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20 歲出頭的艾琳從大學畢業即創業,在北京海淀區經營了一家百平米的小超市。
和同齡人一樣,艾琳喜歡密室逃脫和去網紅店打卡。創業這件事有些偶然,她沒寫滿篇“閉環”、“用戶痛點”之類詞匯的商業計劃書,也沒跟人聊過新消費浪潮,只是出國讀書的計劃擱淺,家里需要有人幫忙把超市接起來。
父母想放手讓她去干,艾琳也接受了這個考驗。“我爸告訴過我一句話,超市里的小事很多,如果你能把所有的瑣事都處理好,做別的任何事情都沒有問題。”
如今,她已經從一個青澀的學生蛻變成合格的店鋪經營者,把小店打理得井井有條。
和她相比,32 歲的小高已經是“資深店主”了。他的店鋪在西直門附近,賣零食和日用百貨。但小高不滿足于只坐在店里收錢,他在社交平臺上建起了社區團購群,用“線上+線下”雙渠道銷售模式,招攬了不少忠實的“粉絲”。
今年 11 月,他的第二家小店也準備開張了,店鋪選在北京西站附近,規模也比第一家店翻了三倍。
有數據顯示,小型食雜店——即俗稱的“夫妻店”,在全國的數量高達 700 萬, 是連鎖便利店數量的70倍左右,出貨量占我國零售市場 40%左右,可以說是最重要的終端形式之一。
像艾琳和小高這樣的新時代終端經營者,正在用數字化和新思路改變傳統的經營模式。他們也因此有了個共同的名字——數字實業新青年。
年輕人的超市,更有人情味
今年 4 月剛接手小店的時候,艾琳過了一段手忙腳亂的日子。店鋪事情繁雜,小到從哪里進到新鮮的蔬菜,大到計算當日的收益,每件事她都要重頭學起,經常從早上忙到夜里兩三點。
經過半年的磨煉,現在艾琳不僅學會了對進貨打價、處理客訴,還能把員工的工作安排妥當。她的脾氣也好了不少,偶爾有顧客因為小事抱怨,她也會鞠躬道歉,處理得讓大家都滿意。
“00 后”艾琳是個標準的“Z 世代”。她打扮時髦,喜歡穿一身黑色,畫精致的眼線,一頭悶青色的長發隨意地盤在腦后,做事干脆利落。
艾琳管理下的店鋪充斥著年輕的氣息:零食和飲料占了店里的三分之一,店鋪里商品齊全,甚至能買到上市不久的網紅產品。但在她看來,這些都不是年輕經營者最主要的特征。
“要說年輕人開店有什么最不一樣,我猜應該是氛圍。我可忍受不了工作環境中‘沒有社交’。”艾琳說。大學期間她做過兼職,被不近人情的老板瘋狂“壓榨”,很不開心。所以她要和員工成為朋友,將心比心。
有一次一個員工犯了大錯,艾琳當眾把他劈頭蓋臉罵了一頓。但當天晚上,她又把這個同事約出來吃東西聊八卦,緩和了關系。
艾琳認為,員工之間相處得開心,也能把這種氛圍帶給顧客,和客戶成為朋友。一個員工都擺著“苦大仇深臉”,不能給顧客傳遞快樂情緒的超市,并不是她想要的。
在這種氛圍下,大家的工作熱情高漲。有時候還愿意主動承擔起本不屬于他們的工作。
艾琳店里百貨區的幾位員工現在個個都是“社牛”,經常主動給顧客介紹店里的折扣活動。有幾次他們和大爺大媽聊天,給人家聊開心了,人家就主動多買了一箱打折牛奶。“有個人一天就賣出了 40 箱奶。”艾琳說。
來北京開起小店后,小高也變成了“社牛”。
小高來自呼和浩特,之前在當地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他總想出來闖闖,2016 年 5月,他和妻子帶著所有的積蓄來到北京,盤下了一家小店鋪。
他是附近有名的“熱心人”,會主動和每個顧客打招呼、聊天。“來個三五趟就熟了。”小高說。通過這種方式,他交了不少朋友。尤其到了夏天,總有人在傍晚來他店里買啤酒,坐在店門口邊喝邊和他聊天。
據小高觀察,不同年紀的人經營模式有很大區別:年紀大的人大多采取求穩策略,他們只是把超市作為一個引流工具,賺多賺少看運氣。但小高會主動出擊,他建了好幾個社區團購群,每天發布折扣信息引流,已經積累了不少客戶。還和團購大平臺建立了合作。
當小店遇上數字化
小高說,以前總聽別人說:“等我老了、退休了就開個小超市。”好像經營小店只適合用來養老。但其實這份工作也并不輕松。
小高的店鋪每天早上 7 點開門,晚上 12 點關店。雖然只有十幾平米,但每天進貨、理貨、結賬也要花掉不少時間。
除此之外,幾乎每個有經驗的小店老板都具備一項不為人知的技能:腦內盤點。“別看老板只是坐在那看看劇、收收錢,其實一天下來賣了多少貨,哪個貨賣的好,哪個產品該補貨了,都得記在腦子里。”
雖然店里也有輔助理貨的軟件,但小高不愛用。“還不如用腦子記。”
數據處理也讓艾琳頭疼。
每天早上巡視完賣場,艾琳就要開始整理數據了。每天新進的菜要改菜價,傳輸到電子秤上,打價簽等等,這些前后臺技術方面的操作,往往需要三四個小時。
作為“00 后”,她從小接觸電子產品,自認辦公軟件使用水平不差,但操作這些軟件處理數據,還是要費不少時間。“也希望有一些更簡潔的操作方式。”
數據的搜集流轉和處理問題,其實正是當下萬千小店邁向數字化要解決的難點。
