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相比姊妹車型CR-V,皓影(參數丨圖片)算不上“根正苗紅”,但自從2019年上市以來,“月銷萬輛俱樂部”成員的身份也足以昭示其不俗的實力以及在家用SUV市場的地位。時隔三年,全新一代皓影帶著全新的設計、更大的尺寸和空間,以及更完善的安全系統等應運而生,進化之大,它甚至被廣汽本田稱為“最適合家用的智能SUV”。那么,它是實至名歸,還是徒有其名?
快速了解全新一代皓影
1.基于Honda Architecture新架構打造;
2.長、寬、高分別為4716、1866、1691mm(頂配車型),相比現款車型長度和軸距分別增加了82和40mm;
3.采用全新設計語言,并新增霧光森林漆色;
4.新增七座版車型,第三排座椅配有獨立的空調出風口和杯架;
5.第二排座椅具有前后滑動功能,靠背從2段升級為16段/32°調節功能;
6.強化隔音配置,發動機噪音、路噪、風噪得以優化;
7.所有座位的照明LED化,提升明亮度;
8.頂配車型增加方向盤加熱功能;
9.中高配車型全液晶儀表尺寸從7英寸升級到10.2英寸;
10.全系中控屏從5英寸和7英寸升級到10.1英寸,并搭載Honda CONNECT 3.0系統;
11.行李廂增加12V電源接口,支持180W輸出;
12.高配車型采用12揚聲器BOSE品牌音響;
13.支持手機APP遠程控制;
14.搭載全新Honda SENSING 360安全超感系統,提升規避風險能力和減輕駕駛負擔;
15新增陡坡緩降功能;
16.AWD四驅系統驅動力分配的可控幅度從60:40變動至50:50。
外觀:仁者見仁,但小編覺得運動多了
作為換代車型,全新一代皓影毫無疑問地將外觀設計作為了重點,以便更好地迎合25歲到35歲之間年輕一代用戶的審美和需求升級。
變化最為明顯的當屬前臉,原本均衡的上下格柵在全新一代皓影身上被打破,上格柵的面積大幅縮小的同時,強化下格柵的存在感,而且梯形的造型也被八邊形取代,看上去更為夸張。與此同時,原來下格柵兩側的LED霧燈區域也被C型的輔助進氣孔取代,昭示著出色的性能和良好的空氣動力學。
其他細節,全新蚌式發動機罩的整體感更好,而車頭原來貫穿式的鍍鉻裝飾條,兩側被帶流水轉向功能的LED日間行車燈取代,效果依然,但更為簡潔。
相比之下,側面的變化并不是很明顯,大部分延續了上代車型的設計,只有D柱的造型、腰線的位置等細節有所不同,但恰恰是這些細節的調整,再加上整體長度和軸距的增加,使得側面看上去修長許多。尤其是腰線位置的上移,在視覺上拉低了側面重心,營造出一種低趴的運動感。另外,腰線的加深、輪拱更換為與車身同色等設計,對側面的運動感也有錦上添花的作用。
不過,對全新一代皓影的側面設計,小編還是有些期望,它依然提供了17、18和19英寸三種規格和樣式的輪圈選擇,而且19英寸花瓣式雙色輪圈樣式沒的說,大小也合適,但18英寸輪圈與高扁平比輪胎的組合就或多或少影響了側面的美感,17英寸輪圈更是如此。所以小編覺得,不如取消17英寸輪圈,增加20英寸規格,豈不是更對得起外觀的這次升級?
