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號那天,一大早,村里的有福叔還沒起床,他的大兒媳婦來到他住的小南屋,站在門外沖屋里的有福叔咋咋呼呼:“今天可是11月1號了,你還不快點搬過去,看看老二家的還能說啥?”可有福叔的大兒媳婦站在門外喊了大半天,屋里一點動靜也沒有,她就推開虛掩的門,屋里黑咕隆咚的,待她一腳門里一腳門外適應了屋里的黑暗,“媽呀”一聲掉頭就跑。
有福叔從小就長的白白胖胖的人見人愛,村里人都說他有福氣。那時候他爹在村里是村長,娘是村里的婦女主任,家里不愁吃喝,不缺衣穿,一家三口的小日子過的非常滋潤。
有福叔的小日子過的順風順水,沒吃過多大的苦,也沒遭過多大的罪。在我們村,像他那么大歲數的大老爺們,除了有福叔,誰沒有撇家舍業,離開老婆孩子外出打過工?有福叔從來沒有外出打過工,因為人家家里過的比大多數人家過的比較殷實,從不缺錢花,用不著離鄉別井掙那幾個三瓜倆棗的。
有福叔結婚成家后,老婆第一個生了一個大胖小子,過了兩年他媳婦第二胎又生了一個大胖小子,可把他們全家都高興壞了。聽村里人說,那幾年他見人就笑,走路都哼著小曲,干活仿佛有使不完的勁。可高興了沒幾年,倆兒子大的十來歲,小的七、八歲時,我記得是臘月的農歷二十幾,因為快過年了,所以我記得很清楚。
那天,有福叔的媳婦煮了滿滿一大鍋地瓜,蒸的蝦醬,一家四口吃的胃里直冒酸水。全家人吃飽后,有福嬸子拿起炊帚,把飯桌上鍋碗瓢盆收拾收拾打算去伙屋刷鍋洗碗。但她突然覺得心口那里難受,還有上廁所的感覺,就把鍋碗瓢盆放到飯桌上,拿著手電筒去了大門外的廁所。
有福叔坐在炕頭上接連抽了兩鍋子旱煙,可媳婦還沒有回來,就來到院子外的廁所找媳婦。
“掉到糞坑里了嗎?”有福叔來到廁所,沖廁所里喊了一聲,但媳婦沒有應聲,就來到茅坑,看見媳婦歪倒在茅坑里,一動不動。
可把有福叔嚇壞了,他摸了摸媳婦身上還有熱乎氣,連忙咋呼大兒子去叫村里的赤腳醫生,自己把媳婦背到家里,放倒在炕頭上。
赤腳醫生來了以后,試了試有福嬸的呼吸,又翻開她的眼皮看了看,搖搖頭說,沒有呼吸,瞳孔也散大了,準備后事吧!
說完,轉身就走了,身后是有福叔爺仨撕心裂肺的哭聲。
從那以后,有福叔即當爹又當娘撫養倆兒子。一家三口都是光棍子,生活可想而知。
有福嬸撇下有福叔爺仨走了,開始的時候有福叔確實消沉了一段時間。以前有福嬸在的時候,有福叔主外,有福嬸主內,家里又有好底子,一家四口沒有因為生活難為過,過的和和美美,越過越有奔頭。
可現在媳婦走了,還有倆寶貝兒子呢!為了把倆兒子撫養成人,有福叔消沉了一段時間以后,只好里里外外忙活起來。期間,也有好心人看他一個大老爺們拉扯倆兒子太不容易了,給他說媒??墒?,條件好一點的,有福叔相中的,人家看他倆半大小子,將來娶媳婦蓋房子是一個不小的負擔,都不愿意;條件差一點的,帶著孩子的,那些愿意和她在一起的娘們,他又怕成了家以后人家只對自己親生的孩子好而對自己的倆兒子不好,都拒絕了。
轉眼倆兒子大了,因為有福叔勤快,家底厚實,再加上為了能給倆兒子娶上媳婦,只要掙錢多,有福叔什么臟活累活都干,加上倆兒子也能吃苦受累,家里過的還不錯,倆兒子的婚事都比較順利,但他把倆兒子都養大成人娶上媳婦之后,他也把他的家底掏空了,歲數也大了,還落了一身的病。
本來有福叔想,他完成任務以后,也老了,干不動了,就可以安享晚年,過上輕松一點的日子了。畢竟自己含辛茹苦把倆兒子拉扯成人了,也該歇歇了。
有福叔是個明白人,他知道自己的倆兒子都結婚了,在一起過日子難免會發生磕磕絆絆的事情,就叫上村里的村干部,還有兒子的倆舅舅說,樹大了分叉,孩子大了要分家,你娘早就沒了,我一個大老爺們好歹給你們哥倆蓋上房子,娶了媳婦成了家,我也老了,干不動了,今后的日子得全靠你們了。
在我們這里的農村,有一個不成文的風俗,大多數老人跟著小兒子過,因為他的家產大部分會填補到小兒子家里。
可是沒想到他在小兒子家住了沒幾天,小兒子媳婦就攛掇她的老公說:爹又不是咱一個人的爹,憑什么只讓咱家養?
于是,小兒子就找到他哥哥。盡管他的嫂子說,我們養老人也行,咱得把咱爹的那些東西都分了。
小兒子說,咱爹還有啥,破桌子爛椅子你想要你都搬過來,我們才不稀罕呢!
“咱爹就沒有點積蓄?”
