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展開本次旅程之前,我的一位朋友對卡塔爾的認知停留在紙面。但踏上這片土地時,他對我說,終于體會到了那句:
頭頂一塊布,全球卡塔爾最富。
是的,這個國家因壕無人性,震驚四座。
說個小細節,不止是在球場,卡塔爾連在室外的商場都裝上了露天空調,比如在AL HAzM Mall。▼
AL HAzM Mall,在卡塔爾的方言中意思為“更高的地方”。一圈逛下來,會讓人感覺到商場甩了國內K11之類的幾條街。
如果拿國內那套商場運營邏輯是想不通為什么要在室外裝空調的。
原因很簡單,成本效益并不是商場考慮的因素。我的朋友說,卡塔爾人做事,就是把所有求得最優結果的條件都羅列上去,同時去掉資金預算限制。
但凡能用錢實現的壕,卡塔爾都做足了:
花450億美元在首都多哈附近沙漠上建造了一座全新的城市——盧塞爾新城;360億美元修建地鐵線路,免費乘坐;160億美元擴建哈馬德國際機場……
當然,為了足球,它更壕——花了2290億美元。
這金額是前7屆世界杯總支出的4.88倍,夠上屆舉辦國俄羅斯再辦16屆世界杯。▼
這讓我對這個國家有了更進一步的好奇。
靠近它,你會發現,卡塔爾的A面是富有、精明、高福利,B面卻是小心翼翼、急需轉型。
01
只分有錢人和特別有錢人
地處阿拉伯半島,1971年才獨立建國的卡塔爾是名副其實的中東小國。▼
它的國土面積只有11521平方千米,相當于1.8個上海、0.7個北京,跟天津差不多大。但常住人口卻不到天津的20%,僅265.8萬;其中卡塔爾公民約占15%,僅39.87萬人。
這40萬人,是完全可以躺平著過活。
每天只需工作3小時,大部分活由占人口85%的外籍勞工干了。失業率常年低于1%,即使失業了,每個月還能領2000美元的補貼。
我們還在追求中的共同富裕,這個小國已經實現。難怪當地人只分有錢人和特別有錢人。
2021年卡塔爾人均GDP為71688美元,在中東高居榜首,在亞洲僅次于新加坡,排名全球第6。▼
如果僅按本國公民算,卡塔爾人均GDP則高達14.6萬美元,雄踞世界之巔。
卡塔爾人的福利保障更是沒話說,水電全免,無需納稅,教育醫療通通不要錢。簡直不要太幸福。
當然,地處波譎云詭的中東,卡塔爾也有過一段小心經營外交關系和內部轉型的過往。
它在大國的夾縫中長袖善舞,外交奉行實用主義,以國家利益優先;它是美國及部分歐洲國家在中東最忠實的盟友,境內有美軍最大的海外軍事基地之一;它還在多場重要戰爭與國際調停中扮演關鍵角色,將小國大外交做到極致。
02
中東“淡馬錫”
卡塔爾更值得研究的是它的經濟轉型之路。
誰會想到上個世紀初靠采摘珍珠和打漁為生的卡塔爾,在通過油氣資源賺錢的同時,也把錢投向了全世界。
卡塔爾本就含著金鑰匙出生。它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約為26億噸,居世界第14位。已探明天然氣儲量約為177.7億噸,居世界第3位,僅次于俄羅斯和伊朗。
2021年卡塔爾GDP為1796億美元,其中,液化天然氣已成為卡塔爾支柱性產業之一,對GDP的貢獻超過1/3,出口占全球總出口量的近30%。
但卡塔爾沒有局限在此,因為它知道,油氣資源會終將耗盡。早在2008年就提出的“2030國家愿景”中,卡塔爾就提出要走從資源依賴國走向多元化經濟,選擇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說起來,卡塔爾用的方式也很簡單粗暴:
買買買。
