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克劍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
消費對經濟具有持久拉動作用,事關保障和改善民生。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斷優化,促進城鄉消費提質擴容及穩定城鄉經濟增長將是未來一段時間的工作重點。
城市商業作為城市經濟的“發動機”,對提升城市運作效率和改善城市生活品質有重要作用,有力促進著現代城市文明的發展。但是,如何復蘇城市商業?如何激活消費“主引擎”?如何讓靜默許久的城市回歸正軌……諸如此問,既是待解之題,也是民生所盼。要從優化商業布局、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多元市場主體等多方面發力,高標準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試點建設、城市群和都市圈商業體系建設、社區商業建設等,逐步推動各地區商貿流通業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引領城市商業發展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城市消費新地標,能夠帶動大城市提升國際化水平,加快消費轉型升級,促進城市商業提質增效。目前,我國在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5座城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
通過聚集優質消費資源、建設新型消費商圈、推動消費融合創新、打造消費時尚風向標、加強消費環境建設、完善消費促進機制等措施,打造出立足國內、輻射周邊、面向世界的具有全球影響力、吸引力的綜合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這不僅能夠帶動形成一批專業化、特色化、區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使其成為擴大引導消費、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拉動經濟增長的新載體和新引擎,還能不斷改善城市消費環境,提升城市商業品質,促進城市經濟復蘇和城市商業騰飛。
串聯城市群和都市圈 暢通城市商業發展
都市圈、城市群發揮著經濟社會發展的增長極作用,是推進高質量發展和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平臺。串聯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城市商業,有利于激活區域經濟發展,加快區域融合,暢通流通渠道。
激活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商業發展,要重點面向各大城市群消費群體,緊抓特色化、體驗性的發展趨勢,創新塑造新消費、新業態下的核心場景,承載城市綜合性、高能級商業活動,深度融合多樣化城市功能。以30至45分鐘交通可達服務城市群及城市圈,將城市消費中心建設成為具有突出商業實力、特色消費活力和廣泛影響力的城市消費新地標。
完善基層商業建設 激活下沉市場動力
城市商業是一個整體系統,無論大企業還是小商鋪,無論民生行業還是非民生產業,無論產業鏈上游還是下游,無論涉及生產還是觸及生活,需要所有要素的分工、配合以及相互促進,才最終構成正常運轉的城市和活力十足的城市生活。
要針對地區不同消費人群,發展多元化商業,注重商業消費空間的交往性,依托15至30分鐘慢行范圍均衡打造公共活力中心,將地區活力消費圈建設成為服務承載多樣生活場景的地區宜居綜合體;要重點打造城鄉社區便民生活圈,重點面向社區居民,引導商業消費空間發展重心下沉,全面提升基層商業的品質和便利性,塑造鄰里間特色交往空間,以5至15分鐘步行服務范圍實現城市社區便民生活圈全覆蓋,將社區便民生活圈建設成為保障民生需求與提升生活品質的社區交往會客廳。讓便民優質的社區消費網絡,有效提振城鄉動力與活力,推動城鄉經濟高質量全面發展。(作者王克劍:城市建設雜志社社長、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鄉村發展協會特聘副會長、歐美同學會東南亞和南亞分會副會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