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小沃POWER DESIGN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萬象天地”是華潤萬象生活繼“萬象城”“萬象匯”之后創新推出的又一商業產品線。不同于傳統商業“盒子式”的建筑形態,“萬象天地”產品線以『街區+Mall』的商業空間,嘗試城市開放街區與商業的融合,構筑城市文化潮流地標。
后疫情時代,購物中心不斷迭代升級,體驗式、沉浸式商業成為潮流,突破盒子局限,兼具開放、休閑和社交體驗的『街區+Mall』模式廣受歡迎。
在“存量出新”、城市公園的趨勢下,眾多商業地產開發商傾向于探索新玩法,通過多元組合、室內室外聯動來匯聚客流。如何最大限度發揮室內外空間價值,使『街區+Mall』具有1+1>2的效應?
今天就為大家一次性解鎖全國4家各具特色的萬象天地規劃設計,總結商業綜合體的創新思路。
南京萬象天地
古街巷融合的文化商業
今年9月30日正式開業的 南京萬象天地,以“與城市共生、與消費者共情、與品牌共創”的創意打法,展現華潤置地布局的全國第三座、華東首座萬象天地產品線購物中心的自有態度。 開業四天時間,獲得零售額6000萬元、客流55萬的不俗成績。
項目所在地南京城南地區的城市功能仍以居住為主,居民年紀較大、商業陳舊導致消費習慣偏向于低價小吃餐飲等, 南京萬象天地補充了區域欠缺的面向年輕消費群體的新鮮商業,將坐擁夫子廟和老門東景區、擁有天然的旅客人流的優勢充分發揮,致力打造“潮流品牌首發第一站+南京潮流時尚生活地標+全球熱門餐飲南京至高”的標桿之作。
項目占地面積3.93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3.7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約7萬平方米,地下商業面積約1.44萬平方米,總投資額約33億元。 其還屬于雙地鐵上蓋,1號線三山街站出口即達,未來地鐵5號線也將無縫銜接,街邊公交車站直達,兩側也有可供隨時停車上下的街道入口,交通便利。
在南京多以盒子式為主的商業環境下,南京萬象天地以“mall+街區+古建”組成的空間形態,打造開放式街區商業。 巧妙地將項目的建筑、街道與一街之隔的泰禾南京院子和附近的夫子廟古建筑群建立鏈接,在空間上打破傳統購物中心墻體的束縛,打開商業的大門。“圍合式”的結構、古街巷融合的文化商業氛圍讓人們在逛公園和逛商超間無縫銜接。
場地以原址原貌修繕的歷史文化資源點“云章公所”為核心,內院保留黑簪巷、弓箭坊等歷史街巷肌理,形成古街巷融合的文化商業氛圍。
商業主體建筑劃分為A、B、C座三個單元,其中A座共五層,潮牌、時尚、高化獨占4層,B1層有部分區域為FOODHALL,頂層為萬象影院。在B座兩層則打造餐飲主題空間——“莫奈花園”,同時在入口處放置歷史遺存“鳳凰古井”。C座共有四層,以二層為起點至四層退臺設計布置屋頂花園,并挑空中庭四層,連接餐飲空間與屋頂花園。
項目開業與羅浮紫公共藝術聯合打造“南京萬象天地公共藝術季”——「X·超體都市」,由「入夢、夢游、裂夢、夢囈」的故事線將藝術作品進行串聯。從南京云錦蝶紋中汲取靈感,結合中華虎鳳蝶形象,在此番修繕百年建筑——云章公所上空,打造“巨型蝴蝶”裝置《永恒的震顫》。
《永恒的震顫》
在場內主中庭也布置了大型蝴蝶結雕塑《不對稱蝶變》; 還有在建筑立面以對抗生成網絡(GAN)建構蝴蝶的演化程序大悲宇宙的《虛擬蝴蝶》。 此外,還聯合Sencity、曹雨西等藝術家打造 《MailboX @南京》《四時比鄰》等藝術體驗裝置。
《不對稱蝶變》
《虛擬蝴蝶》
《MailboX @南京》
《四時比鄰》
南京萬象天地秉持打造“融合城市精神文化的潮流策源地”為目標,抓取南京人愛音樂、愛調侃的特性,提煉南京方言文化精髓“擺”(形容很厲害)——融入創新、時尚、人文、藝術元素,以“擺味”“擺范”“擺變”為系列主題,聯合256家品牌與眾多首進和定制概念店刷新南京商業陣列。“首進”和“定制概念店”占比超過60%,如觀夏、ARC'TERYX江蘇旗艦店、lululemon全新形象店、i.t blue block等,給南京市民帶去不可復制的新鮮感。
以改變南京時尚度、生活方式的規劃思路引入的豐富品牌陣容,尤其是在潮流品牌陣容上的廣度最為顯著,Carhartt、NICE RICE、RANDOMEVENT、THE WAREHOUSE 、STUDIOUS、i.t blue block、Solar Lab等品牌的入駐,直接拔升了南京的潮流度。
