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墻盤
新中國成立后最重要考古發現之一
樹立金文雍容典范
填補西周歷史空白
絕不能錯過的國之重器
史墻盤,
首批禁止出國文物64件之一,新中國成立后超長銘文青銅重器,
自1976年于陜西周原出土后,
近半個世紀以來一直備受考古界、古文字界、書法界關注。
但我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可以如此清晰、多角度地欣賞史墻盤銘文的書法藝術,重新探索西周青銅器銘文的鑄造工藝,了解七代周王的功績和文獻失載的西周史官——微氏家族的世系!
實物高清圖像、全形拓、平面拓全方位呈現
全篇銘文200倍微距放大
銘文、字模、拓本三位一體全比對
考古、古文字、書法專家共同研究
4開超大幅面
全網限量首發
《商周金文書法名品——史墻盤》
中國美術學院漢字文化研究所 寶雞周原博物院 編
徐天進 總策劃;張亞煒 曹錦炎 主編
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
“子孫永寶” 珍藏版(限量288冊)
售價1280元
“君子雅好”限量版(限量688冊)
售價968元(預售72小時,之后恢復8折)
(欲知兩種版本詳細區別,可直接拉至文末閱讀)
預計發貨時間12月5日
(由于4開制作工藝特殊,印制需70天以保證圖書品質,請耐心等候)
點擊進入微店購買
《史墻盤》歷經兩年策劃、實施、整理、研究,由中國美術學院、寶雞周原博物院精誠合作,在各界專家和專業文物攝影師、技術精湛的拓制人員共同努力下,成就了此次具有開創性意義的“跨學科”解讀。
上周,《史墻盤》出版項目過程的首次披露,得到了許許多多新老朋友的關注。
(點擊查看推文)
讀者紛紛留言、致電,詢問這部史無前例的跨學科青銅器圖錄何時出版,
現在,我們將占用15分鐘時間,為您逐一介紹《史墻盤》的成書始末、出版特色和學術意義。
1
集中展現西周金文之美
重新審視金文用筆順序
打開你從未見過的金文空間
金文,是許多書法人的必修課,
但在學習過程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
200倍放大《史墻盤》、高水平精拓、科學考古字模制作,將為你揭開西周金文書法藝術之謎!
/01/
作為書法范本的史墻盤
清晰拓本屈指可數
200倍微距放大,帶來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
作為書法范本的《史墻盤》,僅有二玄社“中國法書選系列”、上海書畫出版社“書法自學叢刊”兩種拓、印都采用普通黑白印刷的版本。
此次全新的出版范式,將為我們打開廣闊的金文空間!
· 開本
本次出版采用4開超大幅面,銘文的清晰程度堪稱“天花板”級別。
·內容表現
限于成像技術和科學手段,20世紀80年代的史墻盤出版物因銘文原圖采集不夠清晰,筆畫往往較為模糊或有明顯缺失。
此次出版的銘文微距照片、超高質量拓片、硅膠字模都采用最新科技手段,以超高清圖像呈現,給人以完全不同的視覺體驗。
由于文物級別過高,史墻盤的展覽次數相當有限,即便展出,也因其珍貴性,采用了高級別保護措施,觀眾只能隔著玻璃隱約看到盤內底部的銘文。
此次4開的超大出版物中,15厘米高的銘文單字,圓潤、渾厚、凝練的線條清晰可見,顯得特別與眾不同!
