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拓
周石鼓文冊(黃帛未損本)
項源小天籟館、何紹基舊藏
北宋拓
唐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冊(慈字未損本)
明內府、王崇簡、李逸僧、吳乃琛、戚叔玉等舊藏
北魏龍門造像題記三種合冊
(魏靈藏、楊大眼、始平公)
陳泉、王瓘、沈慈護、戚叔玉舊藏
原石拓
隋董美人墓志冊
陳漢第、戚叔玉舊藏
明拓
東漢史晨前后碑冊(秋字完好本)
張德容、蔣祖詒、戚叔玉舊藏
“金石書畫(第六期)——上海博物館藏善本碑帖特展”,
這場“2022—2023”金石碑帖跨年大展,不少碑帖金石圈的資深行家已經苦苦等待了幾個月!
為了這次展覽,上海博物館與浙江省博物館籌備近一年,選目慎之又慎,2022年12月10日終于隆重開展!
81種上博藏善本碑帖,
首次公開面世!
其中更有3件宋拓本、14件明拓本、18件存世清代初拓本,從稀缺性、資料性、欣賞性,各方面來看,都是善本碑帖又一藏品重鎮的整體亮相。
展覽今起對外開放,展期2個月,大家可以計劃起來,來一次有著濃濃的金石碑帖味的年度旅行~
展覽圖錄同步首發
長按下圖掃碼進入民國畫事微店購買
也許你已經擁有了本社出版的《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上海圖書館藏善本碑帖綜錄》《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善本碑帖綜錄》,但是此次上博舊藏81種善本碑帖的集體亮相,你一定是首次見到!
上博所藏的善本碑帖,主要來自戚叔玉、孫伯淵、徐森玉、李蔭軒、吳湖帆等大藏家捐贈,數量宏富,精品眾多,從傳說為夏朝的《岣嶁碑》到商周青銅重器,從《石鼓文》到蘇軾、趙孟頫,舉凡略有名氣,且民國時期尚有拓本流傳的,大都搜羅齊備,體系完整。
就其中最為珍稀的拓本而言,就有數十種!如北宋拓“慈”字未損本《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南宋拓《皇甫誕碑》、南宋拓《九成宮醴泉銘》、“海內第一善拓”《石鼓文》“黃帛”明代未損本、存世最初拓《始平公造像記》,等等。
這些名貴善本碑帖大多被封藏于書匣之內,從不輕易示人。除了近年來《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的少量影印,其他許多珍稀名品,如果沒有特別的需要,經過特別的手續,真的很難看得到。
“慈”字未損本《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南宋拓《九成宮醴泉銘》
南宋拓《皇甫誕碑》
這次,終于在浙江杭州有了一次近距離欣賞上博碑帖菁華的機會。
在“金石書畫(第六期)——上海博物館藏善本碑帖特展”中,上博81種碑帖善本將在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三樓書畫廳展出60天,自先秦兩漢、歷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宋元1700余年來的金石碑刻薈萃于斯,鐘鼎款識、碑碣、摩崖、造像題記、墓志、刻帖、雜刻7大門類,囊括篆、隸、楷、行4種書體。
長按下圖掃碼進入民國畫事微店購買
