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兩會”代表專訪】李富美:凝聚組織力量,為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出力
編者按:過去一年,畢節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搶抓國發〔2022〕2號、國函〔2022〕65號文件重大機遇,全面落實中央、省穩增長一攬子政策措施,圍繞“四新”主攻“四化”,取得了地方發展的相關成果,為建設百姓富生態美活力強的新發展理念示范區,譜寫美麗畢節新篇章。本刊專訪了畢節市第三屆人大代表、大方縣文體廣電旅游局局長李富美,聽聽代表怎么說!
【畢節“兩會”代表專訪】李富美:凝聚組織力量,為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出力
作為畢節市第三屆人民代表,應該履行好一名代表職責,我現在將任代表一年來履職情況簡單匯報如下。
一是與會期間提出書面建議,積極為大方縣大山鄉松鶴村申請人大代表基金30萬元幫助解決路燈事宜。會后,得到市人大的關心與幫助,給予支持30萬元,安裝路燈172盞,工程于2022年7月完工,共覆蓋8個村民組,解決了村民夜間出行照明問題,在這里,代松鶴村群眾感謝市人大。
二是結合工作職能職責,2022年7月—8月,組織開展一系列文體系列活動喜迎黨的二十大召開,既豐富了群眾的精神生活,又提高的干部職工的精氣神;既凝聚了團隊力量,又彰顯了個人特長。
三是作為文旅部門的少數民族代表,傳承和保護民族民間文化義不容辭,傳承與保護的方式也多種多樣,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傳承與保護。
第一種方式:認定、認可
民族民間文化得到認定認可,方能有人愿意去學習并傳承,因此,2022年我縣認定了一批縣級非遺項目和非遺傳承人,推送了一批市級、省級非遺項目和非遺傳承人。比如,認定六寨苗族水花酒制作技藝為縣級非遺項目。
第二種方式:感悟、領悟
舉辦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慶活動也是一種傳承方式,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活動中來,才能真正領悟到民族習俗 、民族音樂、民族舞蹈、民族語言、民族文字、民族服飾的魅力。比如,大家都在唱彝族的敬酒歌。
第三種方式:規范的培訓
開展不同層次的培訓班進行培訓,比如,漆器制作技藝的培訓(師傅帶徒弟)、民間繪畫培訓(農民畫)、蠟染刺繡培訓、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培訓等方式進行傳承與保護。
(郭翰)
供稿單位:貴州民族報畢節新聞周刊
審核:周磊濤 責任編輯:楊簡
來源: 黨建頭條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