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創新與心理成長”,學習更多心理知識
心理健康教育的團體輔導活動實驗,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認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心理健康知識,使青年大學生在活動中正確認識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壓力應對和情緒管理能力,提高心理素質,積蓄持久成長動力,促進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倡導青年大學生關注心理健康,主動維護自身和他人的心理健康。
實驗名稱一:自我探索
實驗目的: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評價自我,發現自己的長處與限制,并學會自我悅納,提出切合實際的完善自我的打算。
心理學家把對個人的了解比作窗口,把窗口放在直角坐標系,其中坐標橫軸正向表示別人知道,橫軸負向表示別人不知道;縱軸正向表示自己知道,負向表示自己不知道,形成四個窗口。
l:“公開我”: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屬于個人展現在外、無所隱藏的部分。
2:“隱私我”:即自己知道、別人不知別道的,屬于個人內在的私有秘密部分。
3:“潛在我”:即自己不知道、別人也道不知道的,是有待開發的部分。
4:“背脊我”,即自己不知道而別人知道的部分,如一個人的背部,自己看不到,別人看得很清楚。
在進行自我探索的時候,自己不知道的這一部分即3和4是需要重點探索的部分。
3是“潛在我”: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能,通常我們對大腦資源的使用只有不到5%,如果我們能發揮50%的大腦功能,將輕易地學會多種語言,背整套百科全書,拿十二個博士學位。認識、了解“潛在我”,是自我認知的重點之一。每個人都應該積極發掘自己潛能。
4是“背脊我”:認識背脊我的前提是誠懇地向熟悉自己的人征求觀點。也可以用錄音、錄像等設備來了解自己。對別人要開誠布公表達建議,讓大家來描述一個真實的你。
實驗名稱二:壓力管理
實驗目的:正確認識壓力,學會自我調整,自我減壓,增強對壓力和挫折的承受能力,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完善自我,增強自信心。
壓力可以是一種驅動力。當你有了欲望或出現緊迫感的時候,壓力就隨之而來。研究發現,有50%—80%的疾病都是和心理疾病和壓力有關的疾病。所以有的研究者斷言,任何一個疾病,都和壓力有關系,壓力和任何疾病都可以產生關系。壓力是一種非特定的反映,不同的人表現出來的是不同的身體狀況。除了對身體的傷害以外,過度的工作壓力,對于組織的消極影響也是巨大的。因為,如果員工的壓力過大,會引起工作者的不滿、消極,對工作的不負責任,另外會出現高離職,還有缺勤等等問題。
實驗名稱三:人際溝通訓練
實驗目的:引導學生認識到人際交往、社交能力是人才所具備的重要素質;知道什么樣的人最受歡迎,具有什么樣品質的人能得到大家的尊敬與喜愛;掌握人際溝通的方法和技巧,能夠建立信任關系,進行良好的溝通與交流。
實驗名稱四:情緒管理
實驗目的:引導學生認識到情緒過度不但對身心健康有很大影響,而且也會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甚至發生危機事件。要學會接納自己的情緒,理解他人的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有意識地培養自己成為情緒高手。
仝兆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會員,長期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障礙治療、輔導咨詢、大中小學及企事業單位團體培訓、宣講講座。
用心進步,快樂成長
關注:創新與心理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