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在海南省農墾局的一次檢查工作中,農場的干部小黃意外發現,前面的一座山峰整體面貌很像毛主席的身體,連聲感嘆起來。
隨后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吸引了諸多群眾,一年后,很多專家慕名而來考察,認為這座山是天然形成的。
從此,海南旅游局便把這座山叫成:毛公山。
圖 | 海南毛公山
不久,毛主席的女兒李敏和女婿孔令華聽到消息后也來參觀,發現這個山和父親太像了,從比例上簡直神似,李敏哭的泣不成聲,孔令華更是差點跪下來。
“躺姿”毛公山
1991年,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后,得到國家環境保護領導的重視,一個山頭而已,怎么能輕易用偉人的名字來招攬游客呢?
隨后,在海南省的旅游局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很多國家環境專家專門來到海南進行考察,目的就是要看看這座山到底夠不夠資格得到這個稱號。
專家經過數據勘測,發現了令人震驚的一幕,這座山中的“毛主席”長183米,和實際毛主席的身高180左右十分巧合。
同時,山上那幾處突出的樹木,正好就像是毛主席臉上的“痣”,遠遠望去的“毛主席”的雙眼,竟然是不斷涌動的清澈的泉水。
不僅如此,專家經過地質勘測,發現這里的巖石十分堅硬,百年內不會變形。這個消息讓海南旅游局十分高興。
不僅如此,在這個毛公山的后面還有一個東方紅村,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北有解放村,意為:人民翻身得解放;前有保國村,南有從共村和抗美村,意為:跟從共產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山下還有寶塔村,意為:人民向往革命。
金春明教授曾感嘆說:這不是雕塑家的精心杰作,也不是畫家的妙筆丹青,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這些不僅吸引了很多游客,還讓毛主席的后人都備受關注,此后,這種“毛公山”在全國各地都“涌現”出來,除了“躺姿”,還有“站姿”。
1976年,對于所有中國人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不僅周總理和朱老總相繼去世,毛主席也在9月9日告別了人間。
毛主席逝世后,華國鋒做了一個偉大的決定,那就是永久保存毛主席的遺體,并修建毛主席紀念堂,讓所有人都可以去北京瞻仰毛主席的遺體。
這個決定一提出來,馬上就遭到很多人的反對,因為毛主席在逝世前,曾說過自己的后事安排,他是希望自己的遺體被火化的,而且還在一份火化倡議書上簽過字。
事實上,在毛主席生前,他雖然經常到全國各地去出差,但是大多數老百姓見到毛主席還是從電視和報紙上見到的,可以見到毛主席一面,那真是無比幸福的事情。
華國鋒的這個決定可以說滿足了人們的心愿,所以這個決定也是偉大的。
1977年9月9日,也就是在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毛主席紀念堂正式對外開放,全國人民也熟悉了毛主席,熟悉了毛主席的樣子。
所以,毛公山的出現,正是體現了人們對毛主席的熱愛,對他老人家的尊敬,不僅是在海南,在全國各地都出現了毛主席“躺姿”的毛公山。
比如湖北毛公山。1993年在三峽大壩開工時,有人驚奇地發現,前面的一座山峰很像毛主席的側臥像。
圖 | 湖北毛公山
對此,當地政府很快便找來了地質專家進行勘測,發現這座山峰在幾十年內是不會變形的。
同時,他們還找來了很多紅色文化研究員,最后得出結論,這座山峰是自然形成的,很像毛主席的側臥像,不管是臉型,還是嘴巴鼻子等,都十分相似。
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吸引了大批游客,湖北當地也把這個地方好好建設,讓人們來觀看,讓人們更加懷念毛主席,游客們來到這里,都紛紛感嘆,這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陜西旬陽,也出現了毛公山。在新電站壩址,遠遠望去,就可以看到一個酷似毛主席側臥像的山峰。
圖 | 陜西毛公山
和其他山峰不同的是,這個“毛公山”重點在臉部,而且下巴的那顆“痣”都可以看到很清楚,在山腳下養育了一代代人的漢江,每當人們來到這里,看到這青山綠水襯托的毛公山,真讓人不僅感動,就像是看到毛主席靜靜地躺在那里。