此次,來到浙江省博物館的上博善本碑帖中,有3件宋拓,14件明拓,18件清代初拓本。
3件宋拓珍本為:“慈”字未損本《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南宋拓《皇甫誕碑》、南宋拓《九成宮醴泉銘》。
“慈”字未損本《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為明內府舊藏,王澍稱其“氈蠟古雅,芒鎩具備,龍跳天門,虎臥鳳閣之意,宛然可想”,冊內有溫儀、果親王、吳乃琛、戚叔玉等鑒藏印。北宋拓本,六行“紛糾所以”之“以”字右半未泐粗,十五行“圣慈所被”之“慈”字基本完好,二十一行“久植勝緣”之“緣”字左下未連石花。
南宋拓《皇甫誕碑》舊由畢登瀛收藏,后歸戚叔玉。鈐“鉏經堂印”“畢登瀛平生真賞印”“畢海梯鑒定章”“畢氏家藏圖章”“春湖珍賞”“叔玉審定”等朱文印。首行“碑”字已有裂紋,七行“孝窮”,八行“匡救”之“救”字基本完好,十五行“丞然”二字未損。
南宋拓《九成宮醴泉銘》為沈樹鏞、劉體乾、戚叔玉遞藏,封面李宗顥題簽,內頁翁大年題簽及篆書題耑,冊末有王瓘題跋。鈐“黃易印信”“吳縣祝少英收藏秦漢六朝金石文字記”“鐵沙沈樹鏞鑒藏印”“叔玉審定”“張叔未”“廷濟”“祝氏珍藏”“劉氏健之收藏圖記”“健之寶藏”。
14件明代拓本多為我們耳熟能詳的名碑拓本、名帖刻本,或為國內所見之最早拓本,或為不可多見之精拓,等閑難得一見:
明拓周石鼓文冊(項源小天籟館、何紹基舊藏黃帛未損本)
明拓周石鼓文冊(李慎、王瓘、戚叔玉舊藏黃帛未損本)
明拓東漢孔宙碑并陰冊(碑陽:王慶勛、趙叔孺、劉小峰、戚叔玉舊藏;碑陰:沈維裕、劉小峰、戚叔玉舊藏)
明拓東漢史晨前后碑冊(張德容、蔣祖詒、戚叔玉舊藏秋字完好本)
明拓三國吳天發神讖碑冊(吳育、李鴻裔、蔣祖詒、戚叔玉舊藏)
明拓北魏中岳嵩高靈廟碑冊(戚叔玉舊藏并作碑圖剖字未損本)
明拓東魏修太公呂望祠碑冊(蘇嘉淦、戚叔玉舊藏)
明拓唐伊闕佛龕碑冊(沈景修、張增熙、戚叔玉舊藏)
明拓唐萬年宮碑冊(倪燦、蔣祖詒、戚叔玉舊藏)
明拓唐道因法師碑冊(戚叔玉舊藏)
明拓唐麓山寺碑冊(戚叔玉舊藏并題簽英英披霧未泐本)
明拓唐不空和尚碑冊(孫肇圻、楊懷白、戚叔玉舊藏)
明拓唐李廣業碑冊(吾進、張廷濟、陸樹彰、戚叔玉舊藏)
明拓東陽本蘭亭序冊(戚叔玉舊藏)
國內所見最早的《石鼓文》傳世拓本就是明代中期拓,以第二鼓(汧殹鼓)五行“黃帛”二字未損者為特征,世稱“黃帛本”。這種《石鼓文》早期拓本,傳世十分罕見,可以說是碑帖藏家眼中的重寶,這次參加展出的居然有兩種:一為被譽為“海內第一善拓”的項源小天籟館、何紹基舊藏本,一為李慎、王瓘、戚叔玉舊藏本。
氈墨至精,字口清晰,且“前后碑一律,固是甲觀”(寶熙跋語),為不可多得之佳拓。
趙叔孺題簽本《孔宙碑》,原分為兩本,碑陽冊經王慶勛、趙叔孺、劉小峰、戚叔玉遞藏,碑陰冊經沈維裕、劉小峰、戚叔玉遞藏,上有趙叔孺題簽,是難得一見的明代中后期珍拓。
首行“太極剖判”四字完好,難得的是還有大藏家戚叔玉所作的碑圖:
除了前面所提到的這些,上博所藏的傳世善本還有初拓的“之”字未損本北魏《始平公造像記》、初拓隋《董美人墓志》等。
《始平公》舊拓最早所見為首行“之”字完好本,此戚叔玉藏冊頁本碑額存,“之”字未損,且碑面也還沒有經過洗剔,筆道模糊之字甚少,極精。
《董美人墓志》于清嘉慶間出土,咸豐三年(1853)上海小刀會起義后,志石下落不明,后多翻刻偽本,真本極為罕見!