由品質、人氣、氛圍三方面進行衡量的餐飲品牌,也將為商場聚焦不少人氣。有閩和南、添好運、牛排館、天天plus、昆音雅宴等星級餐飲,也有Shake Shack、元古、FASCINO、TARENTUM葡木等市場活躍度和多元風格兼并的餐廳,還有重新定義南京夜行生活方式的18號酒館、gaga、BELLOCO等休閑餐酒吧。
此外,作為線下商業新晉“流量密碼”的寵物友好型商業,南京萬象天地也做出系列舉措:提供免費寵物推車、設置寵物友好專用電梯等。
南京萬象天地通過 城市核心地段的區位、前沿的品牌陣容、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方式碰撞、尺寸感恰到好處的戶外空間、顛覆性的企劃運營思路,在開放式街區和古建筑改造上以融入市區、融入生活的態度打造南京的精致時尚商業,為凸顯差異化定位之路提供了新思路。
上海蘇河灣萬象天地
公園與城市街區無界融合
今年10月亮相的 上海蘇河灣萬象天地位于上海蘇州河畔,它的落成打破了這座城市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界限。該項目的出發點是反思 如何使商業空間更好地融入周邊環境,由此應運而生的“城市峽谷”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城市公共空間,繼而成為上海同類項目的典范。
上海蘇河灣萬象天地坐落于約4.2萬平方米的城市綠地中,按規劃設計條件,地面建筑包含保護性修復歷史里弄組群「慎余里」,上海歷史上唯一一座官制的媽祖廟「天后宮」。由Foster+Partners設計的42層塔樓,是這一區域最高的地標,以及場地東北角新規劃的四層門戶建筑,二者共同限定了綠地東側的邊界。
城市公共空間
兩層地下商業空間嵌入“峽谷”之中,“峽谷洞口”的邊緣通過層層退臺的地景設計與地面綠地相連。除了一座四層新建的入口建筑以外, 該項目最重要、最整合性的要素是地面綠地本身。作為令當地居民和來訪游客向往的公共空間,綠地的植入為城市中這個曾經被忽視的角落注入了盎然綠意和鮮明的色彩。
城市峽谷
地面上設置了六個“峽谷洞口”,使公共綠地與商業空間互為風景。 洞口的曲線自然流暢,結合滿是綠意的臺地過渡到商業的共享空間,從而模糊了地上與地下的界限。
場地中央一條城市道路對分了綠地,分置其兩側的鵝卵石形洞口結合地下商業空間的入口。峽谷內伴隨商業公共路徑上間續組織的綠色種植、公共休息座和咖啡區,喚起過往行人對山谷中起伏的緩坡和梯田式茶園的記憶。 東西兩組“峽谷”入口的洞口中,側壁扶梯隨地景進入峽谷商業,洞口則同樣融入周圍景觀。從地面綠地中遠望,人們只能看到洞口上方的逐級疊落的頂棚,它們暗示了“峽谷”入口的存在。
峽谷入口
另一個重要的入口則是通過新建的四層裙房進入地下商業空間,巨構尺度的門戶限定了綠地與商業。其水平向線條和合宜的建筑材料,將其與塔樓和這片區域開發的建筑群在美學上統一起來。
商業入口
一座橫跨福建北路的人行天橋將項目板塊的兩部分連接起來。在天橋上能夠飽覽蘇州河兩岸壯麗的城市景觀,令人心馳神往。 天橋也是通往地下商場的主要入口之一,一部垂直梯和與之相鄰的開放式旋轉樓梯均可將游客直接送達地下商業空間層。
香港創意工作室AllRightsReserved攜手德國藝術家IngesIdee創作了兩件雕塑作品,進一步洞穿了商業與綠地的峽谷空間:“大象親子樂團”是兩只一大一小的卡通象雕塑相互對望,將地上綠地與地下商業連接起來,以喇叭與低音號為創作元素,其流線形態與洞口的弧度相呼應。另外一件雕塑作品“邁上!”則模仿一個孩子邁著輕快的步伐穿過綠地走向街頭,主人公的長腿跨過兩層商業峽谷,直到地面上的梯田式地景。 藝術作品的創意突出了地面綠地和地下商業空間的穿透性。
公共藝術
購物中心內有兩處封閉的室內區域,在空間和視覺上均與蘇河灣的重要文化遺產——慎余里和天后宮相聯系 。位于正下方的商業空間與地面層的歷史遺產,簡潔咬合而成,把入口場地空間、軸線和地下公共中庭緊湊對位。從傳統里弄住宅結構中提取元素,透入天光的玻璃頂窗與輕巧的木椽吊頂相結合,激發歷史的哲思,以“商業與遺產對話”的文化特性設計,將保護建筑與商業公共空間完整地結合為空間技術的統一體。
這是一個供人娛樂和放松的城市公共空間,隨著移栽樹木的茁壯成長,它們將為綠地游客提供舒適宜人的陰涼。在上海這樣一個人口稠密的城市,綠地及其關聯的城市公共空間對于市民的休閑、健康和保護當地環境的多樣性至關重要。
