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是如何通過內部人才市場激活人才的?
很多人在評價華為的時候,往往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華為出色的管理,好的管理是一個企業成功的基礎,那么管理最重要的兩個目標就是找到對的人,節約更多的成本。
華為內部有一個人才機制,非常好的達成了這兩個目標,這個機制就是華為的內部人才市場,內部人才市場,它是華為系統上的用人信息發布和溝通平臺,需要人才的部門在線上發布崗位需求,華為的員工在看到適合的崗位,可以對接面試等等。
2018年8月份,華為發布過一次內部人才市場運營的半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1到6月份,短短的半年的時間,華為內部人才市場的訪問人數就突破了12萬,訪問人次突破了240萬,內部人才市場調動的人數呢?超過了2300人次,通過內部人才市場發起調動的2300多名華為人中,有56%流入到了公司消費者的新業務部門。
所以內部人才市場,已經成為華為新業務人才來源的重要途徑,這幾年華為消費者終端業務部,他的業務發展非常迅猛,對于人才的需求量也非常大,建設內部人才市場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好處,一方面是更加有利于幫助員工的成長,另一方面也可以節約大量的人力成本,促進管理。先說第一個方面,內部人才市場是怎么樣促進員工的成長?一般來說,進入內部人才市場的主要是兩類人,第一類是個人能力和原崗位的認知要求匹配度比較低的人,因為在華為,績效考核是評價一個員工重要的參考標準。
但是,績效的定制往往是根據崗位的要求定制,它更側重于關注業務的結果,而不是員工的個人能力,應該說績效考核的結果,只能部分體現員工的個人能力,很多績效不好的人未必是能力問題,也有很大的可能是與崗位的匹配度比較低。
那么內部人才市場,就為這一類員工提供了更多嘗試的機會,在幫助他們找到自我價值的同時,也有利于進一步甄別人才,發揮人才的最大效用。
第二類是能力很強。并且對個人職業規劃有很多想法,喜歡主動進取的人,這一類人是他主動到內部人才市場里面去,因為分工和專業化,我們大部分人的工作都只是流水線上的一個環節,但是很多人都不希望自己只是一個螺絲釘,而是能多方面的實現自己的價值。
內部人才市場不僅可以提供更多的機會,而且還能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優秀人才的流失,因為這些人才如果在內部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崗位,那么他很有可能離開這個公司,到外部去找。
再講一講怎么樣幫助企業節約成本,目前,華為的在職員工將近19萬人,按照8%的人員流動率,每年會產生上萬名人才的流動,上萬人的內部流動,比起通過外部招聘省下來的成本可不是一兩點。
比起外部招聘的人員,內部人才招聘有幾大好處,比如基本上不用再進行新員工的培訓環節,節約了大量的培訓費用和時間,華為內部的員工,有全面的評價體系,用人部門能夠比較準確的了解該員工,在之前的工作崗位上的工作情況,還有他的優勢,當然也有他的不足等等全面信息,從而更容易匹配到合適的崗位。
這就是內部人才市場帶來的兩個好處,那么怎么樣才能運營好一個內部人才市場?原則上華為的內部人才市場是面對所有人開放的,但是由于很多基層崗位的工作,其實是相對流程化和固定化的,所以華為的人力資源部門通常會主張要減少這類崗位的流動,鼓勵技術、市場以及管理層的流動,相互學習。
當然了,華為的內部人才市場的具體規定,也是根據需求隨時調整的,比如說2018年8月份,華為就取消了在內部換過崗位之后,必須滿兩年才可以再次轉崗的限制。而且大力鼓勵大家去艱苦地區工作,滿足內部人才市場的流動條件,就可以直接申請海外艱苦區域的崗位,成功以后可以直接調動。
另外華為特別鼓勵,專家級別的人員到內部人才市場重新找工作,因為任正非主張專家要循環成長,他在一次內部會議中說,華為要加強專家的循環成長,那些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一定要循環起來。
任正非這里用了一個比喻,全科醫生就是那種全能型的專家,專科醫生就是在某一個領域的這種領域型的專家,華為要通過不斷的考試考核和績效管理來進行篩選,要消滅南郭先生。
循環成長的意思就是說要到不同的技術崗位上,不斷的磨練自己的專業能力,所以說內部人才市場它促進了流動,不僅讓員工尋找到自己最適合發揮能量的崗位,促進各部門主管的改進管理的措施,還督促了專家的成長。
所以任正非說,內部人才市場是尋找奮斗者的地方,而不是落后者的搖籃,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適合建設內部人才市場的,華為之所以可以有這樣一個內部人才市場的存在,是因為華為的規模足夠大,人才足夠多。
而且華為在幾乎所有崗位上都實現了候補隊員這樣一個機制,任何人才離職,立馬就有對應的候補人才替補。同時,華為的任職資格制度,給人才與崗位的匹配提供了相對科學合理的標準和依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