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里,筆者分別介紹了醒獅表演中的“地獅”、“板凳獅”、“高桿獅”、“高樁獅”以及幾種代表性青陣。今天,筆者將為大家介紹“高臺獅”與“疊獅”,結束醒獅青陣系列。
高臺醒獅
如果說醒獅套路中,大頭佛是佛山地區的代表,高樁醒獅是馬來西亞的特色,那么,深圳醒獅的拿手好戲就是高臺醒獅。
與前文介紹的地獅、高樁醒獅等套路區別的是所采用的、布置的道具不同,高臺獅藝是用高臺堆疊出樁陣,獅子在上面演繹、采青并做出一定難度的動作。高臺醒獅可以使用多組合堆疊桌子(過去多使用八仙桌,現在則大多是定制的鐵桌),高度從一米到三四米不等。
黃連勝獅團高臺醒獅表演
由于可以組合不同數量的高臺,采青高度、難度和精彩程度各不相同,這也考驗獅藝人功力深淺與膽量大小。同時,可以一頭獅子表演,也可以多頭獅子一同表演。下面,筆者將以上川黃連勝醒獅武術團的《笑佛醒獅出洞上樓臺》為例,介紹高臺醒獅的劇情和套路。在這個表演中,大頭佛的戲份會比較多,主要起到推動劇情發展的作用。 (劇情的插圖源自上川黃連勝醒獅武術團,攝影黃瑞芬)
大頭佛的手辦
大頭佛,深圳地區習慣稱為“大頭鬼”,始于清末民初,創始人是廣東獅王馮庚長,現已被列入佛山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第一幕
大頭佛入睡
一開場,住在山洞里的大頭佛挺著大肚子邁著夸張的步伐,走兩步搖搖屁股,然后雙手作揖,向觀眾行禮。大頭佛走路時,胯部張開,以馬步的姿勢前行,看起來十分滑稽。這個動作要做好,是不容易的,非常看重表演者武術功底。
行完禮后,大頭佛用夸張的姿勢伸伸懶腰,又錘了錘后背,內心在說:“這日子感覺真無聊,沒什么勁兒。”此時剛剛入秋,冬天還很遙遠。大頭佛撓了撓頭,然后用肢體動作表示,繼續睡覺才是王道,天塌下來再說。
黃連勝獅團“笑佛醒獅出洞上樓臺”表演
此時一陣擂鼓聲,表示已入夜打更。
大頭佛在山洞里翻來覆去找了很久,終于找出兩張長木凳,將其平行擺放。大頭佛摸了摸自己的肚腩,內心說:“像我這種像有了八九個月身孕的人,不適合長時間運動嘛,看起來有空得去運動下,減減肥才行。”盡管這么想,但大頭佛卻是在找適合睡覺的地方。
憨態可掬的大頭佛
他從背后拿起他的大葵扇,摸了摸自己那微紅的臉頰,四處張望,突然間,他找到了一個坐北朝南,風涼水冷的方位。擺好椅子后,只見大頭佛雙腳架在一張長凳上,肩部架在另一張長凳上,身體像橋梁一樣,懸空在兩張長凳之間。這個憨態可掬肥仔竟然可以憑借腰力把沉重的身軀懸空在兩凳之間!