規劃平面圖
總平面圖
一層平面
西安萬象天地
本土時尚與未來科技感
去年開業的 西安萬象天地是收購改造項目,是華潤置地在古都西安重點打造的又一座地標級商業綜合體,也是國內第二座萬象天地。
項目地處城市中軸線南段的曲江CBD片區,一期建筑面積約10萬平方米, “街區+Mall”式的本土新型城市空間,以形態不一的小型獨棟串聯整個區域,在提供靈活多元的消費場景同時,營造有調性的藝術氛圍。圍繞“打造暢快生活聚集地”的定位,融合潮玩生活、網紅餐飲、活動潮流、娛樂體驗于一體,以極具體驗感與品質感的室內外空間,創建開放式高品質社交和潮玩目的地。
特色漸變、線性導向的地面鋪裝于昭示性入口起源,向場地四周不斷延伸滲透,如同流動的曲江之水,將顧客渡向繁華盛景中心。西入口臨近天壇遺址公園,設計通過精致的入口景觀增加人群的流動性,增強公園與場地在功能上的互補與對話,現代與古典交融,開啟城市商業公園的漫游之旅。 設計打開通透的商業界面,同時與公園最觀申聯,形成視覺中心,加深入口形象記憶,展現引導性與集聚性。
東入口是面向城市的主界面,是人群集散的空間。現代簡潔的建筑立面形成現代大氣的入口展示面,開放式的商業公園,將人流引導入商業街中。
中心商業內街將內外建筑與景觀的不同節點組成連續的序列,構筑起“視線走廊”和“生態走廊”。隨著游客踏入商業街,可以通過個性化的流動的路面紋理識別街區。 穿插、搭接、懸挑的建筑形體,在步行體驗中形成動態的四維空間景觀;商業櫥窗從四方打開,觸手可及,傳遞內部的滿目琳瑯。綠化、樹池坐凳和燈具小品喚醒商業活力,打造具有親人尺度、可逛可憩的內街空間。
街區建筑立面造型及層次豐富,運用燈光在現有的載體上化繁為簡、為零為整。
中心圍合型設計的下沉廣場是具有聚心性的場地, 設計通過水景綠化強化東西向和南北向的連接性、向心性,并通過休閑空間增強負一層和一層的互動性及購物體驗。下沉階梯以垂直高差手法打通地上地下空間,人潮穿梭無虞,融合了自然風情與時尚人文,提供了生活休閑消費購物的一站式體驗空間。
深圳萬象天地
漫步式城市創作空間
深圳萬象天地位于深圳市南山區,是深圳人文綜合體華潤城的商業中心,毗鄰深圳高新科技園,南臨深南大道,東靠沙河西路,與地鐵1號線高新園站無縫接駁。 以“街區+mall”的獨特空間規劃,打破傳統購物中心大盒子形態,通過國際時尚、特色餐飲、兒童天地、人文生活四大特色業態的品牌規劃,帶來了近300個店鋪,逾1000個品牌,其中約30%的品牌是首次進入深圳,為深圳消費者構建了獨特消費和生活方式體驗。
項目整體布局上利用不同層級的街道系統,將大盒子的傳統空間切割成若干個大小各異的盒子,產生了許多獨立的街區式空間,并且在步行街寬度、兩側建筑高度關系以及廣場的大小上都以人的感官舒適為原點,精確設計每一處細節的尺度。
在建筑形態上使用大的懸浮盒子,像是“漂浮的云”,減輕集中商業造成的大體量壓抑感覺。在商場北側,設計了連續的室外通廊作為行人動線,也作為立面上的“間隙”分隔,強調出“漂浮的云”和下層店鋪的區分。
商業街區采用約1:1-1:2的商業尺度,有利于營造舒適的步行尺度環境。考慮到消費者步行距離500米作為感受到疲憊的臨界點,模擬行人路徑,在街區規劃中確保每個區域都能讓消費者在500米內看到80%的店鋪,實現商業的高效。
該項目的地形較為平坦,但在設計上利用有限的高差,創造出“雙首層”。一方面減少商業層數較多(7層)造成的壓抑感,另一方面利用首層商業展示面的優勢,最大限度增加了項目的商業價值。
萬象天地創新的“街區+mall”的商業空間,不同的設計分區配合符合其特色的創新商業規劃,例如以獨棟旗艦店構成的旗艦廣場和獨立潮牌店組成的高街區、餐飲品牌組成24小時夜生活美食街、購物中心,以及水廣場、藝文廣場、時光廣場等公共休閑空間。
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到利用自然通風及光線,在商業街區中設置許多有蓋頂的外廊空間,模糊室內外的界線,增加消費者在商業區內的舒適度。
文章圖片及素材來源:景觀周/Kokaistudios/CallisonRTKL/以上提及的項目官方/派沃商業設計研究院/網絡,內容僅做分享,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侵刪。
End
派沃設計
往期精選 Editors' Choice
案例推薦
▽
派沃設計
如有業務需求
掃碼聯系我們
別忘了,記得點 贊&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