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生成長的干部路線
任正非在華為2016年市場工作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到,他的原話是這樣說的,我們要對各級優秀干部循環賦能,要在責任結果的基礎上大力選拔干部,內生成長永遠是我們主要的干部路線,我們要用開放的心胸引進各種優秀人才,要敢于在他們能發揮作用的方面使用他們。
華為每年都從各大高校中招聘畢業生,然后自己花費巨資培養,這當然需要足夠的投入,足夠的耐心,但是一旦培養出來一些優秀的人才,對于華為的貢獻也是非常巨大的。
2019年七月底,華為發布2019年度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華為2019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4013億人民幣,那其中消費者的業務收入為2208億元,占了華為銷售總額的一半還多,我們都知道華為終端的起步是比較晚的,2012年才正式獨立運營,那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華為的終端業務就成為了華為最重要的事業部之一,發展勢頭可謂迅猛。
談到華為的終端事業部,就不得不提到他的負責人余承東,余承東1969年出生安徽人,1993年從西北工業大學畢業,當年就被華為招聘過去,所以余承東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華為,到今天他已經在華為工作了26年。
他從見習生的工作開始,先后擔任過3G產品總監、無線產品的行銷副總裁、無線產品線總裁,歐洲片區總裁,戰略與市場部總裁,一直到成為華為終端公司董事長,可以說余承東是非常典型的一生成長起來的高級干部。
在華為的高層領導里面,有大量內生成長的干部,所謂的內生成長,就是說華為從自己的內部培養孵化的高級干部,這種干部的培養成本是非常高的,因為一名員工,特別是應屆生,從招聘進來到合格使用,再到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干部,都需要很長的時間。
往往培養的周期很長,投入非常大,人才流失的風險也大,比如有一些大學生公司花費了好幾年的時間,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等等資源,好不容易培養出來,可以為公司做貢獻了,結果人家被其他公司挖走了,或者是去創業了,然后公司就要重新培養。
所以自己培養人,如同栽種蘋果樹,從小樹苗開始培育、澆水、修剪枝杈,四五年后才能結蘋果,很多發展不成熟的公司,他往往會忽視一個員工的成長過程,特別是一些規模不夠大,沒有長遠發展規劃的公司,他們不愿意自己冒險栽種蘋果樹,而是直接去摘蘋果,那事實上這樣更容易導致企業的不穩定。
當然從別的公司挖優秀的人才,也是行業內的通行的做法,這個本身也沒有什么不好的,但是如果我們用內生成長的方式來培養干部,它會有好處。
第一個好處就是更有利于企業文化的建設,內生成長培養的干部,他更容易認同企業的公司文化,特別是一些剛出校門的學生,如同一張白紙,還沒有被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不同的企業文化影響,比較純粹,進入到華為公司以后,按照華為的流程進行培養,就比較容易認同華為的企業文化價值觀。
第二個好處就是可以減少用人不當帶來的風險,對這些由自己手把手輔導,一天天看著成長起來的干部,人力資源和高層更了解他們的脾氣、習性、品質等等,更容易做到知人善用。
比如華為在一開始決定做手機,任正非在考慮消費者業務負責人的時候,很快就鎖定了余承東,他認為相對年輕,富有激情的余承東更適合負責面向C端的業務,果然徐承東并沒有辜負這種期待。
華為每年還會從社會上,招聘大量成熟的技術人員或者優秀的管理者,這些外來的干部、骨干被稱為空降兵,這些空降兵可謂各個領域的精英,但是空降兵也一樣,需要經過培訓,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華為人。
華為一般會對其進行專門的培養,與新員工一起進行為期數月的拓展訓練、輪崗,組織大家進行華為文化的學習等等,讓空降兵們在最短的時間內認同華為的文化,形成與老華為人比較一致的做事風格等等。
他們是華為里一支重要的力量,所以說再優秀的人才到了華為之后,還需要再培養、再學習,這是一筆巨大的投入,更是一個非常需要耐心的過程,正是因為華為有足夠的耐心,足夠的投入,從各個渠道進到華為的人才才得以良好的成長,充分的發揮作用,為華為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我身邊有很多公司,招聘的時候也都是想找最優秀的人才,但是這些優秀人才進了公司以后,很多時候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這當然有很多復雜的因素了,但其中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這些人才進來以后,公司給他們提供的培訓過少,很多公司對于這些人才只是在消費,而沒有足夠的投入去在培養,導致人才最終被荒廢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