中國美院現代書法研究中心副主任魯大東評價說:
此次出版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它(史墻盤)的文字讓更多人能看見,更是想把文字的精神和它背后的力量傳達給大家。
這個是什么力量?就是華夏民族先祖的精神力量。
此外,本次史墻盤拓本,拓印紙墨極為講究,墨是乾隆紫玉光,紙是止水齋特別定制的六吉拓紙,止水先生憑其獨有手法精拓而成,無論從精準度還是墨色表現等方面,都優于現有的流存拓本及出版物。
/02/
200—750倍放大史墻盤284字銘文
還原西周金文本真面貌
理解圓、厚、通之精神,不再難
隨著金石學的發展,晚清以來的許多知名學者、書家,如羅振玉、王福庵、李瑞清等都曾書寫金文。然每一位書家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表現形式,使得西周金文的臨摹創作呈現不同的面貌。
實 物墻盤銘文整體效果
原本全靠想象來腦補細節,現在卻可以看到放大到15至40厘米不等的金文,當你看到一個放大了200—750倍的史墻盤銘文,關于金文“圓、厚、通”的各種疑惑自然迎刃而解。
關于此,中國美院書法系主任沈樂平教授說:
我們在篆書學習里經常講的三個字:“圓、厚、通”,到底指什么?這次通過放大圖片也好,通過細節照片的表現也好,能夠為我們更好地認識和理解金文的線條特征,以及技法上、手頭技術上到底應該怎么看、怎么理解、怎么學習會很有幫助。
/03/
字模、銘文、拓本對比
再探金文書寫筆順的多種可能
大多數書家醉心于筆墨,而因資料的匱乏,往往對金文的筆順關系不得其解。
而這次《史墻盤》以字模、拓本、銘文照片三方對比,實實在在給大家帶來了關于金文書寫筆順的最新線索!
通過不下十幾例的范字字模,可以發現西周金文鑄造時筆畫的書寫順序、筆道轉換與內在銜接,與以往大家默認的可能并不完全相同。
譬如,銘文深度一致,但筆畫之間會有上下交疊現象,筆畫側壁可能有倒斜度;
部分銘文筆畫交接處較復雜,出現多種可能性;
284字(有5字重文、4字合文,實際占位275字符)、825張圖片(字模、銘文、拓本各275張圖)全部刊出,是迄今為止關于西周金文書法研究最為詳實、精確的新資料。
點擊進入微店購買
2
高清全景史墻盤
紋飾、銘文、鑄造、色澤細節
延展考古研究空間
解讀西周銅器文物
史墻盤是新中國成立后考古發現的重中之重!
即便如此重器,許多考古工作者也鮮有機會看過如此高清的史墻盤!
正如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良渚博物院院長徐天進所說:
這次《史墻盤》信息采集過程中所運用的照相技術和硅膠脫模技術,都是過去少有的。
在新的理念下,采用新技術和新方法,無疑可以在考古信息的提取和著錄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也為將來重新整理“舊材料”提供了極好的示范作用。
可以說,此次《史墻盤》的出版,以其科學性、豐富性和全面性,為當今學者延展了研究空間。
/01/
史墻盤器物及銘文各部分高清細節
為考古研究青銅器鑄造提供一手資料
在考古界,“青銅器銘文是經過比較復雜的制范與澆鑄步驟后形成”的觀點已為通識,但整個鑄造過程與細節依然是商周考古的重大課題,除了實驗考古驗證外,首先有賴于對原器物的深入研究。
通過《史墻盤》可看出,在銘文陶范制作時,由泥條構成的筆畫之間的粘結度不同,粘結較弱的筆畫在澆鑄時受到銅液的沖擊,極易脫離原位而漂移到其他位置,從而造成部分筆畫的失鑄。
在下圖“龢”“于”的圖示中,被沖擊而形成的漂移筆畫清晰可見!“龢”字更有因為筆畫被沖跑(或漏刻)而進行的補刻筆畫(右側紅圈內即是)。這種補刻,在虢季子白盤上也有發現。
不同于以往圖錄僅將器物底部做縮略小圖示意,本次出版將器物底部與正面俯視圖等量視之,完全原大印刷。故而可見史墻盤底部圈足內,有明顯的菱格狀陽文和磨損痕跡,讓人不禁猜測它的形成原因......
由山西翼城大河口出土西周人頂盤可知:銅盤的一種使用方法,就是被頂于跪坐仆人的頭部供貴族行“沃盥之禮”。史墻盤底部的磨損痕可能是使用留下的痕跡,這為其使用方式增添了新證據。
左二圖為三星堆新出土銅頂尊人,右圖為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M1017出土的西周人頂盤
/02/
明確標識史墻盤中墊片位置
微距放大展現墊片痕跡與形態
解密西周銅器鑄造的輔助工具
根據考古界已有的研究,銘文的深淺和位置與范、芯之間的支撐物有一定關聯,為了使器物厚度均勻,避免鑄造缺陷,同時減少凸起銘文的損壞,使用“墊片”是青銅器銘文鑄造的常規做法。
史墻盤由于澆鑄面大、銘文較長,故而需要較多墊片。
在此次圖像采集中,專業文物攝影師對20余個墊片逐一進行了微距拍攝。
在圖錄中,我們將所有墊片的位置用紅圈示意、字母標注,同時對應同一墊片展示高清大圖。
/03/
史墻盤所在莊白一號窖藏文物色澤
告訴你青銅器并非都是黃銅綠銹
在你的印象中,青銅器都是黃銅綠銹?