尾部依然是典型的皓影風格,恰如其分的小尾翼、尾窗兩側標志性的導流板和辨識度極高的橫向尾燈和前代車型如出一轍。但細節的變化還是能帶來新的感覺,就拿熏黑處理的尾燈來說,面積更大,內部結構也隨之調整,尤其是紅色日行燈向兩側的延伸,不僅增加了側面的可視度,而且與腰線形成呼應,整體性更好。
另外,牌照框改為梯形,活潑了許多,后保險杠兩側也呼應車頭營造了出風口的效果,并且集成了反光條,雙邊雙出的菱形排氣管更為顯眼,昭示著不俗的性能。
盡管仁者見仁,但小編覺得全新一代皓影的外觀用運動替代之前的穩重是正確的,畢竟在年輕家用人群中,追求運動和個性的人越來越多。
內部:不夠新鮮,但足夠有誠意
如果和上代車型相比,全新一代皓影的內飾變化完全可以說是顛覆性的,這是因為除了紅色的啟動按鈕,幾乎找不到任何老款車型的影子;但如果將它放眼于廣汽本田的車系中,它又沒給我們帶來太多的新鮮感,很多設計都能在型格等車型上找到相同的元素,這是因為它采用的是本田家族最新的內飾風格。而這種風格和在型格上一樣,營造一種簡約、年輕、時尚和富有科技感的效果。
從型格上移植而來空調面板將中控臺一分為二、上下兩層,上方的懸浮中控屏尺寸達到了10.1英寸,不僅相比前代車型有大幅提升,而且搭載了最新的Honda CONNECT 3.0系統,對于這套系統給皓影智能化帶來的升級,小編就不再贅述了,但必須要強調的是,雖然是一套集成度非常高的系統,但通過清晰的UI設計和合理的布局,整體操作是非常簡單和便捷的,幾乎做到了零學習成本。
下方的擋桿區域重新設計后,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騰出了一個非常大的儲物格,不僅可以并排放下兩臺手機,而且我們試駕的這臺頂配車型還提供了無線充電功能。即便沒有無線充電板,上方預留的兩個USB充電口也能方便地為手機充電。
擋桿區域的按鍵被放置在一側,看上去更加規整,但比較遺憾的是,全新一代皓影依然采用了傳統擋桿,而沒有使用按鍵式換擋機構。
“瘦身”了的方向盤同樣來自型格,緊湊的按鍵區域看上去更加精致,但整體握感還是不錯的,真皮的細膩和恰到好處的粗細,即便女生握起來也毫不費力。另外,頂配車型還增加了方向盤加熱功能,對于北方冬季用車還是非常友好的,而且加熱按鈕被放置在了方向盤的下方,方便操作。
方向盤后方的全液晶儀表也從原來的7英寸升級到10.2英寸,顯示的面積更大,顯示的信息也更加豐富。同時頂配版皓影還配有HUD抬頭顯示功能,行駛過程中可以顯示車速、導航等信息,提升行車安全性。說到安全,全新一代皓影通過抑制發動機蓋線條最高點等措施,使得A柱之間橫向視野角度達到85.7°,讓駕駛視野更清晰,同時倒車影像攝像頭的像素從70萬升級到百萬級,提升圖像清晰度。
另外,在座椅的設計上,全新一代皓影也采用了新的縫線圖案,比之前單純的豎條要活潑很多。不過,舒適性和包裹性并沒有降低。
空間:大了,還增加了七座車型
除了設計和功能等升級外,內部空間,尤其是縱向空間的增加也是一大看點。如果說前代皓影還是一輛和RAV4一樣的標準緊湊型SUV的話,那么加長后的全新一代皓影更接近途觀L這樣的中型SUV。正是得益于縱向尺寸的加長,全新一代皓影果斷推出了七座車型,為多成員家庭用戶提供了新的選擇。
那么,七座版車型的乘坐體驗到底怎樣呢?首先需要強調的是,為了更好地平衡第二排和第三排空間,全新一代皓影給第二排增加了前后滑動調節功能,以175cm身高的小編為例,在前排座椅調整到舒適位置,并將第二排座椅調整到最后位置時,腿部空間有一瓶300mL礦泉水瓶的距離,還是比較寬敞的,但這種情況下,第三排座椅幾乎沒有了腿部空間。
若將第二排座椅調整到大概一拳腿部空間位置時,那么也為第三排營造出了大約三指的腿部空間,對乘坐來說,還是比較合理的。不過,第三排座椅也并不能用十分舒適來形容,雖然坐墊的長度不短,但較低的坐姿并不能讓坐墊對大腿形成充分的支撐,雖然座椅靠背有頭枕、也有兩擋調節功能,但加大坐墊的傾斜角度后,頭頂不免會與車頂有親密接觸,而且后備廂的空間也有很大影響。
盡管如此,皓影七座版進出第三排的方式還是值得點贊的,將第二排座椅前移并前翻,能夠呈現一個非常大的開口,再加上能夠90°開啟的后門,能夠保證優雅上下??傮w來看,盡管軸距和長度雙加長,但皓影七座版的第三排空間更多還是應急之需,并不太適合長途乘坐。
