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人走后,留下的衣服后人能穿嗎?除了部分地區(qū)風俗不同外,對于過去大多數(shù)農(nóng)村來說,答案是肯定的,留下的衣服后人是能穿的。
直到今天,在農(nóng)村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需要穿這種衣服了,但是,一些年紀稍大的人,還保存一定的民俗講究,再加上心里沒有忌諱,還時不時將這種衣服穿一下。
年輕人就不同了,他們受傳統(tǒng)民俗影響較小,又沒有生活上的剛性需求,也是由于心存忌諱,基本上沒人穿了。
1、為什么過去子女穿去世父母留下的衣服呢?
過去農(nóng)村老人常說,一件衣服穿三代。也就是一件衣服,父親穿過了,人走后兒子再穿,兒子老了走后,孫子再穿。
舊時的農(nóng)村,普通民眾所穿的衣服,大多是自己家里織的土布。這種土布很粗硬也很厚實,經(jīng)久耐用,就是穿破了,還可以打補丁。
農(nóng)耕時代,農(nóng)村普通百姓人家大多數(shù)很窮,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愁吃愁穿的艱難日子。有的人家只有一兩套像樣的衣服,誰出門就讓誰穿。衣服是當時一個家庭的重要財物之一。
因此,舊時普通農(nóng)家,家里老人去世后,老人生前穿過的衣服,用來陪葬和焚燒只是象征性的,還要留下一部分衣服讓活著的人穿。
這里以我家鄉(xiāng)為例,過去村里老人去世時,要燒兩次衣服:
一次是老人斷氣后燒床鋪草,一般象征性地燒一整套衣服,即衣、褲、鞋子,以及老人生前所睡床鋪墊床的稻草。如果實在沒衣服可燒,就燒一雙鞋子,表示一下意思。
另一次是出殯的時候,送葬隊伍出發(fā)后,將辦喪事期間的垃圾和老人所穿的衣服、被單(棉被一般留著)、日常用品,放到門外燒掉。
另外,就是老人入棺的時候,穿的是新做的壽衣,也要放一部分其生前穿過的衣服,主要是用來扎緊固定遺體,以免在棺內移動。
過去老人沒有這么多衣服,就把子孫的破舊衣服放一些。有的地方舍不得好衣服放進去,就從子孫的衣服上剪一個衣角放進去,表示一下意思。
通常來說,燒掉的衣服和放出棺材的衣服,都是一些破舊的衣服,好一點的衣服,包括帽子、鞋子等要留下來,給子孫穿戴。
在去世老人遺留的東西上,女的要比男的多。舊時女人有出嫁里的風光,多少有一些金銀首飾和漂亮衣服等,女人去世前,要將這些首飾和衣服的大部分,拿出來留給自己中意的女兒、兒媳、孫女、外孫女等作紀念。
這些后輩女子,以能得到老人的首飾和衣服等而自豪,因為誰得到的多而貴重,誰就是老人最看重和喜歡的人。
2、子女穿去世父母留下的衣服的民俗說法
過去,在農(nóng)村,子女穿去世父母留下來的衣服,也有一些民俗方面的說法。
這里介紹一下我家鄉(xiāng)的奇特風俗。
過去,我家鄉(xiāng)到山上砍伐用來做棺材的樹木,一般砍伐的都是大徑材,留下的尾梢比較長,也比較粗,完全可用來做建房材料。
然而,家鄉(xiāng)民眾忌諱用這種尾梢用來做建房材料,忌諱的原因是,民間有所謂陰宅與陽宅不能共同一株樹之說。可是,如果用這種尾梢給家里的兒孫做床,則不但沒有忌諱,反而認為是一件好事。
我家鄉(xiāng)習俗上認為,用此種木材做的床,兒孫睡了后,身體會非常健康,尤其是不會患腰疼病,也就是睡了腰子不疼。
兒女穿父母過世后留下的衣服,也有類似的民俗方面的說法。民間認為,穿這種衣服,可以避邪,會得到過世父母的保佑,做事順利,會走運氣,身體也很健康。
這當然是一種迷信的說法,哪有這樣的好事,不足為信。事實上,還是因為舊時農(nóng)村普通人家太窮,舍不得把好衣服燒掉或者陪葬。
同樣,砍伐做棺材剩余的尾梢,也舍不得當柴燒,或者丟棄在山里很可惜,用來做床,就可以做到物盡其用。
舊時農(nóng)村,民間為了讓人做某些事情有“合理性”,去掉人們的忌諱心理,往往附會一些迷信的說法,這樣人們所做的事情就顯得“合情合理”了。
因此,子女穿父母去世后留下的衣服,就既合理又合情了。這也就打消了子女的忌諱心理。
過去農(nóng)村,父母去世后留下的衣服,大多是相對比較好的衣服,子女的心里多少有點過意不去,覺得對不起故去的親人。
于是,古人就想出辦法來補償,到了天氣轉冷的季節(jié),就為故去的先人送寒衣。慢慢地就形成了我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寒衣節(jié)。
寒衣節(jié)的日子是農(nóng)歷十月初一,人們用紙剪成小小的紙衣服,與冥錢一起,用類似信封裝起來,封好,俗稱包袱、包封等,然后寫上亡故先人的名字,以及送包袱人的落款,等祭祀完先人后焚燒掉。
這種做法,也算是一種心理安慰吧。
如今,寒衣節(jié)這種習俗,我國還有一些地方仍然保存,但有一些地方則已經(jīng)消失。主要原因是在古代民俗的發(fā)展過程中,一些地方將中元節(jié)和寒衣節(jié)習俗相近,就整合在一起,只過中元節(jié),不再過寒衣節(jié)。
我記得,過去我們村子有一些年輕人,對父母去世后留下的衣服能不能穿,也曾提出過質疑。
村里的老人反問年輕人說,家里的房子父母去世前住過,難道父母去世后,房屋就不能住了,也要燒掉嗎?年輕人被老人反問得啞口無言。
現(xiàn)在農(nóng)村時代不同了,不再是舊時物資匱乏的年代,農(nóng)家普通過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除了一些年長的人還遵守外,年輕人不再穿去世父母留下的衣服了,全部處理掉。
也還有一些人的家里,留下幾件去世父母的衣服,或者兄弟姐妹分一些去世父母的衣服,收藏起來,主要是為了留下對父母的念想,睹物思人,也是一種紀念物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