依靠強大的財政實力,2005年成立的卡塔爾投資局(QIA)的身影遍布全球。
美國主權財富基金研究所(SWFI)最新統計顯示,卡塔爾投資局是全球第9大主權財富基金,管理資產規模達4610億美元,相當于3.2萬億人民幣。它在全國54個國家擁有460名雇員,也就是說它投了全世界1/4的國家。
信貸/固定收益投資、房地產、基礎設施、私募股權、公共股權以及另類投資等,卡塔爾投資局都會投。
卡塔爾投資局一開始投資偏好在歐美房地產,擁有英美多個辦公樓、酒店、購物廣場的股權;后來轉向股權投資,遍及TMT領域、生物醫藥、消費、房地產、基礎設施、金融等領域。▼
它投的標的耳熟能詳:比如華倫天奴、Miramax、英國的哈羅德百貨、碎片摩天大廈、金絲雀碼頭金融城、帝國大廈等、倫敦證券交易所、大眾汽車、多個銀行(巴克萊銀行、瑞信、德意志銀行等)以及航空公司(希思羅機場、英國航空母公司IAG SA等)的股份。
中國,也在它投資標的里。
2016年至今,它在中國投資了100億美元,中國工商銀行、農業銀行、陸金所、小鵬汽車等都曾是其投資拼圖中的一塊。▼
也有日本,比如購買了32幢住宅,還投資了高科技、新能源、電動車產業。
這兩年,它的投資開始向亞洲傾斜。我初略統計了一下,2022年至今投資了至少20個項目,亞洲占了8個,涉及科技、生物醫藥、教育、能源等多個領域。▼
03
石油大亨的足球帝國
但如果認為卡塔爾僅限買買買,那就錯了。它更大的野心在足球。
足球投資專家尼爾·伊弗斯曾表示,卡塔爾希望通過國家資本收購控制20%的國際體育市場。
之所以卡塔爾能有這樣的底氣,是因為它將近20年的足球投資積累。
2005年11月,時任卡塔爾國王哈馬德·本·哈利法就宣布成立“渴望學院”,培養年輕運動員,建立卡塔爾國家足球隊。為了造勢,他邀請數百位國際記者前去參訪,還讓兩位時代球王——馬拉多納與貝利同臺出席。這在當時,幾乎無法想象。
2006年舉辦過亞運會后,卡塔爾投資局開始布局足球相關產業、整合部分俱樂部。
中間還有個小插曲——差一點卡塔爾就因為高溫失去2010年世界杯的申辦資格。但得益于之前的“渴望學院”基本都設立在有世界杯投票權的國家,為卡塔爾贏得了足夠的票數。
最終,那一年世界杯破天荒地第一次被移至11月舉辦,這也是過去完全無法想象的。所以,你就懂了為什么卡塔爾在室外也建空調。
當然,對于足球,卡塔爾投資局也沒改買買買的本色。
2011年花費5000萬歐元買下法國巴黎圣日耳曼足球俱樂部70%的股權。還砸下4.87億歐元引援梅西、內馬爾、姆巴佩等多名世界球星,讓其在2013-2019年期間6奪法甲聯賽冠軍。
一些列的運作滲透下,卡塔爾早已全面打入國際足聯(FIFA)。
世界上沒有比足球更大的廣告牌。
卡塔爾靠世界杯在全球刷臉,如果把世界杯看做是一個大IP,那球迷就是流量。由球迷帶來的旅游消費產生了更大的市場。
負責卡塔爾世界杯籌備事務官員納賽爾·卡特曾透露,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預計吸引大約120萬來自全世界的球迷到訪,給該國經濟帶來的拉動效益可達170億美元。
有預測顯示,未來卡塔爾的潛在游客數量有望增長到4000萬人。
舉辦了世界杯,也給卡塔爾解鎖更多舉辦國際賽事的機會。2023年,還有國際泳聯世界錦標賽(FINA)和亞洲杯足球賽等著這個國家。
世人笑卡塔爾人傻錢多,卡塔爾手握“鈔能力”,淡笑他人看不穿。
這位中東土豪,確實壕得有章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