就這樣,大頭佛進入了夢鄉。
第二幕
打水歸來逗瑞獅
隨著一通擂鼓,天亮了,此時大頭佛撓了撓頭,轉個身,突然間就驚醒了。美好的時光過得很快,慵懶的大頭佛不得已又得起床干活了。他伸了個懶腰,長嘯一聲,伴隨著擂鼓聲,雙手捶胸,讓自己快速清醒。
黃連勝獅團 “ 笑佛醒獅出洞上樓臺 ”表演
清醒后的大頭佛在山洞里繼續翻找東西,搞出很大動靜。在找出水桶、木盆、扁擔和一個長柄大木刷后,帶著這些東西,歡天喜地地往山上走去。大頭佛性格大大咧咧,兩個水桶是一個重一個輕。在山澗打完水后,他挑著水桶往回走。在山間行走時,大頭佛挑著擔子左搖右擺,好不滑稽。
回到山洞前的大頭佛先甩甩衣服,之后捧著毛巾,用略帶夸張的動作擦了擦臉,然后端起臉盆,似乎要去倒水,但突然身體失去平衡,整個臉盆蓋在了頭上。之后,大頭佛又用刷子刷了刷下巴,似乎是想要緩解一下尷尬的場面。
大頭佛刷牙
大頭佛進入山洞,發現山洞里有一頭獅子正在沉睡。家里被“非法”闖進的大頭佛根本不害怕,反而開始挑逗這頭獅子。大頭佛在獅子的側面用他的葵扇輕輕地撥弄獅子的眉毛。
此時,獅子在半睡半醒間,它微睜雙眼,看見前方沒什么異樣,便合上雙眼,繼續進入睡眠狀態。看到此場景,大頭佛用葵扇捂著嘴偷笑,繼續靠近獅子,用手摸了一下獅子頭上的角。半睡半醒的獅子再次睜了睜眼,又是沒發現任何情況,便繼續閉眼入睡。
瑞獅睜眼
兩次試探都沒讓獅子發現,大頭佛童心大發,他摸了摸肚子,想到更好玩的事。大頭佛鬼鬼祟祟地繞到獅子背后,蹲下身子,用扇子撩了撩獅子的尾巴。獅尾像趕蚊子一樣甩動一下,腳往前移了一步。此時大頭佛膽子更大了,很自在地側躺在獅子旁,并用葵扇給獅子扇風。獅子覺得很愜意,蹬了蹬腳,又移動了下身體,接著又打了打瞌睡,眼睛又是微睜的狀態,搓搓左腳,搓搓右腳,一副舒坦的樣子。
逗醒獅
看到獅子如此享受,大頭佛似乎心生嫉妒。他心想,哼,我都沒試過這樣服侍別人。于是他站起來,叉著腰,來回踱步,又扇了扇葵扇,走到觀眾面前,邀請觀眾一同譴責這頭獅子。有了觀眾的撐腰,大頭佛更加有膽量了,他走到獅子面前,用葵扇使勁敲打獅頭。與此同時,伴隨著一下鼓的重擊聲,獅子驚醒,猛地站起來,嚇得大頭佛一屁股摔坐在地,雙手則撐著地面。
引獅出洞
獅子站起來后,在大頭佛面前左顧右盼,此時受到驚嚇的大頭佛雙手向后撐,屁股貼著地向后挪動,直接退到觀眾的位置,似乎是想讓觀眾掩護他,好讓獅子發現不了自己,場面十分滑稽。
獅子在洞里旋轉跳躍活動活動筋骨,似乎并沒有要傷害大頭佛的意思。而大頭佛見狀,便走近獅子與其嬉戲,而獅子也親密地蹭了蹭大頭佛。大頭佛揮舞著葵扇,招呼獅子往洞外走去。獅子左右并步,側身到洞邊,在洞口兩側分別擦角后,走出山洞。
第三幕
瑞獅高山采青
獅子剛睡醒,又活動了一番,自然是餓了,便想覓食。它左顧右盼,突然間發現遠處的高山上(由高臺搭建而成)有食物(即青),便想上山,但苦惱無登山之法。此時,大頭佛看出了獅子的難處,他順著獅子的目光,也望向高山。
獅子上山
熟知登山之路的大頭佛,于是用葵扇引導獅子走到高臺底下,緊接著獅子在臺腳處擦角,似乎是想留下記號,以方便尋找回家之路。大頭佛率先跳上第一層高臺,然后蹲著身子,用葵扇向獅子示意,叫其趕緊上山,只見“獅頭”雙腳一躍,“獅尾”把“獅頭”“扔”在第一層高臺上,隨即也跳上,這段干凈利落的上山動作展示出獅子上山覓食的決心和勇氣。
獅子和大頭佛在高臺上打鬧嬉戲,大頭佛又在高臺上跳上跳下。“獅頭”、“獅尾”同時在高臺邊緣用左腳單腳站立,隨即半蹲,同時右腳作劃水狀,似乎獅子是在溪流邊用腳戲水。隨后獅子又在高臺上作躍起、坐頭等動作,并且與大頭鬼互動。
