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縣委大院》正在熱播,口碑兩極分化,和上線前清一色期待相比,此時的《縣委大院》正在承受輿論的洪流,口碑兩極分化嚴重,甚至吐槽之聲更高,接連兩部劇都陷入輿論風波,正午出品,必是精品的神話,或許將成為過去了。
《縣委大院》口碑陷入兩極分化,確實讓人沒有想到,目前八集,每一集都是好壞各一半,無論是故事、背景、演員還是內容展現上,無處不在的批判,近五年來,或許只有《人民的名義》享受過這樣的待遇。
01
故事情節,槽點滿滿
在《縣委大院》上線前,劇方曾說,為了更加真實的呈現光明縣的情況,特意去掛職了半年,之后才以此為基礎,進行拍攝。
結果上線就收到網友質疑,紛紛指責:沒有這點本事,就不要吹牛!
原因在于三點:
第一:光明不像縣城,更像是鄉鎮
這一點,是目前吐槽最多的地方,整部劇開局雖然講述的是光明縣,結果很多情節更像是鄉鎮級別的。
縣委書記、縣長、縣級各個常委等等,就像是鄉鎮領導一樣,走街串戶,為了表現出接地氣,更是將書記縣長演繹得毫無“架子”,像普通老百姓一樣,走街串戶,和幾乎所有人都熟悉。
要知道,再小的縣城,最起碼都是五萬人以上,這樣一個地方,弄出這么一套,有悖常理,如果是鄉鎮,那就沒問題了。
這一點,真的很難看懂,并不是說領導就一定要高高在上,但是至少在拆遷那一段以及帶著縣長去吃早點,還聊得全是工作上得事情,現實中根本不可能存在。
首先要明白一點,那就是嚴謹,既然你拍了這樣的一部戲,就要遵守一定的規則,有句話叫:出門在外,管好自己的嘴,書記和縣長關系一個縣,少則十幾萬萬,多則幾十萬人的生活,隨便一句話,都有可能導致嚴重后果。
所以,出門在外吃東西,根本不可能談工作,還是在那種人流量比較聚集的地方,非常不嚴謹。
第二點:內容依舊浮于表面
這一點,但凡有真正基層工作經驗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十分違和。
從兩點來看:
第一就是副書記組織女工作班組,入戶親自談拆遷,這一段本身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劇中的表現就十分違和。
原因就在于:對于老百姓來說,這些人都是平日里看不見的,你帶人包餃子送去,人家根本不領情,甚至還會十分反感。
很簡單的例子,你家拆遷,價錢沒談攏,突然有自稱是領導的人,又是包餃子,又是到家里來噓寒問暖,但凡有點腦子,第一個念頭就是,他可能來算計我。
之所以基層工作不好做,就在于如何去對待群眾,工作不是所謂的高大上,不是所謂的可以,而是踏踏實實做到心里去。
第三點:平墳
這一段有亮點也有糟點:亮點在于局長郝東風,在家里講述平墳這一段,個人十分認同,有切身經歷,糟點在于縣長梅曉歌那一段所謂的鞠躬演講,看了之后沒有任何感覺,只覺得尷尬。
可能他們覺得高大上,感動人心,可現實卻是:這樣的演講,不要說一次,就算是你鞠躬鞠到死,也改變不了任何問題。
還是回到那句話,工作不是吹出來的,而是實實在在,切切實實。
02
演技問題
演技問題其實沒什么值得吐槽的,前期兩大主演胡歌和黃磊,胡歌飾演這樣一種形象,多少還是有點吃力,至少從他身上,個人很難感受到那種領導(縣長)的氣息,更像是公司中的白領。
黃磊的演技有糟點也有亮點:
糟點:綜藝參加太多,透支太厲害,就像很多人說的,坐下來,生怕他一瞬間就開始披上圍裙開始做飯,在加上近些年他的作品,嘴皮子很碎,導致觀眾出戲十分嚴重。
亮點:不可否認,黃磊在劇中還是有很多亮點的,比如說對人物的把控,就非常好,劇中呂青山總是佝僂著身體,看上去有點落寞,這就是這個人物所要表達出來的現實狀況,工作壓垮了他。
除了兩大主演外,其余的演員表現都很不錯,最具亮點的就是包貝爾的送水工以及王驍的鎮黨委書記。
目前,黃磊的戲份基本已經結束,剩下的全是胡歌以及吳越的戲份了,觀眾多少還是能夠感受到,少了黃磊之后,不再跳戲。
但目前最大的問題,其實并不在于演員演技以及跳戲,而是在于劇本本身就不接地氣,故事情節以及環境渲染上,都存在極大的偏差。
雖然說的是基層,但與基層現實差距太遠,遠到除部分小情節讓人有代入感外,絕大部分內容看上去很充實,實際上浮于表面,毫無營養。
所以就目前八集展現是來的故事內容,個人不認為這將成為一部好劇,肯能它會熱,但絕對不會經典,失去代入感的東西,就不會被認可,即使主演是胡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