如大克鼎的綠銹色,如四十三年逨鼎的黃銅色。
那,黑色的史墻盤 將 刷新你對青銅器的認知。
整個“莊白一號”坑窖藏,因被裹著草木灰埋藏在地下近三千年,器物表面受到土壤干濕、酸堿等若干因素的影響,從而形成了亮晶晶黑色的表層。
因此《周原莊白西周青銅器窖藏考古發掘報告》描寫其:通體無銹,黝黑光亮。
/04/
高清照片、全形拓、試拓稿、考古繪圖
多角度展現紋飾之美
紋飾,是研究青銅器斷代與探索藝術之美的重要元素。
《史墻盤》一書用實物照片、全形拓、平面拓、考古繪圖四種表現方式,對紋飾進行不同形式呈現,多角度展現了以史墻盤為代表的西周青銅器紋飾內涵與藝術價值。
由此,我們可以就紋飾的鑄造工藝、比例關系、抽象變形等等問題,從工藝角度進行更深入地欣賞和研究!
①垂冠分尾鳳鳥紋:腹部飾
從上至下分別是鳳鳥紋的實物照片、全形拓、平面拓、考古線圖
②竊曲紋:圈足飾
從上至下分別是圈足的實物照片、全形拓、平面拓、考古線圖
點擊進入微店購買
3
歷史學、古文字學家高度關注
成果斐然200倍超高清圖像
提供古文字、書法研究新視角
史墻盤出土以來,受到了考古、文獻、古文字、書法等各界關注,此次出版匯聚9位不同領域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無論是在“補史”“正字”,還是在樹立金文書法典范的層面上都有專業的討論。
/01/
唐蘭、徐中舒、李學勤、裘錫圭、于省吾、李零
匯集多位學者研究成果
保留原始釋文手稿
全書按照發表順序收錄現當代著名古文字、歷史學家6篇史墻盤研究成果,全面解讀史墻盤的銘文與文獻價值。
唐蘭先生從史墻盤的意義切入,結合史料對史墻盤中的重要銘文作初步的解釋,發掘有關西周昭王、穆王兩代事跡,以及周王朝對異族的接納、農業經濟情況、青銅器的演變等諸多新資料。同時,對史墻盤釋文進行了點校。
徐中舒先生將全書銘文分為12節箋釋,每節置史墻盤原文于右,注釋于左,通過《說文》《金文編》《尚書》《韓詩》《國語》等諸多文獻,對史墻盤的字詞予以釋讀并賦以新解。
李學勤先生通過隸定釋文、標注文章韻腳,釋讀文詞,對史墻盤的史料與文獻價值予以高度的肯定,并期望以史墻盤為基準,將窖藏青銅器系聯排列起來,為西周青銅器分期梳理一個難得的標尺。
裘錫圭先生在解讀頌詞的同時隸定文字,并從文字學的角度,肯定盤銘中釋讀與文體、語法的價值。
于省吾先生對史墻盤中的文字隸定、字詞釋讀等問題予以補正,并依據史料文獻,提出新見解。
李零先生從史墻盤的出土情況切入,著重對史墻盤的出土地點、史墻盤和窖藏中其他銅器的關系、銘文中的周代史實、史墻世系以及銘文風格和謚法問題再提新見。
此外,為尊重論文原貌,本書還收錄了唐蘭先生的原始手稿。
古文字學家對史墻盤研究做出的成果匯集一冊,為研習者提供了莫大的便利!
