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著疫情逐步放開,“寶娟桑”“水泥鼻”“吞刀片”風靡網絡,大家不是“陽了”就是在“陽”的路上,身邊人整整齊齊一個不少,被新冠安排的明明白白。
除了以上癥狀,若是姑娘們在大姨媽期間碰上新冠更加是雪上加霜,不少經歷過的姐妹稱燒著燒著就把大姨媽燒沒了。于是乎,大伙兒戲謔著說:這屬于“大火收汁”......
玩笑歸玩笑,大姨媽期間碰上“陽了”會出現哪些情況?癥狀會更嚴重嗎?該怎么辦呢?小潔今天就來一次講清。
『大姨媽』來了更容易陽嗎?
不少姐妹認為,大姨媽期間免疫力比平時低,擔心稍有不慎,新冠病毒就會趁虛而入。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婦科內分泌與生殖醫學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鄒世恩表示:從目前的資料來看,月經期女性感染新冠的風險并不會增加,也沒有研究證實月經期女性的呼吸系統出現易感性增加的病理生理改變。
因此,不存在“月經期免疫力更差,更容易感染”的科學依據。
但姐妹們始終要記住:做好個人防護!!!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明確,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三種:
01
直接傳播。經空氣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當感染者咳嗽、打噴嚏、說話、唱歌或深呼吸時,會從口或鼻中釋放出含有病毒的微小顆粒,被密切接觸者吸入或直接與人的眼、鼻或口接觸可能造成感染。
02
氣溶膠傳播。氣溶膠能懸浮在空氣中或漂浮至1米以外,因此當人長時間停留在家、辦公室、醫院、影院等通風較差的室內密閉環境時,包裹病毒的氣溶膠可以通過人的鼻、口、眼等感染。
03
接觸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后不洗手或未消毒便觸摸眼、鼻或口部而受到感染。
如果暴露在新冠病毒的傳染源下,無論你是否處于月經期,都有感染新冠的風險。
圖片來源:包圖網
『大姨媽』+『新冠』癥狀會更嚴重嗎?
如果還是在大姨媽期間感染了新冠,大姨媽會加重發熱嗎?新冠會影響月經情況嗎?
從目前的臨床數據來看,確實有少部分感染新冠病毒的女性說自己月經周期亂了、月經量發生了變化,但月經的紊亂,并不一定是新冠病毒引起的。
其實,新冠病毒本身并不會直接對月經造成的影響,而導致月經失調的主要原因與感染后人們的飲食、情緒和作息發生改變有關。
月經的來潮,主要是受到大腦下丘腦-垂體-卵巢軸(HPO軸)有序的調控,并且受多種性激素共同調節而產生的結果。
當我們感染了新冠后,隨之而來的飲食、睡眠都會受到影響,也有很多人在感染期間,由于身體的不適而導致心情焦慮、緊張。
這些都會短暫性的引起了內分泌或大腦皮層活動等改變,從而影響了月經,表現為月經提前或延后、月經量異常等。
至于大姨媽對發熱的影響,目前沒有證據證實月經會明顯加重新冠發熱癥狀。
影響體溫上升的最直接因素是下丘腦中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水平升高,而影響其水平升高的因素包括細胞因子等內源性致熱源、微生物及其產物霉素等外源性致熱源。
生理期的子宮內膜脫落等也會增加一定量的前列腺素E2,但影響非常小,所以大姨媽對新冠發熱的加重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圖片來源:包圖網
當痛經和新冠雙雙來襲怎么辦?
有多少有痛經史的姐妹在這次布洛芬囤藥大戰中年完勝的?
不管怎么說,大姨媽期間遇到新冠,痛經的姐妹一定是特別難受的,肚子疼的受不了,再加上新冠引起的發燒、咽痛、咳嗽等,兩種情況疊加在一起,簡直是酷刑。
有這種情況的姐妹,完全可以服用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來對癥處理,這兩種藥物都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非甾體抗炎藥,既可以治療痛經,又可以用于退燒。
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選擇一種服用即可。布洛芬一般推薦劑量為4~6小時400~600毫克,一天最多不超過2400毫克,且建議痛經開始之前吃。
除此之外,在日常的護理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小細節:
注意事項
?保證作息規律;多喝水、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補充足夠纖維素;動靜結合,避免久坐。
?不管量多量少,都要勤換衛生巾。一般建議2~3小時更換一次,量大時視情況更換。
?不管是感染新冠,還是來姨媽,都可以洗澡。最好選擇溫水淋浴,既可以清潔皮膚,又有一定的降溫作用。
另外,如果出現明顯不適無法忍受的情況,建議及時就醫。
最后,正在“陽康”路上的小潔想告訴所有姐妹:別慌,穩住!以平常心看待“陽性”。疫情只是路過,生活還有無限美好。
愿我們都平安健康,一起奔赴春暖花開
—END—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