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查了下中國的出口順差占全球的比重,主要是因為在網上看到一個數據說中國的出口順差超過了全球的 60% ,我對此是表示懷疑的,搜索了下這個數據來自華創證券的報告,其搜集了 2022 年 7 月份的全球順差數據, 在已經公布 7 月數據的 62 個經濟體中有 21 個順差國,而中國的順差占了這 21 個順差國總順差的 62.8% ,這比 2015-2021 年月均占比 45.1% 有較大的增加。
但是這里要注意了,這個報告統計的是公布了數據的 62 個經濟體里面有 21 個順差,所以出現了中國順差第一,挪威順差第二,澳大利亞順差第三,瑞士順差第四,巴西順差第五,其余合計順差占比 14.2% 。
但是在網上的各種轉載中,就逐漸變成了中國占全球順差的 60% 以上,這就和報告的原意不符合了。
所以不能理解為中國占了全球順差的 63% ,我們光是看順差國就可以看出來,不少世界級的大順差經濟體都沒有統計在內,比如傳統的自然資源出口大國俄羅斯,沙特,阿聯酋等國都不在里面,另外還有傳統的制造業順差大國 — 德國。
那么中國的出口順差全球占比是多少呢?我找了下 2021 年的數據,制作了一個圖。
統計的 191 個經濟體里面,順差經濟體有 63 個,還有一個剛好為 0 ,另外 127 個經濟體都是逆差。
中國毫無疑問是全球第一順差大國,占比高達 28.23% ,
而作為制造業大國的德國排在全球第二位,占比為 8.87% ,
接下來是俄羅斯,阿聯酋,沙特,澳大利亞四個自然資源出口大國,全球占比分別為 7.93% , 4.41% , 4.31% 和 3.44% 。
順差全球第 7-10 位是荷蘭,愛爾蘭,中國臺灣和挪威,全球占比分別為 3.29%, 2.99%, 2.74% 和 2.59%
這四個經濟體里面荷蘭其實是作為港口承接了歐洲國家的貨物出口,荷蘭有阿姆斯特丹,鹿特丹這樣的大型港口。
而愛爾蘭的出口,根據《愛爾蘭獨立報》 2022 年 2 月 16 日報道,愛爾蘭中央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 2021 年愛爾蘭貨物出口超過 1650 億歐元,其中醫療和醫藥產品占出口總額的 38% ( 620 億歐元),同比增長 1% ,這說明愛爾蘭在醫療器械和制藥方面還是比較發達的。
而中國臺灣竟然是全球十大出口順差經濟體,憑借的自然是以半導體為中心的產品具備的強競爭力。
而挪威則眾所周知是一個資源出口型國家。
全球十大出口順差經濟體占了全球順差的68.79%,其中是五個強制造業經濟體(中國,德國,荷蘭,愛爾蘭,中國臺灣)和五個強自然資源經濟體(俄羅斯,阿聯酋,沙特,澳大利亞,挪威)。
全球出口順差的第 11-20 位分別是馬來西亞,意大利,卡塔爾,瑞士,新加坡,巴西,科威特,比利時,印尼和阿曼。它們的全球占比可就小多了,合計為占全球的 19.7% 。
值得一提的是馬來西亞,其實這是一個強制造業國家,一般我們會想起馬來西亞的石油,但實際上馬來西亞的第一大出口商品是機械電子產品, 2019 年占比高達 43.6% ,第二大出口商品才是包括石油在內的礦產品,占比為 15.3% 。
馬來西亞是我國主要的半導體進口來源地之一,主要是不少芯片都是在馬來西亞封裝的,另外馬來西亞也是全球比較大的被動元件(電阻,電容等)生產國。
意大利的出口順差排在全球第 12 位,這個國家的制造業其實在歐洲一直很強, 只不過被德國掩蓋了, GUCCI ,法拉利, PRADA ,阿瑪尼,寶格麗,瑪莎拉蒂,蘭博基尼,費列羅都是該國的知名品牌,意大利的芬坎蒂尼造船廠還是全球最大的豪華郵輪制造商之一,我國現在正在上海外高橋造船廠制造的第一艘國產郵輪也是和該公司合作的。
我們可以看到 11-20 位有馬來西亞,意大利,瑞士,新加坡,比利時,印尼六個制造業國家,以及卡塔爾,巴西,科威特,阿曼四個自然資源國家。
這樣算起來,全球前20位的順差經濟體就占了全球 順差的88.49%,其中11個制造業為主,9個自然資源為主。
值得注意的是,跟中國大陸和臺灣都在全球順差前十位相比,同樣在東亞的韓國和日本,韓國在 2021 年的順差僅排在全球第 21 位,不到 300 億美元,而日本在 2021 年則竟然是逆差。
我想這跟韓國和日本的本土制造業大量在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建廠有關系,
三星不僅僅是 90% 的手機在韓國以外制造,而且里面的閃存和 DRAM 也大量在海外制造,像三星的西安閃存廠和海力士的無錫 DRAM 工廠,產能都極大。
而以泰國為例,日本也在汽車和硬盤產業領域大量對泰國投資,泰國因此成為東南亞最大的汽車制造國,并且汽車出口一度僅落后日本和韓國位居亞洲第三位(當然現在被中國超過了),同時也成為全球僅次于中國的第二大硬盤生產國。
相比之下,臺灣優勢的半導體產業,在中國大陸的產能總體而言并不大,主要產能仍然聚集在臺灣。
而在近年來出口增長迅速的越南, 2021 年的順差僅為 43.475 億美元,全球占比僅為 0.18% ,顯示越南的外貿依然呈現大進大出的組裝出口為主,因此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那么全球的逆差都來自哪些國家呢,說起來這個數據更加讓人覺得吃驚,如下圖。
2021 年僅美國就占了全球逆差的 45.6% ,英國全球第二占了 8.73% 。