此原石濃墨拓本,為陳漢弟舊藏,后歸戚叔玉。鈐“伏廬秘玩”“叔玉審定”“戚”等收藏印鑒。
此外,清代新出土名碑墓志的初拓本也是上博碑帖館藏的一大看點,此次展出的共有18種,如:初拓《三老諱字忌日記》《祀三公山碑》《嵩山三闕銘》《裴岑紀功碑》《孔君墓碣》《劉平國摩崖》《封龍山頌》《張壽碑》“邽”字未損本《曹真殘碑》《鞠彥云墓志》《曹望憘造像記》《隋元公暨夫人姬氏墓志》《尉富娘墓志》《唐夫人程氏塔銘》《梁府君并夫人唐氏墓志》等,都是首次露面。
本著為學界展現更多善本碑帖的初衷,經過多方努力,81種善本碑帖終于來到浙江省博物館。
自先秦兩漢、歷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宋元跨越1700余年,從商周青銅重器到石鼓文,從李斯《嶧山碑》到歐陽詢、顏真卿,篆、隸、楷、行四體兼備。無論鐘鼎銘文、碑刻、摩崖、畫像石、造像題記、墓志、搜羅齊備,體系完整:
西周先秦有大克鼎、曾伯簠、散氏盤、白盤、石鼓文等;
秦有瑯琊臺刻石、嶧山碑;
西漢有麃孝禹刻石;
東漢有三老諱字忌日記、開通褒斜道刻石、祀三公山碑、嵩山三闕銘、裴岑紀功碑、石門頌、乙瑛碑、禮器碑、孔宙碑、封龍山頌、史晨前后碑、衡方碑、西狹頌、張遷碑等;
三國兩晉南北朝有魏曹真殘碑,吳天發神讖碑,東晉爨寶子碑,梁瘞鶴銘,北魏中岳嵩高靈廟碑、龍門造像題記三種(魏靈藏、楊大眼、始平公)、刁遵墓志、高貞碑冊等;
隋有董美人墓志等;
唐有九成宮醴泉銘、伊闕佛龕碑、皇甫誕碑、雁塔圣教序、道因法師碑冊、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麓山寺碑、東方朔畫贊碑、不空和尚碑等;
宋刻帖有蘭亭序、黃庭經、玉版十三行……
這些善本碑帖,經舊時大部分的碑帖收藏大家遞藏,如:項元汴、盧象升、鐵保、姚鼐、沈兆沄、葉汝蘭、龔自珍、張廷濟、何紹基、汪中、陳介祺、沈樹鏞、龔橙(龔自珍子)、吳熙載、張祖翼、褚德彝、鄭文焯、費念慈、梁鼎芬、沈曾植、李經畬、劉鶚、端方、寶熙、陸樹彰、楊寶鏞、鄒安、鄧實、伊力勛、況周頤、趙叔孺、于右任、譚澤闿、馬良甫、徐乃昌、俞宗海、王禔、程屺懷、盧桐柏、張彥生、啟功、張珩,等等,三百年風流蘊藉,薈萃于斯。
在展覽中,還特別收錄了同一種碑帖的不同重要版本,以相互比照,為碑帖的斷代與鑒藏提供全新參考,如:《石鼓文》兩種,均為“黃帛未損本”明拓;《裴岑紀功碑》兩種,均為初拓;《孔宙碑》兩種,一為明拓,一為清初拓;《蘭亭序》刻帖兩種,一為舊拓,一為明拓東陽本。
明拓、清初拓《孔宙碑》局部對比
明拓“黃帛未損本”《石鼓文》兩種局部對比
初拓《裴岑紀功碑》兩種對比
此外,展覽中還有一件比較稀奇的布拓本,值得一觀:
長按下圖掃碼進入民國畫事微店購買
此次浙江省博物館展出的81種金石碑刻拓本不僅書體全面、時代完整,品類也極為豐富,涉及鐘鼎款識、碑碣、摩崖、造像題記、墓志、刻帖、雜刻7大門類,既是上博善本碑帖的集中展現,也是五體書法史的又一次脈絡清晰的文字圖像梳理。
長按下圖掃碼進入民國畫事微店購買
上博這些金石碑帖很重要,不僅僅在于其時代書體全,其拓制精,更在于這些拓本上晚清以來的139位重量級名家290余處題簽、題頭、題跋等等以及1130余方鈐印的信息。
上博藏碑帖善本流傳有序,曾經眾多晚清近現代名家經眼留痕,全書可見包世臣、曾熙、褚德彝、何紹基、胡镢、黃易、康有為、李瑞清、沈尹默、童大年、王澍、魏錫曾、翁大年、吳昌碩、吳讓之、楊守敬、楊沂孫、俞樾、張廷濟、張祖翼、趙叔孺、趙之謙等書法篆刻名家,陳介祺、端方、羅振玉、六舟、王懿榮、翁同龢、鄭孝胥等金石大家,愛新覺羅·寶熙、陳運彰、段晴川、顧廣圻、梁鼎芬、李葆恂、李經畬、劉小峰、劉鶚、劉體智、戚叔玉、沈樹鏞、吳湖帆、葉昌熾、張之洞等收藏大家計139位晚清以來重量級名家所留題耑、題簽、題跋、題記、觀款,部分曾經吳大澂、李古漁、劉邦述等文字學名宿考釋文字。