此外在河南也有一座毛公山,這座著名的山峰原本叫“螞蟻山”,但是所有人發現,這座山峰很像是躺著的毛主席。
圖 | 河南毛公山
從遠處望去,雖然在長度上有點瑕疵,但這座山峰的重點是“衣服”,似乎可以看到毛主席穿著中山裝,領口整肅,坦然自若。
有人說,這座毛公山才是最像的,當然,不管大家怎么說,都體現了人們對毛主席的敬愛和懷念。
說到側臥像,在黑龍江有兩座毛公山,一個是牡丹江的鏡泊湖,在1993年被人發現,這里的山峰很像毛主席,所以一傳十十傳百,被人熟知。
圖 | 鏡泊湖毛公山
值得一提的是,這座毛公山的山腳下是一座小橋,每當夜幕降臨,或者云霧四起的海水,遠遠望去,好像看到了一個安詳的老人,在小橋流水的襯托下,顯得那樣自然和藹,讓人懷念。
另一處是在雞西,據說這里的毛公山可以體現出毛主席的身材,大家都知道毛主席在建國后,體型微胖,所以這座山峰可以說恰到好處,這里也被稱為是懷念偉人的天賜之地。
圖 | 雞西的毛公山
“站姿”毛公山
毛公山的出現,掀起了一股子的“毛公山”熱,有人發現山峰像毛主席,有躺著的,當然也有站著的。
在今天的青島有一座毛公山,這座毛公山是站姿,可以說在全國所有的毛公山中,站姿的極其少見。
這座石像有8.3米高,有人說,毛主席在逝世的時候正好是83歲,這是一個巧合,更是一種奇跡。
毛主席生前曾多來到青島視察,還在青島住過一段時間,如今,在這座毛公山的對面,就是嶗山水庫,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座毛公山真是大自然自然形成的天然石像。
在毛主席生前,他的站立像很多,而且也很特殊。據毛主席生前的工作人員回憶,自從新中國成立后,此后十年多,毛主席也沒做過一件新衣服,即便是做,也是為了參加活動。
他一生簡樸愛民,把“為人民服務”當成心中的信仰,據李銀橋回憶,在毛主席生前,他一直用著一塊打補丁的毛巾,他勸說毛主席換一個新的吧。
毛主席說:“我少花一分錢,前方的戰士就可以多一顆子彈。”即便是在全國經濟順利的時候,毛主席仍然很節約,他常常說:“我是農民的兒子。”
他的每個站立的照片,似乎都可以看出來他的睿智和氣度,比如在50年代,毛主席曾在北戴河照過一張站立的照片,這張照片也成為了日后走進千家萬戶的形象。
如今,這座“站立”的毛公山,雖然是石頭形成的,但它的形象,在所有的中國人心中都是偉大的形象。
毛主席的后人對毛公山的看法
作為偉人的后代,李訥在得知海南有了毛公山后,帶著丈夫王景清來到了現場。1993年7月的一天,王景清不遠萬里來到了這里,遠遠望去,他感嘆道:真的太像了。
李訥是毛主席的小女兒,1940年出生在延安,在毛主席所有的孩子中,李訥是陪伴毛主席時間最長的孩子。
現在的王景清是她的第二任丈夫,毛主席一直關心小女兒的婚姻,直到1972年李訥才結婚,當時毛主席的身體每況日下,李訥身在異鄉,很少回到北京看望父親。
等到幾年后她回去,毛主席已經病重。毛主席逝世后,李訥心里十分愧疚,如今的她很想念父親,看到這樣的毛公山,李訥淚流不止,似乎又看到了父親的樣子。
此后,李訥還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姐姐李敏,李敏得知消息后,決定帶著家人去看看,在丈夫孔令華和孩子們的陪同下,李敏也來到了現場。
孔令華認為,毛公山實在是太神奇了,這是自然形成的,這些巖石一定會保留很多年,讓后人世代敬仰,也是一件好事。
李敏和孔令華自從1959年結婚以來,生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孔繼寧,一個叫孔東梅,毛主席生前對這兩個外孫關照有加。
毛主席病重期間,李敏曾幾次去看望,1976年毛主席逝世前,李敏曾到毛主席的病床前,毛主席問:“娃娃你多大了?”李敏說:“38了。”毛主席搖搖頭說:“不對,你39了。”
毛主席在病重時還能想到女兒的年紀,讓李敏感動而心疼。如今看到毛公山,眼前似乎又出現了父親的模樣。
同樣地,山東煙臺的毛公山被人發現后,李訥還來參觀,她在當地含淚寫下了“奮進”二字。
圖 | 煙臺毛公山
不僅如此,毛新宇也親自來到了現場,這里的書記得知毛主席的唯一孫子來了,想讓毛新宇給留個紀念。
毛新宇親自寫了“我愛毛公山”五個大字,這里的工作人員把這幾個字立了一個石碑,毛新宇的家人每當來到這里,就好像看到了毛主席。
毛新宇是毛岸青的孩子,也是毛主席唯一的孫子,多年來,毛新宇一直在研究紅色故事,他希望后人都可以記住老前輩的辛酸和歷程。
有人說是毛主席去世后懷念著祖國的人民,故而化作了祖國各處的山脈庇護著大家,其實,這也是人民在表達對毛主席這個偉人離去的不舍和思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