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份的時候,所長和大家分享了文章《有沒有不用喂食、也不會生病死亡的寵物?答案是肯定的》,介紹了“寵物石”這個玩意。美國人蓋瑞·達爾(Gary Dahl)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發明了石頭寵物這個概念,并將之商品化,沒想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過由于這個創意很好復制,因此“寵物石”沒火多久就涼涼了。
石頭自然不用喂食、也不會生病死亡,相當的方便!有趣的是:相同的概念在五十年后的今天,在國內諸多大學校園里風靡了起來!由于客觀因素的影響,我們的許多學校都已經實行了封閉式管理,學生們無法走出校門。大家在無聊又無奈的生活中找了一點樂子,那就是養起了“紙板狗”!
紙板狗,顧名思義,就是學生們用各式各樣的厚紙板與身邊的材料做成的狗狗。大家一本正經地為狗狗取名字,栓在宿舍門口幫忙“看家”,路過寢室的同學還會拍下紙狗的照片分享到社群中。另外,狗狗主人們還會約在一起到操場遛狗散步,或是讓自己狗與其他同學的狗兒交流,仿佛它們是真實存在的生物一般。
紙板狗與上面所長提到的寵物石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紙板狗并不是所謂的商品,而是大家休閑下來取樂的玩意。不過這種看似“不太正常”的行為流行起來后,批評的聲浪也隨之而來,有人認為如此荒誕的行為證明了現代年輕人的抗壓力不足,也有人感慨這是教育的悲哀。不過,所長不太同意他們的說法,而比較喜歡另一位網友的說法,那就是“紙板狗很安全,不用帶口罩,也沒有任何負擔。紙板狗是真正的平替,對人好,對狗好,平替的生活里只有平替的狗才是安全的”。
針對年輕人將沒有生命的紙板當成寵物般對待的現象,有專業的心理學家在受訪時表示:飼養紙板狗的學生們大多還是抱著“養寵物”的心態。而養寵物能夠讓人放松,手工制作還有利于培養動手的能力,達到自我實現的目的。將紙板狗當作活物飼養的行為,在心理學上稱為“人性化”,這是一種情感投射,也可以發揮一定程度的社會交流與減壓的作用。
對于可能無法為一個鮮活的生命負責、沒有條件飼養真正寵物的大學生來說,不用花錢買飼料、不會隨地大小便、不搗亂、不會生病,更不用考慮畢業后該如何處置的“紙板狗”,應該是當下能夠幫助開啟話題與人交流、還能緩解精神壓力的最佳寵物了。
五十年前,有一百萬多人會花費3.95美金購買一個“寵物石”;五十年后,大學生們自己動手用紙板制作紙板狗,完全可以理解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