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市場做“絕”。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簡單的說就是不要把同行趕盡殺絕,要給同行留點生存的空間,這個邏輯有點奇怪,因為你作為一家企業,不是應該盡可能多占有市場,消滅競爭對手嗎?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第一點是產品和產業的選擇要有邊界,不可以什么都做,首先是企業的資源有限性決定的,企業必須界定自己的能力范圍,限制投資領域。其次要保護行業生態,要給行業內的其他同行留下生存的空間。
比如華為在基本法中,就明確規定說永不進入信息服務業,華為的電信設備賣到了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及百家電信運營商,也有很多電信運營商,邀請華為參與他們的電信運營,獲取長期的收益,但是華為都婉言謝絕了。
華為拒絕的理由,主要是不能與自己的客戶、電信運營商產生競爭關系,因為電信運營商是華為的客戶,華為作為設備供應商,要很好的服務電信運營商們,不可以與自己的客戶成為競爭對手。
更深層的原因還有一個,華為把自己逼到一條路上,那就是做最好的電信設備,賣給電信運營商,這就要求華為,必須把設備做好,把技術做到最領先,性價比最高,滿足電信運營商的服務,如果你的利潤來源非常多樣,那么你就有可能分散精力,有可能三心二意,就沒有辦法把一件事情做好。
所以華為基本法,也是給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做一個限定,剛才講是在電信運營領域里面,那么在非電信領域里,華為也有明確的邊界界定。
2015年的時候,有消息說華為要進軍智能家居產業,引發了智能家居產業的擔憂,這年的12月,華為終端戰略部長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示,華為進軍智能家居市場,但是他不會做電視,華為要計劃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家居生態,華為的確做智能家居了,但是華為自己規定,做智能家居產品,不能與家電等合作的企業形成競爭,智能家居的生態非常多,華為只做自己最擅長的事。
比如華為不會去做空氣凈化器、空調、冰箱等等,具體的家電產品,而重點提供智能家居的核心控制芯片、智能模塊等等。
華為的定位是與各大智能家居廠商合作,給他們供貨,正是因為華為在智能家居上的清晰定位,很多家電廠商愿意與華為合作,所以華為和榮耀已經與包括海爾等等在內的40多家企業合作了,任正非曾經說過,多少人在微軟上開發了二次應用、三次應用,如果微軟沒有了它,所有的應用都要重新搞一遍,所以他怎么會希望微軟垮掉呢?
蘋果短期內也不會垮掉,因為蘋果呢,有很多伙伴,你看現在教學系統上都是用蘋果軟件,上蘋果APP,華為也要向這些公司學習,也要走向這條路。
任正非說的這條路,就是要建立一個生態系統,要照顧好生態系統里面的其他商家,大家利益共享,而不是唯我獨尊。
第二點,那就是即使在優勢產品和服務上,華為也不能將同行和競爭對手一網打盡,趕盡殺絕,要給同行留有一定的生存空間,早在創業初期,任正非就提出說,未來世界電信市場三分天下,華為必有其一。
華為當時的雄心,不可謂不大,但是華為從沒有想要將世界電信市場的份額全部占有,而是要和其他商家平衡發展,華為一直在動態的平衡中維持自己的市場份額。
任正非曾經說,企圖獨霸世界的華為一定會滅亡,在一次高級干部的會議上,任正非以極其冷峻的口吻告誡大家,他說任何強者都是在均衡中產生的,我們可以強大到不能再強大,但是如果一個朋友都沒有,我們能維持下去嗎?顯然不能。
我們為什么要打倒別人,獨自稱霸世界呢?想要把別人消滅,獨霸世界的成吉思汗和希特勒最后都滅亡了,華為如果想獨自稱霸世界,最終也是要滅亡的,我們為什么不把大家團結起來合作,我們不要有狹隘的觀點,想著去消滅誰,我們和強者要有競爭,也要合作,只要有益于我們就行了。
由此告誡華為人,要改變這個現狀,要開放合作,實現共贏,任正非看來前20年華為把很多朋友變成了敵人,后20年的華為要把敵人變成朋友,當華為在這個產業鏈上拉著一大群朋友時,華為就只有勝利這一條路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