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下,疫情防控成了一個萬能的借口,卻也沒辦法成為我好久不更新的借口,畢竟我知道也沒人相信。但,你不信,它就不能成為理由么?
文 | 朋禮松 律師
朋律師,你的公眾號咋不更新了?
疫情以來,大家找過很多疫情的借口,但面對朋友和關(guān)注者們的這個疑問,我差一點也想拿疫情作借口了。
其實,不更新并無什么別致的理由,大概率是有點疲倦了,這種倦意是那種前路模糊的惶恐,在今年多多少少蔓延得有些過量了。
我并不是一個喜歡雞湯的人,我的公眾號此前雖也輸出一些訴諸情緒的文章,但好像從來沒有輸出過濃烈的雞湯。猶記得前段時間看到一句話,“內(nèi)心的熱情不要因為眼前的模糊而失去光澤。”
這句話還挺雞湯的~我之所以記下了這句話,是覺得其背后有另外一層意義上的味道:在這個疫情反復(fù)、焦慮橫行的現(xiàn)實社會,所謂的熱情(或熱愛),在大多時候,也只不過是被裝飾了的且自我寬慰的雞湯。(不然怎么活下去)
這幾年,特別是當(dāng)下,疫情反復(fù)、各處封控,防疫也并未有所減退的樣子,對刑事律師的我而言,業(yè)務(wù)量銳減、會見工作嚴(yán)重受限等變化,律師同行們(特別是同齡人)關(guān)于焦慮的討論,也愈發(fā)變得密集。所謂的焦慮,我覺得正好可以用「眼前的模糊」這個詞來進(jìn)行一種高度概括。
眼前的模糊,是一種對現(xiàn)實困難的確定性焦慮,也是一種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焦慮。
除去工作上要面臨活下去的焦慮,自然還有長久疫情以來,害怕給生活時不時帶來停滯、靜默、恐慌、隔離等各種踩剎車的焦慮。這種焦慮,甚至都沒自己感染新冠來得可怕,而最叫人瘋癲的,而是在這一系列踩剎車的背后,人群中悄然衍生了一種「沒病不如有病」的氛圍,我們自己也身處其中,多少覺得是自帶扭曲的。
雖然我不曾過,但作為一個曾作為密切接觸者被隔離的人員,我卻害怕自己的任何一個舉動,可能會給自己、給家庭帶來那種不確定性。
我害怕坐高鐵/飛機出行,我自駕出行害怕進(jìn)高速服務(wù)區(qū),甚至我地鐵出行也怕同乘人太多···因為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密接(以前還有次密接)了。我害怕的不是密接,我害怕的是這種密接的不確定所帶來的工作割裂、生活斷裂。
我,作為一個平庸個體,尚且還能通過自己的渠道,淺淺發(fā)出一些「抱怨」,殊不知有多少人,他們在面臨著失業(yè)、破產(chǎn)、茍活,甚至是活不下去的困境,卻無人問津、不為人知。
面對國家機器,我自己不會,也不會慫恿別人跳起來挑戰(zhàn)防疫政策,畢竟那背后的代價,輕則治安違法,重則刑事懲戒。我在跟朋友聊天時,也開玩笑且不失嚴(yán)肅的說過,就算你沖冠一怒為桎梏,把自己扔入監(jiān)獄來逃避一時,但待你出來之時,還是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屁用沒有。
我們不得不苦澀著,并選擇被動著活下去。
其實,當(dāng)下的人們都是戴著「鐐銬」在行走,這鐐銬是冰冷的,可除了冰冷鐐銬給肉體帶來的切膚之感,這鐐銬不知何時被敲碎或是否有望被敲碎,才是最大的寒意。
不禁又要發(fā)出那句靈魂拷問:我們這個周遭的世界,會好嗎?
樂觀一點看,未來的答案可能是「會的」,可現(xiàn)在來看,還是「等通知」。
所以,若是非要問我下次啥時候更新,我想答案也只能是:下次。
@刑辯之道
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作者授權(quán)并標(biāo)明作者和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