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條一哥”衛龍正式啟動港股招股,預計將于12月15日登陸港交所,這也意味著三闖資本市場的衛龍終于迎來上市。
作為80后、90后的集體回憶,衛龍辣條可謂是零食界的頂流,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稱,按2021年零售額計算,其在中國所有辣味休閑食品企業中排名第一,但其上市之路卻波折重重,它曾于2021年5月、2021年11月及此次重啟IPO。
最初IPO前,衛龍不僅獲得了高瓴資本、紅衫中國、騰訊、云鋒基金等一眾投資巨頭的加持,估值更是一度據傳超過600億元,如今僅僅過去一年,估值就已經掉落到了200億。
到底發生了什么?
估值從600億暴跌至200多億
就在上一年,衛龍才正式開啟IPO之路,并且彼時的估值更是超600億元。
具體來看,據企查查顯示,2021年5月8日,衛龍完成成立20余年以來第一次融資,由CPE源峰和高瓴聯合領投,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騰訊、云鋒基金等知名機構跟投,耗資5.4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6億元),認購衛龍1.22億股,取得其5.85%的股權。
若以此計算,彼時衛龍的估值已達93.69億美元(約為人民幣607.5億元),彼時,據媒體報道,這甚至超過了洽洽食品、三只松鼠、良品鋪子、鹽津鋪子等5家零食上市企業的市值總和。
不過,明星機構加持、估值高企的衛龍并未順利上市。
2021年5月12日,衛龍首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半年后,在上市材料即將失效的前一天,衛龍再次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并在2021年11月14日通過上市聆訊,但通過聆訊后一直未有新的進展,招股書也于今年5月失效,隨后,衛龍再次重新遞交了招股書,并于6月27日再次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一直到11月23日衛龍再次更新聆訊資料集。
12月5日,衛龍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于2022年12月5日至12月8日招股,擬全球發售9639.7萬股股份,每股發售價為10.4-11.4港元,假如按照發售價中位數來計算,這意味著衛龍的市值約為244億港元(約為人民幣220億元),這較此前600億元人民幣的估值,可以說是打了4折。
在最新的招股說明書中,衛龍更是承認“發售前投資者支付的成本為2.1635美元,較發售價溢價約55.11%”,也就是說,衛龍上市之日,包括高瓴資本、紅杉中國、騰訊等在內的投資機構就直接虧損55.11%。
根據衛龍招股說明書,上述機構在2021年3月花了2.75億美元買了6122萬股新股,同時又以2.75億美元買了大股東6122萬股老股,此刻投資機構的成本為4.48美元/股,2022年4月,衛龍以對價1576.2689美元向該等投資者發行及出售合共1.58億股,每股普通股的面值僅為0.00001美元,這算作衛龍承諾的業績補償。
不過,經梳理發現,上述機構投資人共投了6.59億美元,持有約3.05億股,持股比例為12.96%,投資人每股價格是2.16美元,因此上市后機構投資人依然浮虧50%左右。
對此,有業內人士直言“此前一級市場的機構投資者過度放大了衛龍的行業地位,給予了過高的估值,而如今業績和市場表現不如意,出現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從超600億估值到330億估值,從近7億美元募資金額到不到1.5億美元募資金額,一年多的時間里,衛龍此次也可謂“流血上市”。
凈利潤由盈轉虧營銷遭詬病
作為很多人的童年回憶,辣條無疑是他們最喜歡的零食之一,在辣味休閑食品這一領域,衛龍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招股書顯示,截至目前,衛龍是中國最大的辣味休閑食品公司,市場份額為6.2%;按零售額統計,是第二大公司的3.9倍。
從業績上來看,相比于資本市場的預期,業績放緩已經成了衛龍不得不重視的大問題,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衛龍營收從33.85億元增長至48億元,而凈利潤分別為6.58億元、8.19億元和8.27億元,同比增長38.18%、24.41%和0.97%,增速大幅下滑。
同時,衛龍的產品增長更是不盡如人意。去年,給衛龍貢獻絕大部分收入的第一大品類辣條銷量僅增長7%,小于9.8%的辣條行業增速,另外,衛龍的第三大品類豆制品的銷量更是兩年下滑了22%,而過去五年該行業年化增速達到7.5%。
今年上半年,營收和業績更是雙雙下滑,招股書顯示,2022年上半年,衛龍實現營收22.6億元,同比下滑1.8%,營收下滑的同時,衛龍的凈利潤由盈轉虧,期內利潤虧損2.61億元,而去年同期盈利3.58億元。
從招股書披露的信息來看,原材料、銷售費用以及管理費用的上漲,影響了公司整體盈利水平,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衛龍的經銷及銷售費用分別為2.81億元、3.71億元、5.21億元及2.69億元,占營收比分別為8.3%、9%、10.85%及11.9%。
2022年上半年,公司對主要產品類別采用新包裝、生產工藝、配方或規格進行最新產品升級,但這一次,產品升級并未能促成衛龍的營收增長,反而拖累了業績。
值得一提的,衛龍營銷也有過翻車的經歷,2022年3月,衛龍因為“約嗎”、“賊大”、“強硬”等字眼,被指涉嫌低俗營銷,打色情擦邊球,最終在外界質疑之下,公司不得不回應并致歉,決定停止有爭議文案包裝的生產,同時進行版面文案及設計的優化。
“衛龍辣條又漲價了”
而衛龍也不是沒有應對,這幾年,除了營銷,衛龍的出圈話題莫過于“辣條又漲價了”,光是今年上半年,衛龍就漲了兩次。
招股書顯示,衛龍旗下的三大主要產品——調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產品的售價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營收占比最大的調味面制品,即辣條,漲幅8.6%,蔬菜制品漲幅6.9%,豆制品及其他產品漲幅最大,達到13.9%。
漲價過后,衛龍產品的銷量下滑明顯,據其招股書顯示,2022年上半年,衛龍調味面制品收入為13.41億元,同比下滑4.3%,而在2019-2021年期間,該產品銷量一直處于穩定增長中。
有網友評論,“原來2塊一包的辣條,后來漲至3塊,然后是5塊”,也有網友表示,“太貴了,現在已經吃不起了”,還有網友表示“有那么多又便宜又好吃的辣條,我干嘛非得衛龍不可”......
此外,衛龍也頻頻曝出的食品安全問題,也在透支著消費者的信任度,據雷達財經報道,今年1月份,廣東網友吳先生在吃衛龍辣條大辣棒時,在包裝袋內底部發現異物;4月份,有消費者爆料,在衛龍辣條中吃出一塊類似玻璃塑料膠的透明狀晶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