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王嵐嵚端坐在場下,若有所思,他和年輕的同曦賽季第2次與11冠王交手,那道勝利的鴻溝依舊難以跨越,但收獲遠比結果更重要。
同曦自14-15賽季升入CBA以來,這是他們第18次與廣東交手,一勝難求,18連敗代表著的就是同曦與廣東在歷史底蘊和球隊實力上的差距。作為全聯賽球隊在歷史跨度里的模范球隊,同曦在崛起之際,兩場比賽也應該是充實的兩場學費。
廣東實力穩(wěn)定而扎實,但他們從來都不是一支自大的球隊。
即便是面對同曦這樣相對實力上并不足以威脅廣東的球隊,廣東的賽前計劃仍舊有著明確的目的指向性。賽季第一次交手,那是第二輪比賽,也是廣東的賽季首秀,而當時的同曦已經在首戰(zhàn)對天津完成了驚天絕殺,氣勢正盛。
盧瓦爾-阿丘爾在廣東頭上拿了足足37分11籃板,21投15中。廣東完全沒有料到同曦這支弱旅在本賽季能夠如此快地崛起,這名大外援得到了全隊的火力支援,他和趙柏清等人一起將廣東內線攪了一個天翻地覆。
賽季初的廣東在禁區(qū)的保護上做得并不好,奧克塔維尤斯-埃利斯雖然在這一戰(zhàn)6投6中,但他在比賽中完全占不到禁區(qū)優(yōu)勢。打出青春風暴的同曦,外線對籃下的沖擊也很強,王嵐嵚更是在快速行進間過掉廣東3人殺進籃下得分,全場拿下18分7籃板3助攻。
那一場比賽,廣東用半場來找感覺,最后在下半場通過對持球人的不停施壓,打出了第三節(jié)35-14的狂暴進攻潮,提前終結了比賽懸念。到了這第二回合,廣東做了新的計劃,他們在擁有了新的大外賈斯汀-漢密爾頓后,已經在這個階段開始在內線實行禁飛,保護籃筐和籃板是當前廣東最關鍵的贏球要素。
保持場上高度,這是廣東本場比賽為同曦做的準備。
剛好上一戰(zhàn)打的是北京,廣東幾乎延續(xù)對付北京的輪換策略,此戰(zhàn)用馬尚-布魯克斯、趙睿和胡明軒三后衛(wèi)先發(fā),確保對同曦三后衛(wèi)的高度壓制,然后在輪換陣容里重用大外援漢密爾頓,確保銜接段的禁區(qū)優(yōu)勢。
同曦的內線受制嚴重,阿丘爾全場只打了26分鐘,僅得13分,同曦在大部分時間里被迫用更小的陣容來保持攻擊力。廣東此戰(zhàn)的籃板也形成了壓制,進攻籃板15-9,漢密爾頓拿到了效力廣東以來的第二高得分,18分7籃板,而他的單場命中率也是效力廣東以來最低的一場,拼搶消耗很大。
賽前策略的制定確保了廣東最后的勝利,他們在第三節(jié)末和第四節(jié)初利用大漢的內線施壓和馬尚等人的外線開火,最終成功實現比分反超,并一波流帶走了比賽的懸念。姜還是老的辣,11冠王看起來輕松地繼續(xù)連勝,實力著實霸道。
兩次和廣東交手,同曦雖然都輸球了,但是收獲頗豐。本賽季的同曦已經是脫胎換骨,面對廣東,他們依舊保持自信,希望去迎接隊史首次對廣東的勝利。同曦一樣根據自己最近的狀況,結合首戰(zhàn)做出調整,最關鍵點就是增加外線進攻威脅。
昆汀-皮特森在第二階段的火力十分強大,同曦首節(jié)就用出雙外援,渴望建立優(yōu)勢。
和連勝中的廣東交手極為不易,因為廣東也是一支擅長搶開局的球隊,兩隊在第一節(jié)大開大合,互飚三分。留了后手的同曦讓林葳替補,他在登場后三分3投全中,最后一個關鍵壓哨,讓兩隊以33平結束首節(jié)。
最佳新人林葳前一陣表現很掙扎,他連續(xù)10場比賽未能命中2記以上三分,而且在防守端,他似乎有所懈怠。同曦的教練組已經洞悉了年輕人的心理變化,擊敗天津的比賽,林葳下半場只打了10分鐘,顯然,他們希望給林葳一些壓力,玉不琢不成器。
