一次呈現了一場有煙火氣的獨特晚會。
開場歌舞《開新無限》以“視頻來電”為舞臺情景,各位“開新青年”依次亮相,共同開啟了網晚的“開新圖鑒”。
這是一幅熱氣騰騰的生活百景圖,伴隨著五位歌手的唱跳,網晚的舞臺用豎屏特效還原了人們網絡沖浪現場,將美妝、美食、才藝、健身、旅游等各領域博主們的生活場景一一還原,普通人認真生活的樣子被這些“互聯網熟臉”們一一演繹。
接下來的整場晚會,過去一年在互聯網上給人們帶來深刻記憶的“熟臉”們次第登場,在方寸廚房中開出一片天地的高芋芋、“撞臉”兵馬俑的東方甄選主播董宇輝、被稱為“全網最有禮貌廚師”的麻辣德子、全網挑戰種種不可能的玲爺、大碼博主石原泥美、以一首劃船歌火遍全網的 teacher 劉……他們可以說是過去一年網絡文化的青年代表,我們記錄下其中幾位的故事,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希望他們帶上央視網絡春晚的奮進、向上與活力,也能給你溫暖與鼓勵。
方寸廚房,自有一番天地
@高芋芋(高婉)
美食博主
節目《開新無限》
視頻里的高芋芋總是元氣滿滿,聲音里充滿了歡樂,她做飯的步驟往往并不復雜,但是成品看上去總是很有食欲。她的菜譜“復刻率”最高的應該是幾款快手面,網友常常一邊跟著她學美食,一邊說“高芋芋算是把面吃明白了”。
高芋芋 2021 年開始拍美食視頻,一臺手機,一個支架,在廚房一站就是一晚上。“很多很多個白天和夜晚,我都只是在和廚房相處”。關注量上去后,質疑的聲音也越來越多,在最近一個沒有拍美食的視頻里,她總結了做美食博主的這兩年:“最開心是所有人看到她的時候就不會難過,最多說‘你真吵’。”
《開新無限》里,高芋芋扮演的還是她自己——一個在廚房里總是慌慌張張、毛手毛腳,卻不斷嘗試、做出美食的平凡女孩。有人說,喜歡高芋芋不是因為別的,看到她嘗試各種方式制作美食,就仿佛看到剛剛離開家、獨立生活的自己。
或許就在節目播出的那一刻,屏幕的另一端,就有一位時時擔心做飯“翻車”的獨居青年,一邊看網晚,一邊等待著即將出鍋的晚餐。
“恕我直言,可以實現”
@玲爺(梁小玲)
才藝博主
節目《開新無限》
從倒立的酒瓶下抽積木、扇子開瓶蓋、后腳立掃把、籃球立可樂、雙節棍抽牌……這些都是短視頻博主玲爺曾經在視頻里挑戰過的高難度動作。
她將“全網挑戰的小姐姐”寫在主頁的個人簡介里。最開始被大眾了解到,就是一條茶室挑戰視頻。接下來,她以多種花式挑戰內容為主題,創作了多個爆款視頻,熱度持續至今。
有人評價她是“最難模仿的網紅”。確實,她的視頻難度極高,全程實拍,但每一次成功挑戰的背后,都是成百上千次的失敗。在“舉手之勞”系列中,一個從三樓給外賣小哥拋下雨衣的鏡頭,因為雨衣重量輕、容易受風雨的影響,只能一遍遍重拍,整整拍了四天才“熬出來”。
那些從網友那里接龍來的花式挑戰,隨機性極大。粉絲愛看她放出花絮,看成功挑戰之前的失敗鏡頭,但即使是花絮中重復了很多遍的鏡頭,在實際的拍攝過程中,耗費的精力往往是幾倍甚至幾十倍。
挑戰的創意沒有盡頭,挑戰的成功沒有捷徑,創作的艱難遠沒有視頻成果那樣直接的呈現,每一個創意都需要千錘百煉。在看似重復而單調的日子里,不放棄自己的生活,就是我們對抗這平凡生活的不服輸。在央視網絡春晚舞臺上挑戰“拋沙成畫”的玲爺,那個被揚起的“開新”代表的正是平凡人身上那股不服輸的力量。
悅己者亦能悅人
@石原泥美(崔姣姣)
服裝測評博主
節目《開新無限》
在平臺大部分用戶都致力于將自己打扮得更精致的時候,崔姣姣選擇了一條截然相反的路。她將“身高 158,體重 130,天生黃黑皮”以及身材各個圍度寫在個人簡介里,堅持原相機拍攝、沒有濾鏡、沒有花里胡哨的妝發,一件白色的跨欄老頭背心和一條松松垮垮的睡褲幾乎如半永久一般焊在她身上,也正是這種真實,讓石原泥美收獲了諸多粉絲的喜愛。
在成為穿搭博主之前,她已經成功運營過好幾個短視頻賬號,而這一次,石原泥美選擇將真實的自己展現在鏡頭里。
在長期“以瘦為美”的審美環境里,石原泥美不算是傳統意義上的美女,但做短視頻的這幾年,她最大的收獲之一就是與自己的身材和解。對自己發自內心的接納,恰恰是粉絲們喜歡她的原因。
美并沒有固定的標準,如崔姣姣這樣的服裝測評博主不僅幫粉絲們在購買服裝時提前“避雷”,更幫助許多不自信的女孩走出了身材焦慮。
在《開新無限》舞臺上那個自信又美麗的女孩,折射出的正是大眾審美日漸多元、豐富的當下,時代青年的精神風貌。
平凡生活中的真實力量
@麻辣德子(孫德海)& @teacher 劉(劉濤)
美食博主&搞笑博主
節目《瀟灑走一回》
大眾視覺互動秀《瀟灑走一回》是 2023 央視網絡春晚又一個云集了互聯網熟臉的節目。以“感受平凡與開新的一天”為主題,通過人屏交互的視覺設計,歌手張顏齊、脫口秀演員王勉穿梭在各行各業網友的 vlog 中,與來自不同職業、身處祖國各地的網絡博主們跨時空合作,完成了這場表演。
一個個視頻切換,帶著屏幕前的我們走進天南海北的生活。
那個做完菜照例鞠一躬的麻辣德子,大概是抖音上“最有禮貌”的美食博主。他很清楚自己的廚藝水平:不會做飯的覺得他會做飯,會做飯的又覺得他不會做飯。
即使已經坐擁近 4000 萬粉絲,視頻拍攝地點還是在自己家那個有些老舊卻干凈整潔的廚房,視頻也還是常常以“我媳婦今天想吃 xxx,今天就給她做一個”開場,這股濃濃的家常味,正是粉絲愛看他的原因。在烹飪過程中不斷用抹布擦拭灶臺與鍋蓋的行為,更是幫他贏得了一眾“家庭煮夫”的贊譽,
平凡人的幸福生活,不就是在這日常的柴米油鹽、一飲一啄里?