看小叔子裝傻賣呆,嫂子只好明說。可她小叔子說,咱爹都那么大歲數了,哪來的積蓄,就是有一點半點的,我們不知道,都是他一個人藏著掖著。
有福叔的大兒子還算通情達理,沒有計較這些,勸老婆說,咱爹就是有倆錢也早添到咱弟弟家里日子里頭了,弟媳那么精明那么會算計,把咱爹那點錢哄沒了,就說輪著贍養咱爹。我這當哥哥的不能和他們計較,讓村里人知道了,會笑話咱。
最后兄弟倆商量著輪流贍養老父親,一家子養一個月。
可是,兄弟倆輪流贍養有福叔好好贍養也行啊,可是有福叔在誰家,誰家那一個月的伙食就簡單的要命。
有一次有福叔搬到大兒子家,吃飯的時候發現自己的飯碗落在二兒子家,就去二兒子家拿飯碗,結果到了二兒子家,看到他們一家都在啃排骨……
要知道,有福叔在二兒子家那一個月,天天是饃饃就咸菜,要么就是天天喝南瓜粥。他這剛走,排骨就燉上了……
還有大兒子,有福叔經常看到他們吃第二次飯,就是明明吃了飯,有福叔吃飽出去了,兩口子又把燉雞燉肉端出來了……
倆兒媳更是不到日子就提醒他,到了那天要是稍微晚點走就說話夾槍帶棒。
有福叔感覺自己就像個沒家的人,到哪里都遭到嫌棄。
這些有福叔還不算最傷心,吃啥不是吃?只要活著,餓不死就行。
最傷心的是為了給他養老,倆兒子成了仇人。不是弟媳說嫂子少養他半天,就是當嫂子的說弟媳太能算計了,多半天就往外攆他。
輪流養老是目前普遍現象,誰也說不上別的。問題是為了給他養老,他的大兒子和小兒子有了矛盾,誰也不和誰說話,誰也不理誰了。
有福叔坐不住了,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干不動了,成了孩子們的累贅,是因為自己才讓倆兒子反目成仇的。
為了讓哥倆和好,有福叔決定自己過,誰家也不去??蓚z兒子愛面子,怕村里人笑話他們不孝順,說:“你自己這么大歲數了,自己生活肯定不行,村里的老少爺們怎么看我們?還不以為我們哥倆不孝順呢?”
有福叔覺得自己就是個皮球,大兒子踢給二兒子,二兒子又踢給大兒子。
有一回,我回老家,偶然看到有福叔。他一個人坐在樹下的樹蔭里涼快,衣服因為沒有扣扣子,全身瘦骨嶙峋。盡管我知道他在兩個兒子家吃不好,喝不好,他老人家還是勉強笑著對我說:“倆兒子都挺孝順……挺孝順?!?/p>
10月30那天,一大早,大兒媳婦就對有福叔說:“今天30號了,你還不拾掇拾掇趕緊去老二家?要是去晚了,兩口子還不又躲出去了!”
可是當有福叔推著三輪車挪到二兒子家,二兒媳婦把他堵在了門口:“你這是干啥?這個月還沒完就把你攆出來了?”
有福叔說今天不是30號嗎?
“這個月還有31號,是大月,當初說好的,一家一個月,誰趕上大月誰倒霉?!?br/>有福叔只好又挪動到大兒子家,當然少不了大兒媳婦的一通數落,當然主要是說二兒媳婦的不是,捎帶著指桑罵槐有福叔。
當天,有福叔窩在自己的小南屋里一天沒有出來,到了飯點大兒子在屋外叫了兩聲,有福叔說不吃了,就再也沒有過來。
11月1號一大早,大兒媳婦什么都能忘,唯獨今天是公公應該去老二家沒忘。
可是她站在屋外喊了幾聲,屋里一點動靜也沒有,她推開虛掩的門,屋里黑咕隆咚的,她一腳門里,一腳門外適應了屋里的黑暗,就看到有福叔吊在了屋梁上了。
在有福叔的葬禮上,他的倆兒子兒媳哭的傷心欲絕,出錢買了好多的花圈,紙糊的轎車,家電……
在有福叔入土的那一刻,哥倆更是像瘋了一樣向墓坑里撲……
在有福叔的葬禮上,他的倆兒媳婦更是哭唱著說,老人這一輩子又當爹又當媽,好不容易辛辛苦苦把倆兒子拉巴成人,應該享福了,偏偏又不想拖累孩子們走了……
有道是會說的不如會聽的,村里人看到她們哭的呼天搶地的,無不嗤之以鼻:“老人生前大不孝,死后穿重孝,一次生前對老人的孝敬,勝過老人過世后百次的掃墓;有句老話不是說嘛, 清明燒萬堆紙錢,不如在世端碗飯菜!但凡你們對老人好一點點,老人能上吊嗎?”
有福叔為什么自己結束自己的生命?
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倆兒子把老人當累贅,為了贍養老人,兄弟倆反目成仇。老人又愛面子,兒子明明不孝順,對外人還得說兒子多么多么好。再加上老人喪失了勞動能力,覺得活著是受罪,現在自己還能動,倆兒子尚且如此,自己要是不能動了,自己的日子會更糟糕。于是,便選擇了自殺徹底解脫了自己。
在農村,不知道有多少明明知道子女的不孝,當父母的還得為了他們的面子,強顏歡笑,茍且地過著“正常人的日子”。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這樣的老人會越來越少!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