/02/
曹錦炎教授匯集前輩學者研究成果
結合新出土其他文獻再出新見
中國美術學院漢字文化研究所所長曹錦炎教授,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史墻盤銘文的字詞內容提出新的見解。
他結合近年刊布的簡牘資料以及青銅器物銘文,通過出土文獻與今本的對讀,探討史墻盤字詞新意。他認為,今人對史墻盤的認識與其銘文原貌存在差異,借由此次《史墻盤》的全面、高清出版,在集合新出土文獻的基礎上,有關史墻盤及西周金文的研究會更上層樓。
/03/
沈樂平、魯大東等當代書法中堅力量
從高等教育、書法實踐角度
重新審視史墻盤的藝術價值
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主任沈樂平教授以史墻盤為例,對金文在書法創作與高等書法教育中的意義進行了探討。
他提出,高清實物銘文、字模、拓本比照的方式,可對金文的臨摹與研究起到改良與思維重塑的作用。高清細節的微距攝影,更解決了以往書法教學中,金文銘文實物難以近距離觀摩的無奈與遺憾。
同時,《史墻盤》的高清銘文實物與字模圖像,對于篆刻教學有著極為重要的借鑒意義,是“印外求印”的極佳體現。
中國美術學院魯大東老師 通過青銅器銘文范鑄中的“書范說”,探討銘文鑄造與金文書寫之間的關系。
他認為:此次高清微距攝影使得“細泥書范法”制作的青銅器銘文中,筆畫的深淺、上下交疊、銜接等細節都得到了較好的體現。而這些問題,對于書寫性的把握有著重要的學理意義和實踐指導。
相信隨著《史墻盤》高清出版,會有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涌現。
4
超高清1億像素攝影
超大4開本 350dpi高標準印刷
打造金文出版新范式
4開超大幅面、1億像素,最高750倍微距放大《史墻盤》,今日開啟全網預售。
這是“考古與藝術”相結合理念在出版領域的一次全新嘗試:
以完整、高清、科學,藝術為目標,
力求如實、如真、如美反映史墻盤的價值與意義。
請看目錄:
/01/
全實點成像微距照片
超精細傳拓技術
首次展現史墻盤細節高清全貌
科學的文物攝影、細致的專業精拓,是此次《史墻盤》出版的重要技術保障。
攝影,由拍攝《流眄洛川》和《清光鑒古》的專業文物攝影師任超擔綱 ,采用微距、移軸和同軸布光等成像技術,進行不同角度與距離的科學拍攝。
每張原始圖片像素達到一億,200-300兆的數據量。單圖可達到70厘米乘40厘米的幅面最大輸出。
跨頁圖片原圖約100厘米乘70厘米!逾500兆!
由于史墻盤本身質感光潔,為了完美表現盤面的光澤,部分照片采用了同軸布光的方法,全部284字銘文呈現出完全一樣的色澤、明暗,避免了以往青銅器拍攝中,使用環形布光或側向布光造成的明暗不均和點塊狀反光的弊端。
同軸拍攝現場
同軸布光拍攝的均勻銘文照片
我們所看到史墻盤全形的高清大圖,是利用“沙姆定律”,以移軸傾斜焦平面的方法拍攝,使成像平面與盤面平行,整個史墻盤無論口沿的近端還是遠端,都處于清晰的范圍之內,避免了一般攝影下整個器物口沿只有一個清晰帶的問題。
移軸拍攝現場
之后還要對多張移軸拍攝的照片進行焦點合成,才能使整件器物從附耳、口沿到盤面、底足全部進入景深范圍當中。
印刷呈現750倍放大的銘文和一些筆畫局部,一張微距焦點合成的圖片需要近百張原始照片,總數據量達到20GB(20480M)!
如此才有了本書中纖毫畢現、細節滿滿的“史墻盤”銘文!
承擔此次銘文拓制的,是被譽為金石新出版標桿的《殷墟青銅器全形拓精粹》的傳拓者——洹社成員孔震、李默甫,他們以極認真的態度,專業的技術、精良的材料,在確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從平面到立體進行了深入、精細的銘文與古法全形的拓制。
此次出版,還增加了一項全新的內容 :銘文字模。
業內以專業著稱的陜西十月文物保護有限公司,以科學、安全、有效 的方法制作全部284字的史墻盤字模,使細致觀察青銅器鑄造時的筆畫順序、筆道轉換成為可能。
/02/
超大4開 350dpi超常規印刷
高清展示史墻盤每個細節
從原大史墻盤到750倍銘文影像
4開,到底有多大?
