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在主航道上實施針尖戰略。
這是任正非的原話,意思是說華為要聚焦在主業上,將資源集中到針尖大小的產業領域,才能取得競爭優勢,盡管華為2019年的銷售額將近8000億元人民幣,可調用的資源已經非常豐富了,但是任正非依舊說,我們是一個能力有限的公司,只能在有限的寬度趕超美國公司,不收窄作用面,壓強就不會大,就不可以有所突破。
任正非強調,華為只能在針尖大小的領域里領先美國公司,如果擴展到火柴頭或者小木棒那么大,就絕不可能實現這種超越,所謂的主航道,就是指華為要投入最大的資源,獲取最主要回報的主業。
我們知道華為是從電信設備研發和銷售起家的,電信設備與IT技術日益融合,產生了很多新的業態,但是連接人與人,人與物的本質沒有改變,盡管發展到今天,華為的業務已經不僅僅局限于電信設備的研發,制造與銷售,而是提供全套的解決方案,并且從電信基礎設備延伸到了企業業務、消費者的終端業務。
可以說,華為主航道覆蓋的產品類型已經大大豐富了,此外十年來,尤其是這些年,華為的規模增長明顯,利潤也比較客觀,具備了進行適當的產業拓展的條件。因此華為內部有一些觀點認為,華為可以適當的進行一些更寬泛的投資,而華為的品牌、知名度、信譽、技術、人才等資源優勢非常明顯,市場和政府主管部門,也經常向華為伸出橄欖枝。
但是任正非和華為考慮的事,從來都是從華為自身發展需要考量的,這種考量的標準就是,是否符合華為的主航道要求,不符合要求者一概不做,為此華為這些年來,拒絕了無數機會。
華為的主航道原則與華為早期倡導的壓強原則同出一轍,其核心就是資源聚焦,因為不收窄作用面,壓強就不會大,就不可以有所突破。盡管任正非主張華為要在主航道上實施針尖戰略,但事實上,在某個短暫的時期,華為的投資,一度出現過分散的現象。
2017年,任正非對此進行了檢討,他說之前出現的分散投資有我的責任,我檢討,過去的事我承擔責任,反思之后任正非多次強調要收窄作用面,在主航道上實施針尖戰略,就是沖到前面,不與別人產生利益沖突。
那么,華為的主航道在哪里?華為確定的主航道產品是做極簡網絡,任正非將華為的投資比喻成喝下午茶,華為要集中精力吃幾個甜點,剩下的讓別人去做,為此華為開始收縮CRM業務,華為把CRM業務策略調整出來的資源投入到其他等戰略機會點上去,讓這些有經驗的員工快速晉升。
此外華為還不斷的收縮邊緣化的產品,梳理亂投資的行為,比如在車聯網的領域,華為主要聚焦在自動駕駛技術模塊的研發,華為只是為各大汽車廠商提供智能駕駛的模塊,不會自己去做無人駕駛汽車。
在能源產品上的華為,聚焦于應用在手機里面的小功率的能源產品,然后在操作層面,任正非要求在公司確定的范圍內,所有新產業和新解決方案的立項,要在產品投資評審委員會決策,同時為了確保資源聚焦,華為要求非主航道的新項目要上報批準,禁止到處亂立項。
對于華為的三大業務模塊,運營商業務領域在主航道上的決策權利,可以放低一點,非主航道的項目要上報批準,企業業務領域,決策權利可以收高一點。
剛才談了華為的主航道問題,接下去談一談針尖戰略,明確了主航道之后,就要集中資源主攻對于資源的匹配,任正非說要實施范福里特彈藥量,1952年十月份,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美軍著名山地戰專家范弗里特的指揮息發動了一場戰斗,范佛里特認為,沒有什么陣地是10萬發炮彈解決不了的,如果10萬發不行,那就再來10萬發,但是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最后發射的炮彈數量是190萬發。
此外,還有5000多枚的航彈,聯合國軍的傷亡人數,原來計劃是250人,結果傷亡了2萬多人,這次進攻中,美軍的彈藥量是平常的五倍,這就是所謂的范佛里特彈藥量,任正非范弗里斯大藥量來比喻是說,對于主航道的針尖戰略,華為要進行無限度的持續投入,以達成目標為唯一的目的。
華為堅持在主航道上實施中間戰略,將資源集中到很小的領域,這才取得了包括5G技術在內的重大的突破,贏得了今天的市場地位,很多公司,在選擇產業方向的時候,都喜歡找市場潛力巨大的產業,這本身沒有錯,但是產業方向它是一個很宏觀的概念。
還必須落實到某一個更加細分的領域,然后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到這一細分領域,才可能取得突破。這啟發我們方向選擇很重要,但這個方向不是宏大的,而是要非常具體的項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