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農村,不管是統傳民居,還是現代小樓房,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堂屋,或者共同擁有一個堂屋。
湖南農村航拍
湖南農村堂屋被農家視為神圣之地,是祭祀、紅白喜事、接待賓客等民俗活動的核心場所。
1、湖南農村堂屋指哪個房間?
堂屋,在我國不同的地方所指有一定區別。有一些地方將整座主屋(正屋、正堂、北房等)稱為堂屋,湖南的堂屋則指正屋第一層中間那一間(正屋中間開間的一樓),廂房或偏屋不設堂屋。
如果正屋為兩層以上的樓房,只有正中開間的一樓為堂屋,而二樓、三樓正中開間的房間就不是堂屋了。有的地方習把把堂屋稱為廳堂、正廳等。
傳統木房子堂屋
湖南農村傳統民居大多為四排三間。有的稱四架三間,不是很準確,傳統建筑中“排”和“架”還是有區別的。但是,民間說習慣了,四架三間也就被默認為四排三間,意思也就相同了。
還有少數民間為六排五間,同樣也被稱為六架五間。
所謂的“排”,俗稱為排扇,原來指建造木房子時,把落地柱和吊柱(俗稱鎖、瓜等)用穿枋串在一起成一排,然后把“排”豎起來,再用梁、拉枋和檁條將“排”固定,就形成了整座木房子的骨架。
“排”與“排”之間的空間為開間,也就是房屋建成裝修好后的房間,而“排”就是房屋的四道縱墻。
二屋樓房堂屋
正因為如此,湖南一些農村所建的磚木混合結構、土坯房等,沿用木房子的名稱,也稱為四排三間?,F在一些現代化小樓房,如果是三開間的房屋也稱四排三間。如果是四開間的房屋,為了避忌(傳統建筑中忌開間為雙數),則采用城市稱謂,叫四門面,或六門面等。
傳統民居中的四排三間的正屋,可分為大小兩種。一排有五根柱子的為大房子,通常采用三明兩暗。
三明,指堂屋和堂屋左右前面的房間,因為光線敞亮,被稱為明間。兩暗,指堂屋左右開間后面的房間,因光線比較暗,被稱為暗間。
也有三明三暗的,也就是在堂屋后間隔出一個小房間,有的用來做樓梯間,有的用來做雜物間或廚房等。
堂屋內部
一排只有三根柱子的為小房子,俗稱麻雀屋,通常只有三明間,沒有暗間。
在湖南農村,普遍來說堂屋要比左右兩邊的房間要寬大一些,但也有例外,我在湘西一些村寨,就見到過傳統民居中,堂屋要比左右兩邊的房間小得多。但這種樣式的堂只是極少數。
2、湖南堂屋的兩種類型
湖南農村傳統民居堂屋大致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開放型,一種是封閉型。
開放型堂屋
這種堂屋前面沒有墻壁,也就沒有堂屋大門和窗戶,可以直通而入。據說這種堂屋來自古代官宦人家。
傳統民居開放性堂屋內景
一是官宦人家一般有院墻,安全問題有保障。二是官宦人家出入有轎子,可以方便轎子放入堂屋內。三是官宦人家大多設有私塾,堂屋可作自家子弟的學堂,前面沒有墻壁光線好。
后來這種堂屋在一些地方流傳下來,普通百姓人家也采用這種堂屋,但外面要有封閉式的院墻,或者封閉式的廊檐。
傳統民居開放性堂屋外景及封閉式廊檐
封閉型堂屋
這種堂屋前面有墻封閉,對開兩扇大門,大門左右有兩個窗子,大門的門檻比較高。堂屋大門白天打開,晚上關閉。從過去湖南地方民俗禁忌來說,白天堂屋大門關閉,或者半掩,為不吉利。
其原因有二:一是過去湖南農村家里老人快去世時,最理想的是要放在堂屋內斷氣。老人斷氣后,要為老人穿壽服,這樣就要把堂屋門關上,或者半掩。二是只有家里沒有人了的人家才把堂屋門關上,稱之為“關門絕戶”。
傳統民居木房子封閉式堂正屋
在湖南的很多農村,為了不讓家畜家禽畜進入堂屋,外面還加裝了柵欄式的攔雞門,這種門白天可以關閉。
此種封閉性堂屋,主要是因為過去湖南農村普通民居大多不是封閉式的庭院,也就是沒用院墻把住宅圍起來,而是一種開放性庭院,外人可以自由出入庭院。