題 耑
題 簽
題 跋
觀 款
當然,這些善本碑帖上還留下了1130余方各類鈐印,僅戚叔玉一人的收藏印鑒,就有十數種:
290余處留痕、1130余方鈐印薈萃于此,極為難得地為研究近現代碑帖學、金石學中考證、交游、藝術取法各方面再次提供了全新的資料。
與此同時,在這次展覽中,我們還可以欣賞古代碑帖的裝池之美:
長按下圖掃碼進入民國畫事微店購買
持續兩個月的上博碑帖大展,如果你能來杭州,那再好不過。
如果不能來,也可以將此次展覽的同步圖錄——《金石書畫(第六卷)——上海博物館藏善本碑帖專號》帶回家,日日賞讀、勝過在展廳來去匆匆。
在此,我們首先要特別感謝這次展覽的策展人,也是圖錄的主編桑椹先生,他是浙江省博物館研究員、致力于金石碑帖研究十數載。
“金石書畫”系列展覽以及相關圖錄并不是第一次與大家見面。早在2016年,桑椹創辦了《金石書畫》這份刊物,這是他多年以來的一個夢想。浙江歷來有著悠久且深厚的金石書畫傳統,浙江籍的近代史學家、書法家余紹宋先生于20世紀30年代創辦了《金石書畫》,作為當時杭州《東南日報》的特種副刊,在80余年前可以說是江浙金石書畫圈一期一會的盛事。
民國版《金石書畫》書影
那么,這兩種又有何淵源?
新、舊兩版《金石書畫》,在理想與宗旨上是一以貫之,氣息相通的,是余紹宋先生寶貴精神遺產的繼承與發揚。新版的《金石書畫》作為一份不定期的大型金石書畫刊物,擬定每年出版一至兩期,每期分碑帖、書法、繪畫、篆刻、文獻等門類,與之相配套,每期還將在浙江博物館推出一個同名展覽,也已經舉辦了五期。
“金石書畫”系列最重要的初衷,也是深入發掘國內各大博物館的豐富館藏資源,通過開放式的展覽形式以及刊物的出版,盡可能地將長年深藏于各家博物館庫房的重要藏品,有機會與廣大觀眾見面。
此次,浙江博物館聯合上海博物館舉辦的善本碑帖特展,不同于以往展覽分類多的情況,這次專以“碑帖”作為主題,正是將這個美好的愿景的一次集中展現,也讓更多的人感受善本碑帖的獨特魅力。
圖錄收錄了先秦至五代的珍稀善本碑帖共計84種。依照刊刻及鑄造的時間為序,分為先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其中刻帖單列,涵蓋鐘鼎款識、碑碣、墓志、造像題記、摩崖、刻帖、雜刻7大門類,囊括篆、隸、楷、行4大書體,內容跨越1700余年,自先秦兩漢、歷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宋元,品類豐富、書體全面、時代完整。
以高清、準確的圖片資料反映84種首次公開面世善本碑帖的全方位信息:包括每種善本的封面、題簽、跋尾、藏印、重點書影圖像;以詳細的“圖版說明”,為古代書法史發展、善本碑帖研究、書畫鑒定等研究者提供優質文字資料:包括每本碑帖的尺寸、裝幀、遞藏等諸多信息。
比展覽看到的信息多不止五倍!
首先說圖片資料部分,反映版本信息的封面、題簽、跋尾、藏印等頁面被一一刊出,六舟、端方、何紹基、潘祖蔭、吳湖帆、張伯英、沈樹鏞、鄭孝胥、趙之謙、吳昌碩、康有為、戚叔玉等近140人290則題跋、1130方鈐印清晰可見,為研究近現代碑帖學、金石學中考證、交游、藝術取法各方面提供全新資料。
此處以明拓《禮器碑》為例:
此本占到了8開圖錄的8個版面,每一頁都是誠意滿滿,版本信息全部著錄之外,重要碑版內頁也保留了20多個頁面:
為了讓讀者朋友們可以對版本的時代信息有更精確的認知,這些碑帖拓本影像都是主編桑椹和上博的研究員們一張張精選而來,反映碑帖拓本時代的重點頁面無一遺漏!