換言之英美兩個國家就占了全球的54.33% ,占了一半以上。
印度全球第三占了 6.83% ,法國全球第四占了 4.98% ,應該說法國是全球第四大逆差國多少有些讓人意外,因為法國的制造業給人的印象是很強的。
全球第五是菲律賓占比 1.9% ,第六是土耳其占比 1.78% ,第七是巴基斯坦占比 1.7% ,第八是中國香港占比 1.64% ,第九是孟加拉占比 1.41% ,第十是西班牙占比 1.3% 。
我覺得做成圖看起來更直觀一些,全球前四大逆差國是美國,英國,印度和法國(全球占比 66.15% ,也就是占了三分之二),
除了這四個之外,其他國家的逆差都進入了長尾,也就是全球占比都不太高。當然這里面印度在大力的培育自己的制造業,尤其是積極的試圖從中國挖制造業墻角和轉移產能,尤其是想和美國配合把美系品牌的代工轉移到印度去,試圖降低自己的逆差。對于我國來說,對印度還是直接賣產品比較好,幫助其搞基建和建立工廠,對我國并無好處,畢竟邊境問題還沒有解決,跟一些經濟收益相比,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可是核心利益。
如果印度在未來成功的縮小了逆差,那么全球逆差就是主要來自美國,英國和法國了,
尤其是美國,竟然占了全球的接近一半,用美元大量的進口商品,換取了全球生產國的勞動成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制造業大國的墨西哥在 2021 年也是逆差,可以說是萬萬沒想到。
或者這么說吧,全球逆差的主要國家(占比超過全球 1% 的有 16 個)大體分為兩類,
一類是發達經濟體,包括美國,英國,法國,中國香港,西班牙,以色列,希臘七國。
一類是發展中人口大國,包括印度,菲律賓,土耳其,巴基斯坦,孟加拉,埃及,羅馬尼亞,尼日利亞,墨西哥 9 個國家,這里面除了羅馬尼亞和土耳其,其余 7 個都是人口過億的發展中大國,而土耳其的人口也不少,有八千五百萬,只有羅馬尼亞人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我國貿易順差繼續出現了大幅增加, 1-11 月我國貿易順差高達 8020.4 億美元,增長了 39% ,這個數字大大的高于全球的進出口貿易增長,因此我國順差全球占比肯定比去年提高了不少,肯定超過了 30% ,甚至可能超過 35% 。
但是未來占全球順差的比例能達到 40% 都已經非常逆天了,畢竟全球自然資源出口國必然會有大量順差,另外全球制造業經濟體的出口順差也肯定不會全部在我國。
好了我們做個簡單的總結,全球的制造業貿易順差高度的集中在中國大陸( 28.23% ),德國( 8.87% ),荷蘭( 3.29% ),愛爾蘭( 2.99% ),中國臺灣( 2.74% ),馬來西亞( 2.55% ),意大利( 2.5% ),瑞士( 2.39% ),新加坡( 2.13% ),比利時( 1.42% ),印尼( 1.41% ),韓國( 1.22% ) 12 個經濟體,合計占了全球總順差的 59.74% 。
換言之,高度的集中在歐洲,東亞,東南亞地區。
那些我們印象中制造業不錯或者發展迅速的國家,例如日本,墨西哥,越南,印度,除了越南在 2021 年有少量順差之外,其他三個都是逆差。
我們從這個比例也可以看出,制造業的順差是高于自然資源出口國的順差的,因為光是這 12 個經濟體的出口順差就已經占到全球差不多 60% 了,這顯示了制造業的巨大規模。
而全球的自然資源出口順差高度集中在俄羅斯( 7.93% ),阿聯酋( 4.41% ),沙特( 4.31% ),澳大利亞( 3.44% ),挪威( 2.59% ),卡塔爾( 2.45% ),巴西( 1.92% ),科威特( 1.6% ),阿曼( 1.32% ) , 伊朗( 0.98% ),安哥拉( 0.86% ),哈薩克斯坦( 0.81% ),伊拉克( 0.68% )總共 13 個自然資源出口大國,合計占全球順差的 33.3% 。
按照區域看就是主要集中在俄羅斯 + 中東 + 澳大利亞 + 挪威 + 巴西。
這也可以看出來,全球差不多 200 個國家和地區,能夠看自然資源獲取高額順差的就那么十幾個,所以自然資源豐富可以躺著掙錢也得運氣很好才行。
而全球的逆差則主要來自美英( 45.6%+8.73% )和南亞(印度 6.83% ,巴基斯坦 1.7% ,孟加拉 1.41% ),合計占了全球 64.27% ,幾乎三分之二。
另外歐洲的法國,土耳其,西班牙,羅馬尼亞,希臘五個國家也占了全球逆差的 10.28% ,其中法國(占全球逆差4.98%)竟然是全球僅次于美國,英國和印度的第四大逆差國,這跟我們的直覺不符合啊,畢竟印象中法國是個世界級的制造業強國。
總之從數據來講,我國今年占全球順差的比例還會比去年有所上升,但從貿易平衡和提高國內老百姓生活水平的角度來說,以后我國順差繼續大幅增長的空間在越來越小。
畢竟作為老百姓,以后人民幣升值了,雖然順差增長會被抑制,但進口的東西會便宜不少,我們出國旅游也會便宜不少,會實質性的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
另外擴大國內內需也在成為我國之后發展的重點,畢竟出口跟國內市場相比,國內市場的規模和發展潛力可是大多了,而且國內內需的發展也能刺激進口增長,實現貿易平衡,帶動全球經濟增長,反過來又可以幫助擴大出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