少數有圍墻和大門,又有封閉性堂屋的人家,白天院子大門可以隨時關閉,但忌諱白天關閉堂屋大門。
堂屋門上加裝攔雞門
3、湖南堂屋的功能
一是祭祀
堂屋重地就是堂屋內與堂屋門相對的墻壁,墻壁正中設有神龕,也有的地方稱家仙。
上面一個牌位,過去多為紅紙,一年一換,現在多為玻璃鏡框,不用換,只要擦拭干凈即可。
正中豎寫“天地國親師位”或者“天地君親師位”的大字,大字兩邊各豎寫一至兩道小字,通常為姓氏祖先和當地普遍敬奉的神祇。
牌位兩邊配有對聯,上面有橫批,比如,對聯:“敬天地恩光普照,奉祖先世代榮昌”,橫批:“祖德流芳”。諸如此類的對聯,多種多樣,主要是以歌頌天地、國家、祖先功德,希望后代繁榮昌盛。
傳統木房子正屋
牌位下位,用來放香爐和油燈、蠟燭等的龕臺,傳統的有兩種。
一種是簡單型,為兩層掛式雕花壁架子,上一層用來放香爐和油燈、蠟燭,下一層用來放祭祀用品。
另一種是柜子,柜子上面用來放香爐和油燈、蠟燭等,柜子內用來放祭祀用品及家譜。
下面為土地牌位,兼有招財童子和進寶郎君的牌位,兩邊也有對聯,內容一般:“土能生萬物,地可產黃金”,或者“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橫批有“堆金積玉”等。
神龕下面前方為八仙桌和四條二人凳,過去講究的人家,上方為兩把椅子。
湖南農家祭祖分定時和不定時。
現代民居樓房設有堂屋
定時,一是指逢農歷初一和十五,一般不用供品,只要早晚燒香點燈即可。
二是指逢年過節。年三十祭祖很隆重,先要把準備好的菜肴祭祖后,才用來做年夜飯,因此祭祖時間一般安排在下午兩點到四點。這也就是把祖先“接”回家過年。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湖南很多地方又稱小年,晚上也要祭祖,又稱燒門神紙,也就是把“接”回家過年的祖先送走。
除年三十在堂屋內祭祖很隆重外,另一個在堂屋內祭祖的節日也非常隆重,那就是中元節,湖南俗稱七月半。
過去湖南農家的中元節,一般在農歷七月初十或十一,接祖先回家過節,一日早晚各祭祀一次,到十四或十五將祖先送走。
祭祖
現在這種祭祖習俗依然保留,但已經簡化了,一般只用做一到兩頓飯菜來祭祖,也就是當天“接”,當天“送”。
不定時,當家里有好菜時,先放到鍋子用水煮開,撈出來擺在堂屋內敬祖先,然后才炒菜吃。除此以外,過去湖南農村還有的地方在秋收之后,擇吉日在堂屋祭祖的儺俗。
二是嫁女和拜堂
在湖南農村,女方嫁女,男方拜堂,都以堂屋為中心辦酒席。更重要的是,嫁女和拜堂的一些重要儀式都是在堂屋內舉行。
拜堂布置
嫁女的儀式,在女子出嫁那天早晨,新娘要在堂屋內吃辭娘飯,飯后向祖先和親人辭行,然后由兄弟背新娘出堂屋門,或者新娘自己跨過堂屋門。
在跨出堂屋門的一瞬間,新娘手拿一捆筷子(一般為十雙),向后扔在堂屋內,表示出了堂屋門后,成為別人家的人,不帶走娘家飯。
男方拜堂儀式,接親隊伍把新娘接到男方后,按湖南農村的說法,新娘進院子大門不算進門,要進堂屋門才算進門。因此,新娘到男方進的第一道門就是堂屋門。
新娘進了堂屋門后,一般要安排在新房休息一下,然后新郎新娘按吉時在堂屋內進行交拜儀式,俗稱拜堂。
出嫁
三是辦喪事
在湖南農村,老人快不行了,一般要移床到堂屋內的一邊,男左女右。有的地方架木板當床,有的地方下面墊草,上面鋪席子當床,然后日夜由子女守候,直到老人斷氣入殮均在堂屋內。
這只是一種理想的做法,也是人們認為老人比較有福氣的做法。但是,在實際之中,人們總是希望老人能夠好起來,不相信老人會走,也有的是沒有料到老人走得那么快,因此,大部分老人都死在房間的床上。
在床上死后的老人,要立即給其穿好衣服,盡快移放在堂屋內擺放。
農村老人
老人去世后,所有的喪事禮儀均以堂屋為中心來操辦,堂靈也就成了實際上的靈堂。