再說文字資料部分。
開篇“主編導讀”,細數上海博物館舊藏金石碑帖收藏始末:
同時,上海博物館諸位碑帖研究專家耗時半年多,對所有84種碑帖的尺寸、裝幀、遞藏、題跋、鈐印等信息進行了詳細的著錄,在書末“圖版說明”中集中體現:
此處摘取一段為例:
北宋拓唐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冊
冊頁裝 二十九開 縱三三點五厘米 橫一八點七厘米
唐咸亨三年(六七二)十二月八日刻。李世民撰文,懷仁集王羲之行書,三十行,行八十余字不等。碑原在長安修德坊弘福寺,北宋移入文廟,后又移至西安碑林。北宋時已有極細裂紋一道,自二行“晉”字下,至末行“林”字,元明間徹底斷裂。
此冊為北宋拓本,六行“紛糺所以”之 “以”字右半邊未泐粗。八行“百重寒暑”之“重”字“田”部未泐。十五行末“故知圣慈所被”之“慈”字基本完好,草字頭上唯有細裂紋斜貫。二十一行“久植勝緣”之“緣”字左下角不連石花。二十四行“波羅蜜多心經”之“蜜”字“必”部完好,字口爽利,“蟲”部有一點。二十九行“尚書高陽縣”之“尚”與“書”完好,三十行“文林郎”之“林”字已有極細裂痕。
明內府舊藏,后經王崇簡、溫儀、李逸僧、吳乃琛、戚叔玉遞藏。錦綾面板有王澍題簽,另緞面包袱有吳乃琛題簽。冊首有宋伯魯向李逸僧借閲拓本的信箋,及雍正三年王澍跋,冊尾又有王澍及宋伯魯題跋各一則,論及幾處考據點。鈐“溫儀之印”“果親王寶”“叔玉審定”等朱文印,“溫儀之印”“經堂”“長宜子孫”“吳乃琛印”“戚”等白文印。(黃曄)
長按下圖掃碼進入民國畫事微店購買
最后,我們要跟大家說一說此次展覽圖錄的兩種版本。
為了更好地惠及讀者,編輯部特意推出兩個版本。
一、平裝版。全書384頁。
無論是封面、用紙、裝幀形式,都保持了《金石書畫》傳統的風格和體例,如果你一直是《金石書畫》的忠實讀者,那千萬不要錯過這次的重要內容。
二、特別版。全書408頁。
為了對此次展覽的意義進行特別紀念,所以推出特別專號。
專號有四大特色:
1.特別紀念專號180度裸脊精裝。封面選用赩熾色特種進口布面料,將此次展覽中被譽為“海內第一佳拓”的“黃帛本”石鼓文明中期拓本中之“黃帛”一頁壓凹加以裝飾,高端大氣。
2、為了體現此次展覽中特別重要宋本、初本以及名家題跋的重要性,增加24頁、12個跨頁展現善本細節信息。
從全書84種善本中,精選15本,對其版本考據點、題跋等信息,進行全保留高清原大展現。
3.贈送兩品此次展覽首次刊布的整紙精拓隋代墓志,高清復制,尺寸為70厘米見方。
清代初拓本 隋元公暨夫人姬氏墓志 整幅兩張
何維樸、戚叔玉遞藏
何維樸、鄒安、褚德彝題記
鈐“方若過眼”“鄒安適廬”“涉園手檢”“叔玉審定”朱文印
“適廬目存”“鄒安褚彝同時審定印”“戚叔玉氏珍護”白文印
墓志為清代出土后初拓,
墨色精良,拓制極工,展現出隋代墓志的迷人風采,
在復制中,特意選用全進口油墨,進口機器微噴,細節感拉滿:
4.上海書畫出版社特制收藏證書,鈐方去疾先生為“上海書畫出版社”所制朱文印印稿一枚。
普通版
《金石書畫(第六卷)》
(限量588套)
ISBN978-7-5479-2972-8
235g鈦美封面 穿線平裝 384頁
售價
660元(75折,預售72小時內)
720元(恢復8折,預售72小時后)
特別版
《金石書畫 (第六卷)——上海博物館藏善本碑帖專號》
(限量388套)
ISBN978-7-5479-2973-5
特種布面封面 180度裸脊精裝 408頁
售價:880元
預計發貨時間
12月28日
如此難得的機會,全新的出版理念,大氣的設計,但印刷數量有限,從稀缺性、資料性、藝術性等各方面看,都一定要入手,而且手要快哦!
長按下圖掃碼進入民國畫事微店購買
民國畫事,專業藝術自媒體,
歡迎各藝術機構,展覽拍賣聯系合作
有任何問題 請掃碼添加畫事君微信
民國畫事,深情講述藝術家,專業解讀藝術品,直接深入藝術市場。致力于做最好的藝術自媒體,寫最好看的藝術文章。——人生不長,你需要讀點好東西。關注我們,持續接收好文章。
民國畫事評論區,我們來聊聊藝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