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壞人變老了,還是老人變壞了?這是我們社會中屢見不鮮的問題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有那么一群老人倚老賣老,仗著自己年齡的借口,插隊、搶東西、碰瓷等問題總是在各種新聞紙出現(xiàn)。
《無形之刃》就是作者陳研一以此為切入口的又一社會派懸疑推理力作。相較于之前的《完美嫌疑人》在布局與技巧上也有很大的進步,當然最后的反轉也是必不可少的。作為出道即巔峰的作者,完全證明了自己,在國產(chǎn)推理小說中占據(jù)一席之地。
《無形之刃》總的來說是一部明顯的社會派懸疑小說,但是也不缺乏推理方面的小詭計。
如在犯罪現(xiàn)場沒有兇手的任何足跡,完美的不在場證明等。
從小說最開始的三個老人相繼被殺,從表面上看是兇手出于“壞人變老”這一問題的社會審判,從而形成的“同態(tài)復仇”。然后誰也沒有注意這其實兇手的故布疑陣,深層的確實為了對某一個老人的復仇,為了不形成懷疑而偽裝成的。
這就是隱藏掉一滴水,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進江河湖海中。同時也為自己找了一個人替死鬼,形成完美的證據(jù)鏈。
其實在小說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兇手的身份了,這如同上一本小說《完美嫌疑人》一樣,通過警察鐘寧與嫌疑人的一路上的斗智斗勇,來推進劇情的發(fā)展,到最后嫌疑的被捕。
從對嫌疑人一路的刻畫,從前作到現(xiàn)在這本小說看來,作者的能力有明顯的進步。
嫌疑人從當最開始對妻子的愛,到其后期逐漸揭開其童年經(jīng)歷,讓我們下意識的相信,嫌疑人由于童年的創(chuàng)傷造成的影響,演變成了一種變態(tài)的愛與占有。
估計誰也沒有想到這是嫌疑人故意為之的,由愛轉變?yōu)椤皭骸?。這是給真正的兇手所看的,為了讓真正的兇手放心。其這樣做的原因,也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妻子,防止當年的真相被挖掘出來。最深重的愛,居然用最惡毒的詞表達出來。
在小說最后兩章,作者又給了我們一次震撼,一次出乎意料的反轉。
當初那期車禍造成的影響絕不是報紙上的那么簡單,其實還有一個小女孩活了下來,她就是最后的兇手,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給自己死去的父親復仇。
然后這一切切的問題,全都是社會冷漠造成的。它如同一把無形之刃般刺穿了每個人心。
吳靜思當初被變態(tài)丈夫毆打時,鄰居能夠熱心一點,報警舉報,或者就沒有她下安眠藥以至車禍的產(chǎn)生。當車禍產(chǎn)生時,路過的人如果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把車里翻出的水產(chǎn)品搶走,就不會造成兇手父親的自殺,也就沒有了現(xiàn)今的案件。
各種事件的種種都有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逐漸發(fā)起的。一只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后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我們所需要的是多一點包容,多一點溫度,假如這個社會還是冷漠,那就用我們點滴的溫暖來改變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