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小沃POWER DESIGN
10月31日,進入重慶楊家坪商圈14年的大洋百貨結束了最后一天營業,正式停止經營。
大洋百貨于9月30日發出的閉店公告表示,由于電商的高速發展以及近年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實體店消費持續低迷,此外重慶大洋還同時面臨主要經營成本始終高企的嚴峻挑戰,雖經公司多途徑努力尋求解決方案,但仍未能改善經營之困境。
據《2021-2022年中國百貨零售業發展報告》顯示,從2017年到2021年,中國百貨業的增長呈逐年下降趨勢,2020年出現了9.8%的負增長,相比于超市、便利店、專業店等其他業態,增長率最低。直到2021年才有所緩和,全年增長11.7%。
百貨行業貌似已進入了“寒冰期”,大量承載一代人記憶的百貨商店接連閉店后退市,讓不少人感嘆“百貨時代結束了”。
傳統百貨商業衰落原因
在重慶大洋百貨閉店公告中,將無法經營下去的原因歸結為“電商的高速發展以及近年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不過,有行業人士表示,傳統百貨生存空間被擠壓早已不是一個新話題,疫情只是一個導火索。
一方面,老百貨巨頭們起家較早,不少巨頭在城市發展初期便開疆拓土,而隨著城市的變遷,商業中心不斷遷移,百貨原有的地理優勢逐漸消失。
另一方面,百貨普遍采用“聯營模式”,坐等品牌入駐,劃一個位置扣多少個點收費,商品不用管,風險不用擔,輕松坐地收錢。然而此種操作模式在當下短板明顯,沒有商業抓手,對商品、價格均沒有掌控權。
此外,傳統百貨商場最大的劣勢還得是規模小、設施陳舊、業態老化。隨著大型、多元的購物中心的風靡,傳統百貨商場的設備設施和空間環境在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面前,顯得捉襟見肘。
傳統百貨商業該如何轉型升級?
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老百貨商場是否注定只有停運閉店的命運?事實上,這些年通過轉型升級重獲新生的百貨也不少。下面我們從幾個典型的案例,一起探討下傳統百貨商業該如何通過轉型升級堅守商圈。
南京新百:集團化、多主業轉型
南京新百誕生于1952年,前身是“中國百貨公司新街口門市部”,至今已經歷了70年風風雨雨,堪稱是南京幾代人的記憶。
20世紀80年代,迎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南京新百乘勢擴建改造,并于1993年10月18日在上交所掛牌交易,成為南京第一家上市公司,躋身中國十大百貨商店之列。
1994年新百新大樓擴建,一期工程全景
1997年9月19日二期營業樓開業迎賓
進入21世紀后,國內經濟高速增長,電商大潮崛起、消費者需求不斷升級。為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南京新百在立足百貨經營的同時,還通過并購成功切入健康養老、臍帶血存儲與應用、生物醫藥等領域,逐漸形成了今天的“百貨零售+養老醫療”的雙主業發展模式。
2014年4月,南京新百以約4.5億英鎊的價格收購了老牌英國百貨公司House of Fraser 89%的股份。被南京新百收購后,House of Fraser隨即以“東方福萊德”之名進駐新街口商圈,并借由House of Fraser自有品牌、買手品牌的資源優勢,與南京當地熟知的聯營品牌結合,實現業態互補,推動傳統百貨轉型發展。
2018年,南京新百在百貨門店全新打造國際美妝館,吸引許多國際一、二線美妝品牌入駐。同年啟動會員數字化項目,之后中心店又上線了微商城“新百購”,進一步助力新百中心店數字化轉型。
2021年,南京新百中心店更是完成了自1997年以來工程量最大、最復雜的改造煥新工程,覆蓋中心店負二層到八層、共計2.8萬平方米。
調整涉及負一層整體改造、垂直動線改造和水平動線改造,煥新工程涉調面積達1.7萬平方,涉調柜位399個,占總柜位612個的65.2%。從建筑結構、動線設計、品類布局、品牌升級四個方面作出全方位、多角度的徹底變革。
調整后的新百樓層指南
在品牌引入上,新百中心店也積極推陳出新,以品牌首店、網紅店、獨家店為突破口,于負一樓美食廣場引入43家美食商鋪,其中包括32家首店,推動百貨業態的全面轉型。
經過改造后的負一樓竣工營業后不久,便實現客流量及租金收益大幅增長。
南京新百從傳統百貨一步步走向現代百貨,通過“并購整合”的方式,從單一門店、單主業向集團化、多主業轉型。
上海第一百貨:成為城市商業的新標桿
坐落于中華第一街南京路的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是建國后的第一家國有百貨零售企業。這個南京路上的標桿大商場,曾是當時全國百貨公司之首,創下中國百貨公司單日和年接待顧客數量最多的記錄,無比風光。
然而隨著時代發展,在各種新商業沖擊下,上海第一百貨同樣遭遇缺乏競爭力的困境。2017年6月,第一百貨閉店升級,與一旁的東方商廈“合體”,經歷了497天的改造,全新的“第一百貨商業中心”重新營業。
完成改造的第一百貨,在外觀上首先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六合路上、兩棟大樓之間玻璃頂棚成為獨特記憶點。
新的第一百貨商業中心,總面積達到12萬平方米,全新規劃了八大主題區。其中,A館(原市百一店)和B館(原一百商城)設置了“大戲院、梧桐、弄堂、夜上?!彼拇笾黝}。
C館,也就是原東方商廈南東店,有“都市前沿、潮貨顏倉、探索發現、慢生活”四大主題,成為城市時尚潮流新地標。
第一百貨還對店內近七成的品牌進行了更新,引入了眾多國內外潮牌,包括卡地亞、Lamer、CPB、YSL等品牌。還有一大批上海首店、中國首店入駐
通過改造升級后的第一百貨,業態分布為品質購物、餐飲體驗、年輕族群樂活,更加符合當下消費者的多元需求;運用主題場景打造內部空間,還延續了老品牌的文化底蘊,成為城市商業的新標桿。
結 語
總的來看,老百貨想要通過轉型“自救”,需要抓住四個要點:
商品力依舊是核心。零售業是百貨的“標簽”特質,因此不管如何調改升級都需要將品牌合作、品牌更新、品牌拓展作為重點;
場景力不容忽視。線下實體體驗是與線上零售的差異化“武器”,空間改造往往是效果最明顯的“更新”,可運用的手段也是靈活的,創新消費場景,帶給年輕消費者更豐富的、沉浸式體驗,是改造升級的關鍵;
數字化是必要手段。重視線上商城、數據分析、營銷引流等數字化建設,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和智能化;
會員消費的經營思路。從之前的渠道思維轉向用戶思維,私域流量已成為存量市場爭奪關注度的共識。
在一定條件下,傳統百貨商業并非只有退出市場這一條路。但實事求是的說,地理位置和背后的經營者對老百貨的“重生”,起著關鍵的作用。
最后不得不提到一個反例:位于北京市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1號的天橋百貨,2019年至今已歷經6次法拍,仍未尋到“接盤俠”。曾經作為北京商業領域“東西天地”四大商場之一,繁華盛景可以想象。如今,從中國商業第一股到退出零售領域,走上拍賣之路,沒落也許只是棋差一著。
文章圖片及素材來源:觀潮新消費/贏商網/長沙晚報/深圳商報/文匯報/南京新百官微/觀點網/愛歷史/派沃商業設計研究院/網絡,內容僅做分享,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侵刪。
End
派沃設計
案例推薦
派沃設計
如有業務需求
掃碼聯系我們
別忘了,記得點贊&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