當王勉跳進 teacher 劉的視頻里互動,這種幸福生活又有了全新的詮釋。這位“陽朔栓 Q 哥”用一口特別的英語創造了 2022 年的笑點,你可能沒看過他的視頻,但可能在各個地方聽過他魔性改編的那首兒歌《劃船歌》,以及那句廣西味英文發音的“栓 Q(Thank you)”。
但不太標準的英語口語背后,是這位初中學歷的放牛娃,自學英語 20 年的堅持。最初學英語的初衷很簡單,因為陽朔有那么多外國游客,“把英語說好,可以得到一份很好的工作。”1998 年,他成為了陽朔第一批農民導游,多年下來,接待過六萬名游客,外國人都夸他英語流利,從沒有人說他有口音,這讓他認真地覺得自己的英語發音標準。
了解他的人會發現,英語于他來說,可能不僅僅是生存手段,更是精神支柱,為了他的國際友緣、為了他的故鄉美景,你會發現笑料的背后是他夢想在現實的延伸。
在網晚的舞臺上向大屏幕面前的觀眾獻唱,于 teacher 劉來說是一種特別的肯定,節目組想要借此傳達的,則是對“一起開新”主題的多元詮釋——看啊,這就是平凡生活里的光。
海嘎少年,永不服輸
@海嘎小學顧老師
鄉村博主
節目《倔強》
海嘎小學坐落在貴州的“屋脊”上,海拔超過 2400 米,被稱為“貴州最高學府”。住在村里的老人回憶說,這里山高路陡,冬天極冷,老師根本留不下來。
顧亞是這所學校的語文老師,2015 年到海嘎小學支教之后,他就再也沒有離開。在教授知識的同時,顧亞本以為山里的孩子們都是內向的,當他發現孩子們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曾經做過樂隊吉他手的他,決定試著用音樂開拓孩子們的視野,讓他們變得自信起來。
第一批樂器,基本上靠身邊的朋友們捐贈而來,2018 年,海嘎小學有了第一支樂隊,名叫“遇樂隊”。隨著孩子們畢業、升學,樂隊的成員隨之更迭,八年的時間里,顧亞先后組建起 6 支鄉村兒童樂隊。
外部對大山里的孩子似乎總有刻板印象,覺得山里的少數民族應該是跳彝舞、演奏彝族音樂,顧亞與學校的老師們改變了這一點,孩子們在完成學業、完成家務的前提下,才有時間去練習各種樂器,這對大山里尚在小學的孩子本身就是一種挑戰。
但第一次見到樂器時的那種未知與好奇,給了孩子們堅持下去的動力。最初是為了節省拍攝存儲空間,才將孩子們的排練日常發在短視頻上,慢慢地,來自天南海北的觀眾們通過互聯網見證了這群孩子們的成長。從最開始連pose都不會擺,干巴巴的站在舞臺上演奏,到慢慢形成海嘎獨特的臺風。如今大家在網晚的舞臺上看著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演唱著《倔強》,背后蘊藏的是翻山越嶺的勇氣與努力。
在 2022 這一年里,海嘎少年經過了大量的媒體報道和節目邀請,但顧亞和孩子們并沒有迷失于此,他們始終清楚,能讓孩子們改變命運、真正走出大山的,一定是知識。
海嘎小學的學生大多數是留守兒童,但人們在短視頻平臺上看到的孩子們,雖然稚嫩,卻陽光、向上、開放。音樂給了孩子們對未來的希望,讓他們看見世界,這些孩子們也用笑容治愈了無數的互聯網用戶。
就如同他們在網絡春晚舞臺上那一首《倔強》里所唱的:“當/我和世界不一樣/就讓我不一樣/堅持對我來說/就是以剛克剛。”青春的姿態,正是如此。
13 年來,從“網絡春節晚會”到“網絡青春晚會”,央視網絡春晚一直以包容的創作姿態和開放的創作格局詮釋當下,展現各個圈層文化的內容熱點和精神價值。就如同寶藏爺爺團張雙利、陳彼得在節目中所說的那樣:“網晚在演繹一種很新的青春。”
這些互聯網熟臉們登上 2023 網晚的舞臺,也是對更多年輕人的一種激勵:無論你身處何時何地,夢想都能讓生活開出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