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紹基真人照片
何紹基(1799-1873),精通金石書畫,以書法著稱于世,譽為“有清二百余年一人”。書法初學顏真卿,又各體書熔鑄古人,自成一家,尤長草書。
湖南道州(今道縣)人,晚清人書法家兼詩人,字子貞,號東洲居士,晚號蝯叟,一作猿臂翁,因其執筆縣肘,若開勁弩,故取李廣猿臂彎弓之義。官至文淵校理,武英殿篆修、學政等職。曾主講長沙城南書院、寓長高碼頭東洲草堂。
何氏精通金石書畫,以書法著稱于世。譽為清代第一。初習顏,中年博習南北朝書,筆法剛健,此期作品傳世甚少。后致力分隸,漢魏名刻,無不深研熟密閉,臨摹多至百本。偶為小篆,不顧及俗敷形,必以頓挫出之,寧拙毋巧。暮年眼疾,作書以意為之,筆輕墨燥,不若中年之沉著俊爽,每有筆未至而意到之妙。年尊望重,求書反多,故史年作品傳世較多。尤以篆隸法寫蘭蕙竹石,寥寥數筆,金石書卷之氣盎然。何氏博學多才,尤工于詩。有《東洲草堂集》。何氏晚年寓滬,卒于吳縣,歸葬長沙南郊石人沖。
他是一位十分勤奮的書法家。他自己說:“余學書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則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緒。”何紹基早年由顏真卿,歐陽通入手,上追秦漢篆隸。他臨寫漢碑極為專精,《張遷碑》,《禮器碑》等竟臨寫了一百多遍,不求形似,全出己意。進而“草、篆、分、行熔為一爐,神龍變 化,不可測已。”至今存臨本仍然不少。中年潛心北碑,用異于常人的回腕法寫出了個性極強的字。
何是一位大書法家,但他的詩名為書名所掩。在晚清宋詩派中他是一位健將,擅于描繪山川。如其七律《元象》中有“石根水怒水根石,天外山驚山外天”一聯,上句比喻人世風波之復雜、險惡,下句又展示人類進步之不可限量,耐人咀嚼。
何紹基為官,因言事降調,于是遠離官場,周游各地,以書法著作自娛,晚年倦游,在長沙生活,與黃道讓、王先謙、王闿運等人相唱和,成為長沙詩壇雅韻之一章。
何紹基(1799-1873) 行書《山谷題跋》六屏
紙本立軸
130×30cm×6
備注:廣州市文物店舊藏。
何紹基在清代270年的書法史中,似乎無人可以抗手。何紹基晚年在蘇州,甚至都自己掏錢購買自己中年的作品,自嘆自賞,以為不能及。算得上是癡人了。歷史上還有一位癡人,也購買自己中年時期作品,那就是畫《五馬圖》的李公麟。
何紹基 楷書《賀熙齡墓志》(局部)
何紹基 楷書《賀熙齡墓志》(局部)
何紹基、何紹聞等 為霽園先生雜書冊(局部)
何紹基、何紹聞等 為霽園先生雜書冊(局部)
何紹基(1799-1873) 行書杜詩六屏
紙本鏡心
169×42cm×6
何紹基 行書杜詩六屏(局部)
何紹基 行書杜詩六屏(局部)
何紹基(1799-1873) 行書七言聯
紙本立軸
122×28cm×2
曾國藩說:“子貞書法,必傳千古。”今天,讓我們一起印證曾文正公與何子貞早年在京城交往時候,講過的預言。
何紹基(1799-1873)行書山谷書跋
紙本立軸
130×62cm
何紹基作為一位大書法家,但他的詩名為書名所掩。在晚清宋詩派中他是一位健將,擅于描繪山川。如其七律《元象》中有“石根水怒水根石,天外山驚山外天”一聯,上句比喻人世風波之復雜、險惡,下句又展示人類進步之不可限量,耐人咀嚼。
“如寫字用中鋒然,一筆到底,四面都有,安得不厚?安得不韻?安得不雄渾?安得不淡遠?這事切要握筆時提得起丹田工,高著眼光,盤曲縱送,自運神明,方得此氣。當真圓,大難,大難!”
顏書各碑,意象種種不同,此碑獨以樸勝,正是變化狡獪之極耳。惜公書原刻傳至今日者不逾十石,未足盡窺其轉形易勢之妙也。
秦相易古籀為小篆,遒肅有馀而渾噩之意遠矣。用法刻深,蓋亦流露于書律。此二十九字古拓可珍,然欲溯源周前,尚不如兩京篆勢寬展圓厚之有味。斫雕為樸,破觚為圓,理固然耳。
《爨寶子》集字聯
2023癸卯兔年春聯(300對)收藏必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