大頭佛與醒獅互動
在一陣嬉戲后,獅子便繼續向上“爬”,“獅尾”舉著跳躍而起的“獅頭”,用之前登高臺的方式連上了兩層。大頭佛見獅子這么勇猛爬至高處,暗暗丟下一句“我唔陪你癲啦(我不和你瘋了)”,便跳下高臺。不過大頭佛也沒閑著,他拿大葵扇與觀眾互動,讓大家給高處獅子鼓掌助威。此時登頂的獅子看著青,感到有些高處不勝寒,身體不由得戰栗起來。獅子恢復了精神,謹慎地上前試探著,前腳輕輕地觸碰青。隨即整頭獅子宛如觸電般向后彈,獅子直接跳到高臺邊緣,臺下的觀眾看著不由得握緊了拳頭。反復三次探青,獅子確認沒有危險后便開始采青。
獅子采青
采青之后才是本場獅藝表演的高潮。勇猛的獅子采青結束后一般不會原路返回,會從三米多的高臺下高高躍下,這也是獅藝人展示自己功夫高深和勇氣的時刻。現在的黃連勝醒獅團的年輕隊員很是勇猛,不過,黃連勝宗師的表演更是難度十分之高。
獅子跳高臺
根據黃連勝親傳弟子、現臣田醒獅隊總教練黃志忠講述,黃連勝宗師之前表演高臺醒獅時,經常是在在四米多的高臺上,以竹梯作斜坡,連人帶獅在竹梯上翻滾而下,落地后安然無恙,繼續表演。
筆者曾經問過黃志忠師傅,黃連勝這種下法為什么不會受傷。黃志忠在回答時,一邊說一邊把雙手搭在胸前,向筆者介紹道,黃連勝下竹梯時用的其實是平時拿獅頭所采用的“橋手”的變式,黃連勝功夫深,橋手夠硬,當他翻滾下去的時候,這個動作能保護他的頭部,肋骨等部位,同時“卸力”,將翻滾的力量又卸在竹梯上。
黃志忠師傅
黃志忠師傅表示,自從黃連勝仙逝后,他再也沒見過其他人做這個難度動作了。在介紹這個動作的時候,黃志忠師傅眼里都是敬佩的目光。
疊(碟)獅
疊(碟)獅現在并不多見,在過去是主人家考驗獅藝人技藝的最高難度的形式,現在更多是高樁形式的表演。 一般主人家會把青掛在幾層樓高的位置,武館的弟子眾多(現在則是專門的醒獅團),20個弟子扛起一個木制大圓盤,稱作“碟”,在這個碟上再站10個弟子,他們扛一個碟又為一層,上面又站5個弟子,再扛一個碟,2個弟子站在上面,這2個弟子無須扛碟子,而是手持著一支高桿,獅藝人需要爬上高桿頂處進行表演采青。 獅尾則由一個長竹竿撐起,隨著獅頭的表演上下杵動,使得獅子的身體看起來在舞動一樣。
疊獅示意圖
為什么筆者把碟(疊)獅放在按高度劃分的最后一位呢,因為碟(疊)獅的高度理論上是無上限的,只要弟子夠多,可以一層疊一層,以疊羅漢的方式夠著主人家的青。這種演繹方式也是武館硬實力的一種展示,誰家武館的子弟眾多,身體強壯,便高下立見。過去的主人家有時候會出高青結合椰子青的方式來考驗獅藝人及武館的實力,同時也為了顯示自身的財力。
舊社會疊獅表演
如今,由于碟獅表演所需參與人數眾多,其目的是展示武館(社團)的實力,實際上該青陣并無劇情,而精彩程度不及高樁醒獅,危險性也較高,漸已式微。
結語
筆者在幾篇文章中提及的醒獅表演形式只是比較具有代表性,醒獅一路發展以來,從最初每一個動作都是展示“功架”(即傳統武術動作),到為了“刁難”功夫佬出的各種難題的青陣發展成不同的套路表演,再融合了不同的元素,醒獅表演形式、內容已經包羅萬象,即便是同一個套路主題,每一位獅藝人演繹的方式、細節、鼓樂等也可以各有不同。
讓我們一起來談談深圳歷史
2022-11-11
2022-01-29
2022-03-3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