過去,湖南多數農村有一種習俗,只有在住宅內去世的老人才能放入堂屋內,在住宅外去世的老人,不能進宅院,更不能進堂屋,只能在野外搭棚子擺放。
就是在住在內去世的老人,如果不是在正屋內去世,而是在廂房或偏屋內去世,也不能直接從堂屋大門進入,也不能進正屋的小門,而是要破壁而入。
過去湖南農村的傳統觀念認為,只有去世后能“睡”堂屋的老人,才算是壽終正寢,才算是“功德圓滿”。
這也就是農村很多老人,感到自己身體不行了,離辭世日子不遠了,就再也不肯出門外出的原因,也是“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的原因。
傳傳農耕
四是其他一些喜宴的擺放
農村家庭喜宴比較多,比如,生日、壽誕、三朝、滿月、升學、搬入新居等,都要擺上幾桌熱鬧一下,這些喜酒都要放在堂屋內,只有坐不下才往其他地方擺。
五是接待賓客
在湖南農村,如果到別人家做客,講禮貌的做法是要從堂屋門進入,忌從其他小門偏門進入。
傳統湖南農村民居,大多數地方的農家,既有灶屋,也有茶屋,只有少數地方農家只有灶屋。
茶屋吃飯桌子
茶屋又稱火爐屋、火塘屋,一般在冬天使用,可以在茶屋內燒火、炒菜、燒水等,也用來熏制臘肉等。家里人吃飯也就在茶屋內。茶屋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冷天供人燒火。
熱天一般在灶屋內煮飯炒菜,但吃飯仍在茶屋內。
在接待客人方面,一般的客人和來往比較密切的客人,通常放在茶屋招待(吃飯),而一些尊貴的客人,或者稀客、遠客要放在堂屋招待,以表示好客之道,也是對客人的尊重。
傳統茶屋及火爐(火塘)
4、分家不分堂屋
過去,湖南很多農村有一種說法,那就是分家不分堂屋。
那時,農村家里兄弟比較多,四兄弟、五兄弟、六兄弟的家庭很普遍。兄弟大了要分家。
如果正屋是三明間的,家里只有三兄弟就不夠分,而三明兩暗的正屋,五兄弟以上就不夠分。
按照湖南農村傳統規矩,過去農村兄弟分家時,長子和滿崽(小兒子)有特權,正屋先要滿足長子和滿崽(俗稱滿崽守老火爐,也就是父母所住的房子歸滿崽所有),剩下的才分給中間的兄弟。這樣,分不到正屋的兄弟就要到外面建新房子。
有堂屋的農村現代小樓房
但是,父母所在的老正屋,房間雖然分了,而堂屋是不能分的,歸所有的兄弟共有,也就是分家不分堂屋。如果進一步說,也叫分家不分梁。
湖南過去農村風俗,建新正屋時,堂屋的屋頂上有一根梁木,上梁時有隆重的儀式,要在梁木正中鑿一個四方眼,里面放有一家人的生辰八字及吉祥之物,然后用紅布包起來。
這根梁木也就象征一個大家庭。即便兄弟分家另建房屋,但老正屋的堂屋和梁木是不分家的。
湖南農村
比如,過去農村過除夕,如果家里的兄弟多,分家之后都在外面建了新房子。那么分出去的兄弟的年夜飯要提前,在二十七八就開始請父母和兄弟吃年夜飯了,而大年三十,一定要在父母所往的正屋中的堂屋內吃年夜飯。
5、堂屋的禁忌
堂屋既然是一家人的神圣之地,也就有諸多的民俗禁忌,下面列一些常見的民俗禁忌。
一是堂屋大門白天不能關閉,也不能半掩。上面提到過了,這里也就不重復了。
上世紀末期湖南農村田園風光
二是不能在堂屋內大喊大叫、爭吵、罵臟話、哭等,讀書聲除外。民間認為,這些行為會褻瀆祖先,讓祖先不得安寧。
三是堂屋要保持清潔,否則對祖先不敬。
四是堂屋墻壁上不可隨便釘子,地面不可打鐵、銅等金屬釘子。
五是堂屋內不能挖坑,也不能凹凸不平,不能用竹掃把掃地(辦完喪事后才用竹掃把掃地,因而為平時人們忌諱)。
六、到別人家做客,忌用腳踩踏堂屋門的門檻,忌伸兩只手攔在堂屋門的門框(其他的門也如此)。
湖南農村
七、忌扛著鋤頭、挑糞桶、挑空桶等進入堂屋。
八、忌水牛進入堂屋,而黃牛進入堂屋則不忌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