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爆雷7個月之久的融創,最近迎來了一些新變化。
首先是上海董家渡項目終于等來了救兵,11月末主體公司泛海建設近90%的股權被融創轉讓,接盤方是中國最大的信托機構中信和AMC華融,二者持股比例分別為64.678%、25%,而這波操作將為它注資超120億元。
據知情人士,本次盡管融創只保留了10.32%的股份,但股權轉讓并不是項目出售,而是華融與融創在董家渡項目的股權融資合作,該項目實際上仍由融創操盤。
本次融資除了中信和華融,還有5家銀行介入。分別為上海銀行、上海農商行、交通銀行、興業銀行、北京銀行。
早在今年3月,為了解決融創的資金困境,壓箱底的董家渡項目就被擺上貨架,一度被傳要賣給信達,最后疫情耽誤加上出價較低未能順利出售。因此融創也未能渡過難關,5月份官宣4筆規模1億美元的境外債違約。
此后,融創就進入了至暗時刻,各種違約、裁員、停工接踵而至,債務重組、項目紓困也一直沒有什么進展。
這次中信、華融的入局,讓久步不前的董家渡項目有了新生的可能,超百億資金的注入將讓這個上海外灘附近最后一塊未開墾的地塊重煥生機。
接著是12月3日左右,孫宏斌召集融創高管開了會,據說老孫非常樂觀,要求明年6月30日恢復正常的經營。
開會的基調是向管理層輸送信心。會上說,絕不躺平,要積極擁抱政策,抓住機遇。理由是,融創有優質資產,團隊有韌性,可以打贏翻身仗。
會議前一日,融創對總部組織架構進行了調整,基調是合并架構做精簡,降薪降級則覆蓋了數位執行總裁、副總裁、總裁助理等管理層。
會議召開5天前,第三支箭落地。證監會宣布恢復涉房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及配套融資、恢復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資。這意味著時隔12年,上市房企再融資正式重啟。
隨后,消息傳出,融創天津、重慶、哈爾濱、沈陽、濟南等20個城市近70個項目,已經獲批總數超百億的紓困基金。
此外,融創境內外債務的重組也有了新進展。
154億元規模的境內債,融創計劃整體重組,且已有初步方案,債權人于近期表決;
91億美元的境外債還在重組溝通中,但債務持有人已成立境外債權人小組,對公司的財務和經營狀況進行了深入調研,并在制定重組框架、收窄各項經濟條款的分歧上取得有重大進展。
紓困資金的注入、境內外債務重組的推進以及老孫的發言,表現出融創是在盡一切努力脫困,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最后,是在今天(12月9日),融創坦然披露了去年并不好看的財報。2021年,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約382.6億元,同比下降約207.4%;核心凈虧損253億元,同比下降約183.6%。
這份2021年的業績報告,融創遲到了8個多月,當時融創和恒大、世茂、奧園、佳兆業等一眾房企都宣布延遲發布去年業績報告,這些企業都是已躺平的爆雷房企,本以為它們也不再會發年報了。
但融創這次出乎意料公布,讓我們看到了它敢于直面過去、重新出發的勇氣。
在業績報告中老孫進行了道歉。他說,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集團面臨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經營壓力,“本人借此機會代表董事會向各位股東、債權人、客戶、合作方等各方表達最誠摯的歉意”。
道歉雖然沒有什么,但能主動站出來道歉的地產老板,并不多。從這點來看,孫老板就比其他人多了一些誠意和擔當。
他說,集團將深刻反思過去發展中的不足和問題,吸取經驗教訓,堅決調整。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向好和政府支持行業穩定政策的密集落地,依托堅實的資產質量和多年累積的競爭優勢,集團將再接再厲、全力以赴,盡快完成債務重組和恢復穩定經營,爭取在2023年回歸良性、健康發展軌道。
然而,融創要恢復正常絕非輕而易舉。
11月份,融創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人民幣80.4億元,環比下降17.54%,同比下降78.12%;
1-11月,融創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人民幣1611億元,同比下降70.68%。
銷售依然是元氣大傷,能否成功自救,迎接屬曙光,融創還長路漫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