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張“感染預測圖”刷屏了網絡,上了熱搜。
據稱,該預測模型曾在香港得到過驗證,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我想,它被廣泛流傳的更主要原因,是短短半個月,從防疫到抗疫見證的歷史。
從月初的封控到如今的放開,從全員喝酸到人人是健康責任第一人。
不得不說,如今放開了,每個人身邊的人都有變陽的了。
藥品變得難買,學校、醫院依然是重點防控區域,但仍然,還是有許多發熱門診排起了長隊。
即便不再全員喝酸,每個人依然能感知到:放開后的第一波感染高峰,正在慢慢臨近。
而且,近期張文宏也頻頻發聲,他說,本次疫情的高峰可能會在一個月內到來。
的確,放開后,我們眼看著就要面臨一波大面積感染的挑戰。
有人慌了,也有人淡定。
這都情有可原,但我在網上沖浪時,也發現了另一種錯誤且荒謬的觀點正在蔓延,且擁護者還不少。
第一個錯誤觀點:反正都得陽,不如早點陽。
比如有人主動“求陽”。
他們認為,早陽早好,能借著“陽”的名義躲懶,甚至要求去選個癥狀輕的感染。
真的是看得人一頭霧水!
即便放開了,感染新冠也絕對不是一件好事啊!
疾控專家們都在頻繁發聲建議:盡量躲過放開后第一波感染??!
在這里我也想周知大家:
再無癥狀的病毒,只要是新冠病毒,它的毒性、致病力和傳染性是不會有本質改變的,有的只是個人體質的差別而已。
第二個錯誤觀點:過一次,就不會再感染了。
新華社發布的疾控專家對話中,專家稱,感染一次新冠病毒后,人體形成的免疫力會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但奧密克戎可能快速變異出新的亞分支,出現較強的免疫逃逸能力,康復者不能完全避免二次感染。
何況,新冠病毒,就像一個大家族。
今天是這個分支,明天又是那個分支,最后受折騰的,只有你的免疫系統。
感染之后可獲得半年以上的免疫力,但誰都沒辦法確認下一個是不是之前的那個類型的毒株不是嗎?
也有人現身說法,陽了又陽,“人全廢”。
李蘭娟院士也說:
“再次感染的概率也和病毒變異情況相關,病毒變異得越明顯,再次感染的概率就越大?!?br/>
所以我們啊,對奧密克戎病毒,一定要心存敬畏之心!
鐘南山院士說:不主張“大家一起陽”,也是出于這個考慮。因為越晚“變陽” 癥狀可能會越輕。
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毒的毒力不斷變弱,感染后,更多人是無癥狀。
說了這么多,我只想再次強調一點,希望大家都能記?。翰灰驗椤斑t早會感染”就放棄個人防護!
在大時代的背景下,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獨善其身。
挺了3年的抗疫,在這個終局,更要堅持住。我們現在最需要做好的,一定是保護好老年人和脆弱人群。
最后,愿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好防護,挺過眼下最艱難的一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