如果七座并非必需,小編個人更推薦五座車型,除了夠寬裕的第二排腿部空間和肆無忌憚的靠背角度調節外,就是它能提供一個非常大的后備廂空間,日常使用完全不在話下,即便需要裝載一些超長行李,也可以通過折疊第二排座椅來實現。
有人說,七座版車型的第三排座椅不用的時候折疊起來不是跟五座版車型一樣嗎?其實不然,當第三排折疊后,會與地板有一個大約一拳的高度差,盡管可以通過調整后備廂蓋板來實現純平行李廂,但后備廂高度還是比五座版小一些。
另外,在配置上,全新一代皓影也非常豐富,以頂配車型為例,后排有獨立的空調出風口和兩個供充電使用的USB-C口,同時還提供座椅加熱功能,而后備廂也有12V電源接口,提供180W的放電功率。
動力:先發燃油版,后續還有混動和插電混動版
此次試駕的是純燃油版車型,動力依然來自1.5T四缸發動機與CVT無級變速器的組合,動力指標也沒有變化,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別為142kW和243N·m,但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看到,這臺發動機的最大扭矩輸出點從之前的2000r/min提前到1800r/min,并且同樣可以持續到5000r/min,一方面最大扭矩的輸出區間更寬,另一方面有利于低轉速的扭矩表現,對持續加速的動力輸出和起步時的動力響應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即便我們不刻意去感受,甚至無法體驗到前后的變化。
因為動力系統變化不大,所以新老皓影的動力表現也沒有明顯的區別,依然是一款稱職的城市SUV,不管是起步時的動力響應,還是中低速的超車,它的表現都是可圈可點的。但在中高速階段,這臺1.5T發動機還是顯現出了小排量發動機常見的“后勁兒不足”的問題,即便將擋位調至S擋,所表現出的效果也不是非常明顯。另外,全新一代皓影將原來的運動、經濟兩種駕駛模式升級為經濟、標準和雪地三種模式,前兩種模式間的區別比較明顯,而雪地模式的增加則能更好地抑制雪地起步時的扭矩輸出,防止車輛打滑。
說到城市用車,雖然試駕簡短,但全新Honda SENSING 360系統還是給我留下了較深的印象。該系統通過硬件(前向高清攝像頭的探測角度由50°提升至90°,雷達的檢測范圍由50°擴大到120°,毫米波雷達的數量增加至5個且整體探測角度由50°提升至360°)和軟件(新增5項主動安全功能)的升級,不僅營造出了更安全的駕駛環境,而且還能減輕駕駛員的負擔,其中新增的ACC Corner Speed Assist彎道智駕和ALCA變道智駕功能幾乎能夠解放你的雙手,實現自動轉彎和撥動轉向燈后自動變線的功能,前者只要跟定前車,甚至在沒有明顯標線的道路上也能實現轉彎,讓駕駛變得輕松。當然,在使用該功能時,雙手是不能離開方向盤的,方向盤一旦長時間離手,集成在其中的超感知系統會發出警告,提醒你重新握回方向盤。
盡管動力系統沒有全新的升級,但全新一代皓影的四驅系統還是有所變化的。四驅系統除了采用了扭桿式減振器外,還更換了等速接頭,前者可以有效降低四驅系統的振動和噪音,而后者則將前后驅動分配的可控幅度從之前的60:40調整為50:50,也就是說極限狀態下向后輪分配的驅動力增加了,這樣的好處是提升了皓影的轉彎性能,可以進一步降低轉向不足的風;當然,在一些坎坷路面上,也可以提升它的脫險能力。
說到噪音,全新一代皓影則通過加強隔音配置,優化發動機噪音、路噪和風噪,來提升從啟動到高速行駛車廂的靜謐性。盡管沒有高速體驗,但在城市道路上,它的NVH的提升還是比較明顯的。
小編總結
盡管核心的動力系統上沒有實質性的升級,但皓影的這次換代是毋容置疑的,尤其是車身尺寸、空間和智能駕控方面的提升,勢必會進一步強化皓影在同級車中的競爭力。當然,如果你對動力系統的看法還有所保留的話,不妨等一等全新一代皓影混動和插電混動車型,屆時最新的第四代i-MMD一定會改變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