那一戰(zhàn)后,林葳一掃陰霾,最近兩場三分12投8中,投籃23投14中,效率非常高。他是這一戰(zhàn)同曦面對廣東增加外線攻擊的一個重點,在皮特森30+之外,第二點的威脅很關鍵,林葳不但自己投進,還送出了5次助攻。
同曦的進步就在于此處,年輕球員面對11冠王并不怯場,并且不斷地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首戰(zhàn)同曦只堅持了半場,這一戰(zhàn),他們面對更強大的廣東,堅持了接近3節(jié)比賽,直到他們在廣東不停的夾擊中開始犯錯。
兩次交手如出一轍,面對廣東兇狠的外線夾擊,同曦出現了多達19次失誤。
大量的失誤集中在比賽后半段,同曦最后浪費了一場投進18個三分,命中率達到50%的好比賽。年輕的同曦又再次交了學費,這支球隊相比之下缺少更多的接應點,內外線的均衡性不夠強,戰(zhàn)術的執(zhí)行力也不夠好。
兩場比賽,首戰(zhàn)是大外援阿丘爾閃光,次戰(zhàn)則是皮特森轟出8記三分,拿下39分,可兩場比賽都沒能拖到最后時刻。這其中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作為崛起的球隊,在比賽中要如何保住自己的領先優(yōu)勢呢?
很顯然,在這一點上,同曦的經驗還相當欠缺。比賽中,同曦不止一次投進高難度三分,帶起了球隊的進攻氣勢,但是,每每在這種情況的下一個回合,廣東都會通過無球橫動和外線轉移,用一個回應三分來打破同曦的氣勢。
這就是11冠王的戰(zhàn)術執(zhí)行力,他們對比賽有著清晰的閱讀,打法是非常有針對性的。反之,同曦的攻守策略沒有根據自己在場上不同時間點和不同分差進行調整,有代表性的就是第二節(jié)球隊一度取得10分左右分差,但依舊采取對攻,想要用進攻徹底壓制廣東,最后反而接連失誤被廣東打成反擊。
第三節(jié)末段,同曦又出現類似的情況,當廣東反超比分,球隊焦急地希望立刻拿回領先,幾次沒有團隊配合的誤攻,反而促成了廣東的反擊,最終在這一節(jié)末讓自己的相持勢頭一潰千里。廣東也趁機在這個階段擴大分差,第四節(jié)快速帶走勝利。
越是大戰(zhàn),越應該是崛起的年輕球隊學習的機會,同曦的球員們也明白這一點。
雖然輸球,雖然還是在交學費,但同曦這兩場還是有很多的閃光點,兩名外援各自打出一場漂亮的比賽,而兩個未來的年輕核心王嵐欽和林葳也分別打出了好看的數據。只是,留給同曦的問題是,他們要如何確保所有的優(yōu)勢點都一齊發(fā)力呢?
正在崛起之中的同曦本賽季一直面臨這樣的挑戰(zhàn),西熱力江和他的教練組當前為球隊選擇的道路是以進攻帶動一切,三后衛(wèi)和較快的進攻節(jié)奏因此成為球隊的主要選擇。這種體系的建立也讓他們在面對很多對手時擁有多持球點和快速靈活反擊的優(yōu)勢,是球隊目前取得不錯戰(zhàn)績的保證。
下一步的同曦在確保自己的進攻體系外,必須要花心思優(yōu)化防守體系,這支球隊還是有著不錯的防守資源的。這里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球隊的鋒線資源缺失,在防守端三后衛(wèi)體型較小,這個防守問題更加需要團隊一起來解決。
和廣東的比賽暴露的正是同曦的這些問題,只可惜,本賽季常規(guī)賽,同曦已經沒有再向廣東請教的機會了,但如果有可能,若是在季后賽能夠相遇,那時候又是檢驗同曦進步成果的好機會。有趣的是,本賽季的廣東鋒線也不夠強力,但他們善于藏拙,揚長避短,正是同曦所缺乏的。
年輕總是要交學費的,11冠王的課上有太多值得學習的東西,自信果敢的同曦也不必沮喪,期待著下一次再相遇,迸發(fā)出更強勁的青春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