來看《史墻盤》與本社已出版的8開、16開的《國家圖書館藏青銅器全形拓》以及iPhone手機的對比。
史墻盤,“國之重器”,裝幀必須充滿莊重感!
選用帶有肌理和色織點的織物作為封面,大氣中見
細節,沉穩而不失變化,一切剛剛好
封面上的燙金書名與略帶斑駁的“史墻”二字的燙印效果,增強了肅穆莊嚴、華麗凝重的氛圍感。
特別版選用和吉金顏色相仿的金色織物,在書齋中一縷暖光的照耀下,將煥發出特有的色彩。
350dpi超規格印刷,反復試紙、調色、上機測試,是上海書畫出版社近年以來的常規動作,此次《史墻盤》的出版當然不能例外。
4開的超大幅面,令印刷和裝訂的難度成倍增加。
為了保證如此難得的素材有最佳的出版效果,每一頁的顏色都要印刷均勻,一不留神就會出現偏差,另外,滿版黑墨的晾干、封面的包布、密度板的壓平、整體的串線齊整,每一步都要投入更多的人力 ,制作工期也變得更長。
70天,已經是我們能達到的最快速度。
因此,下單后需要多一些等待。
相信,我們的努力不會辜負大家的期待與支持!
/03/
珍藏版&限量版各具特色
中國美院無私資助 性比價高于市場同類50%
最后,說說《史墻盤》的版本區別和性價比。
《史墻盤》分為“子孫永保”珍藏版和“君子雅好”限量版兩個版本。
“子孫永保” 珍藏版
(限量288本)
售價:1280元
封面:特種布面(金色)
點擊進入微店購買
①限量集史墻盤“子孫永寶用”銘文特制木板水印收藏證 + 專屬鈐印(沈樂平教授刊刻)
沈樂平老師為商周金文名品系列特別刻制古璽
云藍閣王千喜特制“子孫永寶用”雕版、刷版
特制鈐印木板水印收藏證將帖在珍藏版每冊的最后一頁
②《史墻盤》銘文拓片宣紙原大仿真復制(已托底)一幅
每一幅拓片的左下角都鈐蓋丁萬里特別為此次出版所刻“岐邑寶尊彝”
可像魯大東老師一樣在側邊題跋并裝框掛起,絕對是一幅不俗的藝術品
③《史墻盤》拓本銘文全文放大冊頁(8 張),每字左下側都有朱砂小楷標注釋文,釋文由杭州師范學院書法教研室主任丁萬里書寫。
“君子雅好” 限量版
(限量688本)
封面:特種布(黑色)
售價:968.00 元
(75 折,預售 72 小時內)
1028 .00元
(恢復 8 折,預售 72 小時后)
足足53厘米高,35厘米寬,近14斤的重量
點擊進入微店購買
《史墻盤》的出版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若非中國美術學院本著對學術的追求和對藝術傳承的初心,慷慨資助,讀者無法以低于市場定價50%的價格將如此“重器”收入囊中。
真心希望《史墻盤》的出版,能夠為學界帶來新的啟發,正如本書出版說明中所說:
我們衷心希望“藝術與考古”方向的最新出版模式,可以對考古學、文字學、藝術學提供更加新鮮的素材,為學界、讀者重新認識、定義傳統文化,打開新的視角,并提供切實的幫助。
希望今后能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對更多的商周青銅重器進行全新的解析和研究,從而在考古學、文字學和美學諸方面揭示出更多的意義。
值此首發之際,
特向所有為《史墻盤》項目付出辛苦努力的師友同道,致以最誠摯的感謝!
點擊進入微店購買
民國畫事,專業藝術自媒體,
歡迎各藝術機構,展覽拍賣聯系合作
有任何問題 請掃碼添加畫事君微信
民國畫事,深情講述藝術家,專業解讀藝術品,直接深入藝術市場。致力于做最好的藝術自媒體,寫最好看的藝術文章。——人生不長,你需要讀點好東西。關注我們,持續接收好文章。
民國畫事評論區,我們來聊聊藝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