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專欄 | 這是雪貝財經第304篇原創文章】
作者:昔檐
策劃:老胡
2022年10月29日,恒瑞醫藥公布三季報,營收下降21.06%,凈利潤下降24.57%,營收與凈利下降的趨勢繼續擴大。
即便如此,從我們的分析來看,恒瑞醫藥此次報告中披露的凈利潤情況也并非全部真相,這其中已包含財技美化成分。
恒瑞醫藥業績增長勢頭第一次出現轉折點的跡象是在2021年度:在2021Q2,其單季歸母凈利潤開始出現同比負增長,単季營業收入的同比負增長則是自2021Q3開始。
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恒瑞醫藥在會計報表的處理上開始做出改變。
壹
可能鮮少有投資者注意到,在2021年三季報發布后的一個月,恒瑞醫藥董事會在2021年11月19日發布了《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關于會計估計變更的公告》。
這份公告的核心要義可概括為一句話:
恒瑞醫藥研發支出往后不再全部費用化會計處理。
會計準則第28號中的變更指的是會計政策變更與會計估計變更,二者的區別是一個定性,一個定量。
比如最近償債壓力較大的長園集團,選擇在會計處理中將投資性房地產后續計量模式由成本模式變更成公允價值模式,以求讓總資產增厚,形式上降低資產負債率,達到后面發債的目的,就屬于會計政策變更;又比如東阿阿膠在2018年3月14日董事會上決定將種驢的折舊年限由5年變更成10年,將殘值率由5%變更成60%,這屬于會計估計變更。
無論是會計政策變更還是會計估計變更,只要在會計準則允許的范圍內,那么企業就具有極大的選擇權,且是它們的自由,這就為一些企業施展財技美化報表提供了足夠廣闊的空間。
恒瑞醫藥的會計估計,針對的是研發支出的會計處理問題。從2000年上市以來到2021年11月19日,恒瑞醫藥21年來在研發支出會計處理上都非常審慎,即一切費用化處理,計入管理費用——研發費用中,沒有出現資本化。所以恒瑞醫藥的報表利潤真金白銀,實實在在。
然而,當會計估計變更后,恒瑞醫藥針對研發支出中處于開發階段滿足資本化的條件,予以資本化會計處理,具體邏輯如下:
(1)會計估計變更前:
借: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工資、直接投入、折舊攤銷、設計、激勵
貸:應付職工薪酬、原材料、資本公積等
(2)會計估計變更后:
借:開發支出——研發資本化支出
開發支出——研發費用化支出
貸:應付職工薪酬、原材料、資本公積等
期末結轉:
借:無形資產 管理費用——研發費用
貸:開發支出——研發資本化支出
開發支出——研發費用化支出
通過以上的會計分錄的展示,可以知道:會計估計變更之前,全部費用化處理,研發的所有支出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反應在當期的利潤表中。
會計估計變更之后,因為一部分研發支出符合費用化就計入當期損益,反應在當期的利潤表中,一部分符合資本化的就計入開發支出中,這是資產類科目,等到結轉為無形資產后,在以后期間慢慢攤銷,反應在以后期間。
如果還不好理解,我們以萬科為例。萬科將貸款的利息,直接計入利潤表中的“財務費用”中,而不是像其他很多的地產公司那樣利息資本化計入開發產品中,也就是存貨里的商品房中。
如果還不好理解,那也沒關系。我們對恒瑞醫藥的凈利潤進行一次還原,看一看,研發支出的會計變更對凈利潤的實際影響。見下圖:
從2021年11月20日開始,恒瑞醫藥研發支出中的一部分金額要計入資產負債表中的“開發支出”中。2021年度,共計有2.6億研發支出資本化,這一金額之所以很小,因為會計估計變更是從2021年11月20日開始,至2021年12月31日只有41天,這一資本化金額占2021年度凈利潤的比例只有5.74%。
但是,進入2022年度,前3季度的資本化金額占凈利潤的比例都超過了30%,因此會計估計變更后資本化研發支出對對凈利潤的影響是明顯的。
以恒瑞醫藥2022年度3季報為例,三季報中開發支出的金額扣除2021年度2.6億期初金額后,本期金額為10.62億,這部分沒有計入研發費用中,即沒有計入當期損益。若是采用過去費用化的處理方法,再考慮到15%所得稅的影響,那么我們預計:
恒瑞醫藥2022年度前三季度的真正凈利潤就不是31.73億,而是要打7折,實際的凈利潤大概只有23億元左右。
由此可見,其凈利潤的下降幅度也會更大。
貳
研發支出資本化的時間節點,涉及到財務人員的職業判斷,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因此人為操縱的空間比較大。
華為年報中披露的研發支出的核算方法是這樣表述的:“研究與開發支出包括所有可以直接歸屬于研發活動,以及可以合理分攤至研發活動的成本,根據本集團研究開發活動的性質,這些支出通常只有在項目開發階段后期才滿足資本化條件,此時剩余開發成本并不重大。因此,研究與開發支出通常于發生時確認為費用。”華為的做法即是在研究階段全部費用化,在開發階段的大部分階段也是費用化,只在開發階段的后期階段才予以資本化,且金額不重大。
恒瑞醫藥選擇將研發資本化的時間節點選在上市以來首次凈利潤下降后,不早不晚,尤為迫切,不免讓人多想。我們也能看出上市公司對未來業績的能否持續保持隱憂。
恒瑞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孫飄揚
長期以來,恒瑞醫藥是A股財務穩健性的代表公司。自2000年上市以來,從未從二級市場股權募資,首發募資4.79億,累計分紅57.36億,分紅募資比為11.97,在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排名21位。
除了不愛股權募資,恒瑞醫藥對舉債也極為厭惡,時至今日它的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類科目中都沒有長短期借款科目,報表干干凈凈,手握巨額現金。
而恒瑞醫藥的股價卻從最高點的96.78元,下跌到如今的40.20元,市值蒸發3600多億,目前市值僅剩2564億。值得注意的是,恒瑞醫藥也是一家典型的散戶型股票,股東人數有72.82萬人。
財技本身在短期內的確可以讓報表不那么難看,容易迎合不看報表細節的投資者,但長期來看,那些暫時擁擠在資產類科目中的研發支出最終還是要攤銷進入利潤表中。
而若上市公司的后期業績持續惡化,攤銷無疑會讓上市公司吞咽苦果。且無論是會計政策變更還是會計估計變更,都會令機構投資者產生警惕之心,進而嚇退它們,到最后剩下的全是散戶。
酌貪泉而覺爽,無異于慢性自殺。
另外,恒瑞醫藥在會計估計變更的理由中,這樣寫道:“參考同行業上市公司的研發支出資本化情況, 公司決定對研發支出資本化時點的估計進行變更,使公司研發費計量更加符合公司實際情況。”
在我看來,這段話是恒瑞醫藥走向平庸的體現,比會計估計變更本身對利潤的粉飾還要令人感到失望與害怕。
在A股化學制藥板塊,恒瑞醫藥是唯一過千億市值的上市公司。這背后是實控人對股權募資的極度克制,從未稀釋過全體股東的股權。也有對分紅的持續以及回避舉債對利潤分羹的因素,更有優秀的管理層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這一切才造就醫藥板塊的絕對龍頭地位,正是與同行在諸多方面的不一樣,才一騎絕塵。正如當下的地產上市公司,破產式下跌大浪中,萬科的抗跌,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在財務穩健上領先同行,與眾不同,而沒有效法跟隨同行的步伐,才有地產一哥的位置。
而如今,恒瑞醫藥卻終究選擇了追隨同行的步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