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對于綿竹市抗擊疫情的志愿者們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有意義的日子。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公布進一步優(yōu)化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的新階段,當日下午一部分志愿者團隊將完成一次集中核酸檢測,入夜他們將各自返回家,與家人團圓,將回位人間煙火的生活。
志愿者是愛與希望的傳播者,也是世界溫暖的守護者。就在前一日(12月5日),是聯合國大會確定的第37個“國際志愿者日”。確定“國際志愿者日”的意義在于弘揚志愿精神,傳遞公益力量。一直以來,正是多個像綿竹抗擊疫情志愿者們這樣“微小群體”匯聚的志愿者群體,在建設祖國家園、發(fā)展經濟和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等方面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倡導為社會義務服務的奉獻精神。
時光回溯到“不堪回想”的11月,彼時全國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國內部分地區(qū)疫情仍處于高位增加風險。德陽市綿竹市疫情一度處于高風險區(qū)域。
“靜默”再起?為此,中共綿竹市委組織部成立專班,廣泛向全社會招募志愿者,來自事業(yè)單位的陳女士,本土知名企業(yè)老總梁大軍,熱心市民胡立強、王炳凌等率先積極響應報名參加,隨后一大批綿竹市民“急先鋒”加入到抗疫志愿者隊伍中來。在由梁大軍、陳女士等19人組成的一組抗擊疫情志愿者團隊當中,有來自事業(yè)單位的公務員,也有企業(yè)界老總、退役軍人,還有在校教師、學生,以及綿竹普通市民等。
在此輪疫情發(fā)生初期,徹夜卡點、搬運物資等,成了志愿者們的“家常便飯”。綿竹市實驗中學也在第一時間積極響應,騰置出大量的空間,為疫情援助人員、儲備物資等所用。綿竹市實驗中學的楊老師,是這連續(xù)20多天來“最為折騰”的志愿者之一,他不僅第一時間加緊為大家騰出地方,而且連美美地合上眼休息一宿都顧不上;胡立強,一位剛剛退役的軍人,刻苦耐勞地奮斗在一線,給隔離點的人送餐,打掃衛(wèi)生、消毒、清理房間等……在抗擊疫情的瑣碎工作外,志愿者團隊積極人士梁大軍、陳女士等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發(fā)出“同心抗疫齊參與”的號召,他們與社會愛心人士等共計籌集愛心資金1500多元,買了必備的生活物資、藥物等,捐贈給了疫情影響下更需要幫助的綿竹市民。
在高尊寺隔離點,志愿者們主要工作是為隔離人員送餐、送物資,打掃衛(wèi)生、清理房間、消毒等。在進入仲冬的川北小城,面對驟降的寒冷氣溫和或泥濘或顛簸的路,拖著疲憊身子的志愿者們,每天無怨無悔地奔波在隔離點和臨時休息區(qū)之間,他們的抗疫工作如不是隔離點,那便是在奔波前往的路上。
隨著“優(yōu)化疫情防控工作二十條措施”的進一步科學、精準引導,德陽市和綿竹市抗擊疫情的分類精準防控工作得到有效下沉和壓實,綿竹疫情也得到社會面的控制,疫情風險也進一步降低。
當每每看到志愿者們那堅強、挺拔的背影,便讓我們看見了綿竹重啟人間煙火生活的那道高能的“光”!
但,關于志愿者們的故事,一定是不僅限于抗擊疫情場景,他(她)們還在不停地續(xù)寫中。感謝志愿者們用奉獻默默撐起了許多平凡人的生活和夢想。心中有愛,處處可為。
志愿者梁大軍呼吁,有時間就來做志愿者,為我們的祖國和社會貢獻一份微薄力量!幫助他人,提升自己,讓生命更精彩、生活更美好。(據梁大軍陳述 王志強整理采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