就如同元氣森林首席信息官黃曉楓曾總結的,傳統線下行業鏈路非常長,從采購開始,一直到生產、運營、銷售渠道觸達消費者,常會遇到數據一致性非常低、數據鏈條不完整、自動化程度特別低的問題。
許多小超市面臨的問題是,數據入口多,信息孤島嚴重,而且傳統環節人工與系統交織一起,自動化程度低,取數復雜。有的是系統取數,有的是人工錄入,有的則要靠外部導入和第三方輸入,會讓效率不高。
讓萬千小店
不再做數字化孤島
這兩年,一些企業開始依托自己的平臺技術,助推終端“夫妻店”實現數字化轉型,讓像艾琳和小高這樣的新一代實業從業者真正感受到數字化帶來的便利。
小高的新店里最近放了一臺藍色的元氣森林智能冰柜。這款冰柜是他一眼就相中的,除了容量大,外觀漂亮,“整面玻璃看著透亮,痛快。”小高也喜歡它的滑道理貨功能。以前他每隔幾個小時就得起身收拾被客人弄亂的商品,才能保持冰柜里面整齊。
但他最滿意的還是智能冰柜連接的后臺系統。在手機 APP 上,小高和元氣森林業務員都能登錄后臺看到冰柜的狀態、溫度和燈光亮度,還能掌握冰柜里商品的情況。自從知道了這個功能,小高就把任務全權交給了業務員。“讓她幫我管理,店里事情很多,我能少管一樣就少管一樣。”
艾琳的店里也有兩臺同款智能冰柜。當對接艾琳的元氣森林業務員曉晶把柜子放進來,津津樂道地講解未來這樣的冰柜將會變成一個如何智能的零售終端時,艾琳卻看中了一個不起眼的功能——打開門可以播放語音。
“打開柜門的歡迎語是我自己可以設置的,這么簡單的一句話,也許就能讓人心情變好。”艾琳說,她聽說有店主在教師節時候把語音設置成感謝老師的話,有老師來買東西時被感動哭了。
智能冰柜這樣的產品,是元氣森林讓萬千小店不再成為數據孤島的一步。冰柜已經可以實現的產品銷售情況的回傳,這樣業務員就能靈活地調整供貨和配送。
數據的搜集處理日益自動化,貨架上的商品和元氣森林的供銷物流系統正在走向更好地互聯互通。元氣森林正在幫助產業鏈形成訂單采集、采購、生產、庫存、物流全鏈路可視化系統,從而達到精準收集數據、決策,做出快速反應和降低成本,供應鏈系統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得到提升和優化。
新品要快速推向市場,經銷商們需要跟店主有更密切的溝通。只有借助數字技術的力量,把店主的時間從數字游戲的單調中解放出來,他們才會真正去關心人和業務,花精力去溝通產品。
元氣森林的業務員曉晶說,她還見過有小店店主在門口放自動販賣機的。“即使小店不方便營業,顧客也能自助購物。”
連接大廠,
小店青年有更多人生可能
相較于選擇成熟品牌產品的經營者,作為數字實業新青年,小高更愿意嘗試新品。即使是連廣告都沒見過的產品,他也經常會留下一些放在店里試賣。
小高接觸到的第一個年輕品牌就是元氣森林。他印象中是在2020年前后,他在商場里看到很多年輕人排隊購買元氣森林氣泡水。回去之后,他就去市場找到那款產品,批發了五、六箱當時市面上最火的白桃口味。沒想到成了店里的暢銷品,幾乎每天都能賣掉幾十瓶。
后來他也賣過元氣森林的其他產品。他自己最愛喝外星人電解質水,有時候看店累了就拿一瓶解渴。
快節奏地研發新品是元氣森林的主要策略。去年年底,元氣森林對外公布數據顯示,過去 12 個月里,元氣森林新增飲料口味 30 余種,產品研發周期平均為 5.5 個月。這在快消領域是前所未有的節奏。
艾琳曾聽元氣森林的業務員講過一個故事:有東北的“夫妻店”店主說在那邊吃不到特別新鮮的南方荔枝,期待有一款還原荔枝味道的汽水。元氣森林就著手研發了針對東北地區限定的荔枝口味氣泡水,結果不僅在當地賣的不錯,還有不少南方的用戶在網上求代購。
這件事激發了她的興趣。艾琳一直想去元氣森林的工廠里看看,也希望有機會參與做出更多的新口味。她還想去見見元氣森林的包裝設計團隊,包裝的美感是元氣森林吸引艾琳的主要原因之一。
艾琳喜歡做設計,上學時,艾琳曾經做過一個商業計劃書,自己把產品的樣式都設計好了,雖然老師很認可,但最終也止于紙上。對此,她仍有念想。開著小超市的她,相信人生還有更多可能。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我國實體經濟飛速發展,制造業規模居全球首位,在穩定居民就業、提高經濟競爭力以及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曾說。
“元氣森林正在努力讓更多小店青年們成為這場數字化變革的參與者。”如黃曉楓強調的,元氣森林的數字化是端到端、從工廠到千家萬店整體的數字化方案設計和應用。
把這些活躍于大城小鎮之間的超市也納入數字化系統,是數字化轉型的應有之義。讓產品無限接近用戶,這是互聯網人做消費品的打法。
用數字化為小店賦能的同時,元氣森林也讓年輕經營者感受到了數字化經營帶來的紅利,他們的經營思路由此拓寬,也邁出了數字化轉型的第一步。
而艾琳也希望,能和元氣森林這樣的大廠連接得更緊密,讓小店青年們能看見更廣闊的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